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群的生理指标,为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将采样猪群分为3组,未免疫发病猪群、免疫后发病猪群和免疫后健康猪群,采用前腔静脉采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发病猪群的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免疫后健康猪群,未免疫发病猪群的中间细胞数高于免疫后健康和发病猪群;发病猪群的红细胞数及其相关指标低于免疫后健康猪群;免疫后发病猪群的血小板数显著高于未免疫发病和免疫后健康猪群。猪群感染PRRSV发病后,表现出贫血现象,而且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猪群更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水貂自咬病的发病原因,本文对自咬病发病和未发病标准水貂的脑、肝和肾中13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发病水貂和未发病貂脑、肝和肾中铜和钙的含量不同,发病貂脑中铜含量较高,而钙含量却较低;发病貂肝和肾中铜、钙含量高于未发病貂。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 某猪场有大小猪只700余头,品种有大约克和杜洛克。自2009年10月12日开始发病,发病的多为体重50千克以上的肥猪,然后后备母猪发病,经产母猪及体重在40千克以下的猪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犬胃扩张-扭转综合征(GDV)临床病例的统计,对犬胃扩张-扭转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饮食相关性和饮食非相关性两方面的分析,发现GDV发病最主要的相关因素是犬胸廓深度和宽度的比值,其次是饲喂方式;最常发病的犬种是丹麦种大狗。理论性阐述了不同类型发病的判断依据及发病机理,并总结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5.
1发病特点与流行毒株2012年,仔猪流行性腹泻疫情有增无减,流行面进一步扩大,疫情继续蔓延,各地发病猪场仍然很多。2013年春季仍有不少发病猪场。3~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高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几乎整窝发病和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达80%~100%,发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其他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症状轻。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一月以上,造成数千头仔猪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引起疫情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国157 个规模化牧场在2020年1—12 月出生的220 日龄内母犊牛各阶段发病次数、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犊牛不同阶段发病次数对其后期体重、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奶前后,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61~129 日龄体重、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2)转育成时,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60~179 日龄发病次数≥1 次,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和转育成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组(P<0.01)。因此,犊牛发病次数越多,后期生长发育越缓慢,建议牧场重视并加强犊牛断奶前后和转育成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以减少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7.
草食偶蹄动物魏氏梭菌病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内野生和家养动物魏氏梭菌病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收集了近32 a间的文献资料,设立魏氏梭菌病发生的时间、区域、动物种类、细菌血清型等因素,统计分析流行病特征。结果:①魏氏梭菌病每隔4 a左右就会有高发病出现,各种血清型发病高峰的年际不一样,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高发病的年际、血清型有差别。②魏氏梭菌病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各季节的发生率不同,春季是高发季节,家养动物尤为明显,秋季野生动物的发病较为明显。4个季节中,D型菌引起的发病较多,在春季和夏季中D型菌发病尤为明显,在秋季中仅A型菌和D型菌有发病记录,冬季中都不突出。③魏氏梭菌病在1 a 12个月中均可发生,3、4月是高发病时期,6、11月的发病比率次之。3月西部区域发病较多,4月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发病为多,6月长江以南区域发病高,11月则是黄河以北区域发病较多。野生动物发病多集中在6月和11月,家养动物4月发病较突出。2月C型菌引起的发病较明显,11月A型菌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D型菌则全年发生的较多。④黄河以北、黄河与长江之间、西部区域发病主要集中在春季,长江以南则主要在夏季发病。黄河以北区域D型菌最高,A型菌其次,C型菌最低。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A型菌落高于D型菌,C型菌仍是最低。长江以南区域D型菌为主,A型菌其次,没有C型菌发病。西部区域则是D型菌明显高于A型菌和C型菌。结论:魏氏梭菌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每间隔4 a左右会有高发病出现。不同区域,魏氏梭菌病发生的时间有差别。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发病的时间和致病血清型有区别。疫苗接种预防是有效的,综合措施是较好的预防措施。预防时慎用磺胺嘧啶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兽医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 2007年3月29日,发病地区连降大雪,气温巨降,牧民道尔基家的28头牛和167只羊因无法放牧留在草栏中饲养,4月3日牛突然发病死亡,接着羊也开始陆续发病死亡。由于雪大封山,至4月9日笔者赶到时,其有19头牛和22只羊发病,其中牛死亡12头,羊死亡15只,牛、羊发病率分别为68%和13%,发病死亡率分别为63%和68%。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多发和常发传染病.除因经蛋传染引起刚出壳雏鸡大量发病死亡外.在育成鸡和产蛋鸡也有典型的发病,与原有的成鸡表现隐性感染不同,出现新的发病规律。育成鸡发病死亡,商品蛋鸡和蛋种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健雏率降低,死胚率和弱胚率高.污染严重时有的蛋鸡群出现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流行的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且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猪均可发病,发病猪场主要为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户以及中、小型养猪场;免疫不到位、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的猪场发病更为严重。此外,距离仔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场较近的猪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发病猪场以散养户和中、小型猪场为主体,且该病有由小规模猪场逐步向大规模猪场蔓延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一规模化猪场的呼吸道综合征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养猪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猪场的疫病呈现新的发病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在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集中在保育后期和育肥前期阶段(42至60日龄相继发病,100日龄后的猪只发病较少)。2004年6月某猪场大批猪发病,发病头数占全棚头数的7%~15%,死亡头数占发病头数85%。主要表现为部分猪只发病前长势良好,突然瘫痪,不能站立,呈划水样;部分猪只干性咳嗽,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被毛粗乱,生长不良。经过系统的综合防制,已于2004年底使保育猪和育成猪的成活率达94%左右。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本地城郊某养殖户带2头死猪和1头病猪来本站就诊。该养殖户共养猪40头,其中仔猪22头。1月17日有2头突然发病,随后其他的猪相继发病,共发病10头。发病大多在50~60日龄之间。发病后畜主曾给猪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但效果不明显,有6头死亡。  相似文献   

13.
陈健 《中国禽业导刊》2009,26(16):50-50
一发病经过 一养鸭户饲养的860只开产才一个月的蛋鸭于2008年4月3日突然发病,3天来发病个体逐渐增多,现在约有70%的发病。鸭群的采食量和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发病前日喂全价颗粒料120千克,发病后降至30-40千克;产蛋率从90%锐减至30%左右。并有少数鸭死亡。据户主介绍,大约10天前,村里农户散养的鸡突然发病,病程很短,发病后立即死亡,  相似文献   

14.
近期,仔猪流行性腹泻疫情有增无减,其流行面进一步扩大,疫情继续蔓延,各地发病猪场仍然很多。3~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高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几乎整窝发病和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达80%~100%,发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其他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症状轻。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一月以上,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祁连县高寒牧区马属动物肠阻塞的发病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病季节等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马属动物肠阻塞的发病规律,并就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仅以果树种植地多的地区发病居多,发病率达35%-65%,成年母羊和怀孕羊及公羊发病较多。发病羊有食用葡萄秧叶和果树叶的病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养殖户反映新生羔羊(7日龄内羔羊)发病数量增加、死亡数量增多。为此,作者在石嘴山地区对15个规模养殖场新生羔羊发病、死亡情况和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新生羔羊发病与死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发病规律 本病在临床上只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产后1周以上的仔猪、育肥猪、种公猪和种母猪均未见发病。根据临床实践,该病似有先天性和传染性,多数仔猪在产后即患病,一旦出现,全窝仔猪都发病,并且窝产头数多的发病较多,窝产头数少的发病较少或不发病。  相似文献   

19.
鸡白痢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多发和常发性传染病,该病在最近出现一些新特点:除了因经蛋传染引起刚出壳雏鸡大量发病死亡外,在育成鸡和产蛋鸡也有典型的发病,与原有的在成鸡只表现隐性感染不同,出现新的发病规律。育成鸡发病死亡;商品蛋鸡和蛋种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健雏率降低,死胚率和弱胚率高,污染严重时有的蛋鸡群出现零星死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也叫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猪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本文结合近期国内流行特点、发病特征、发病原因、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