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球性分布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以流产和发热为其主要特征,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大约有3.5亿的人口在受到布氏杆菌病的威胁,约有25各省(市)、自治区的人、畜有布氏杆菌病的存在和流行。目前,布氏杆菌病对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十分的严重,已被国家列为乙类传染病和二类重大动物疫病。国内主要感染猪、牛、羊,其中以  相似文献   

2.
<正>鹿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组织器官发生局部增生性炎症或坏死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首次确定于1940年,是世界范围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养鹿业的发展,鹿只的频繁调运,布病的阳性率逐年增高,不仅严重妨碍了养鹿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3.
牛布氏杆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传染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牛(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牛及其制品调运越来越频繁,致使牛布氏杆菌病疫情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加强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扑杀阳性牛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特征主要是危害生殖系统,使病牛发生传染性流产.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感染,以波浪热、母畜流产、睾丸炎和关节肿大等为典型症状,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可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也可从动物传染给人,不仅对畜牧生产危害较大,而且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在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均备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布氏杆菌病流行严重,我国通过建立专门防治机构,逐步控制了此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发展,畜牧贸易不断发达,全国各地牲畜交换流通频  相似文献   

6.
奶牛布鲁氏菌病主要由牛种布氏杆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氏杆菌)感染,引起流产、死胎、胎盘滞留、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等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和必须通报疫病,也是国际贸易中必检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奶牛布氏杆菌病在奶牛场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奶牛养殖户带来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整个奶业的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使我国奶牛种源、奶制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可以感染牛、羊、猪等动物,羊布氏杆菌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不仅造成母羊流产、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对动物源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加强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和防疫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综述羊布氏杆菌病的检疫及防疫方法,逐步淘汰和净化感染羊,保障养羊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病种目录。由于本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且具有地方性传播,国家卫生部门对该病的防治也非常重视。畜间布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妊娠母畜流产、关节炎和公畜睾丸炎。  相似文献   

9.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叫布氏杆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奶牛业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关节炎等,该病不仅危害猪、牛、羊等多种动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染人,影响人体健康。布氏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强制报告的疫病,在国际上作为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传染病。我区有14个市曾发生过布氏菌病。我市于1981年—1985年分别在  相似文献   

11.
牛布氏杆菌病在牧区比较多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牛布氏杆菌病现已在我国很多地区广泛流行。牛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造成的危害性非常大,严重威胁到牛的健康生长,成为阻碍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防治牛布氏杆菌病,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牛布氏杆菌病病原、病理以及传播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避免该病大范围的传播与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减少损失。基于此,文中结合实践,主要就牛布氏杆菌病防治技术予以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进牛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下同)和结核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更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将奶牛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病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细菌性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强制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疾病,是国际贸易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1]。布氏杆菌病在我国曾相当严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基本控制,但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又呈明显回升趋势[2],新疆2005—2007年家畜总的布氏杆菌病阳性率为0.8%,是90年代的2倍;2010年1—7月份发病667例,是2006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茵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氏杆菌病或布病,是由布鲁菌(简称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动物。本病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局部病灶为特征。本病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  相似文献   

15.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它的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Br.canis)。习惯上,马耳他布氏杆菌为羊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为牛布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以奶牛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对奶牛养殖影响巨大。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1病原及流行特点(1)布氏杆菌,既布鲁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上曾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出现上升势头。据统计,2013~2015年湖北省共发生599例人布病病例,而染病布病的羊群与人布病病例的发生密切相关。2014年,十堰郧西确诊的一例人布氏杆菌病病例,省市均发生人感染布氏杆菌病例,布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8.
1布病的危害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奶牛布病的严重发生,对我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加  相似文献   

19.
奶牛"两病"的防治现状和防治对策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布鲁氏菌病借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亦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国家“放心奶”工程的实施,奶产品消费量迅速上升,饲养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奶牛饲养业已成为农业,特别是养殖业的新亮点,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广泛的分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主要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睾丸炎以及人的波浪热。人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