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韭黄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黄是以嫩叶和柔嫩花茎供使用的多年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洁白如银,光滑如玉,香味郁浓。过去韭黄是一种少见的高档菜,现在韭黄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菜了,不过在本省栽培的地区很少,其经济价值很高,栽培技术要求也高。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韭黄是一种高档蔬菜,因其味道鲜美而深受大众喜爱,兰州市民对韭黄有着良好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大力推进韭黄产业化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260hm^2,一般产量达25500~37500kg/hm^2,产值达到10万~15万元/hm^2。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兰州韭黄无公害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恕忱 《新农业》2005,(1):20-21
韭黄是韭菜通过软化栽培生产的高档蔬菜。韭黄色淡黄,质地鲜嫩,风味独特,是高档菜肴配料和馅料。传统的沙培法生产韭黄,因受地域气候限制,而不能在东北寒冷地区应用。因此,历来韭黄价格较高,冬季沈阳市场每公斤售价10~16元。为使李相镇蔬菜保护地生产再上新台阶,在小面积试验用黑膜覆盖生产韭黄基础上,东陵区科技局主项栽培试验,在较大面积上取得了优质、无公害,每亩产量2000公斤的成果。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韭黄是以嫩叶供人们食用的一种高档保健蔬菜,叶子金黄光滑,纤维少,香味浓郁。草帘覆盖种植韭黄栽培技术是目前生产韭黄常见的栽培方法之一,优点是保温、遮光、降温效果好,耐用性强,取材资源广泛,生产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作者从品种选择、根株培养、病虫害防治、覆盖草帘前后的管理、收割和收割后管理等方面对韭黄的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韭黄是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无公害栽培及高产高效栽培韭黄。  相似文献   

6.
韭黄是乐都区的南凉商标注册品牌,也是乐都区重要的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为保持品牌效益,探索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积极培育韭黄规模化栽培技术,在乐都区高庙镇长里村进行了韭菜早春温室内麦草覆盖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乐都区温室韭黄栽培的关键技术,为乐都区进一步韭黄品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韭黄是多年生蔬菜,品种选择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本试验通过对参试的韭黄品种植物学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富韭黄2号品种较本地小叶韭黄品质好,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本地小叶韭黄高,值得推广。韭黄作为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近年来发展种植速度很快[1]。韭黄是安顺市普定县特色蔬菜,普定县是贵州省韭黄生产大县,白岩镇白旗片区已有30多种植韭黄的历史[2]。为了更好地在我  相似文献   

8.
<正>韭黄是韭菜在黑暗无光条件下栽培,生产出淡黄色、无纤维、品质鲜嫩、味美可口的产品,是一种较高档的蔬菜。传统生产韭黄的方法,多为瓦筒软化、培土软化、盖草棚软化等。近年来,农技部门示范黑色地膜覆盖生产韭黄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地膜覆盖后,膜内土壤温度可提高3~5℃,有利韭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反季节韭黄与青韭菜相比,有如下优势:①反季节韭黄是堵伏缺的花色小品种,上市期选择在7、8、9、10四个月,此时正好是缺菜季节。②品质优,与青韭菜比,韭黄纤维软而少,口感较韭菜鲜嫩,颜色呈淡黄色能促进食欲,因此自反季节韭黄应市以来,  相似文献   

10.
黑色地膜覆盖生产反季韭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黄是韭菜在黑暗无光条件下栽培,生产出淡黄色、无纤维、品质鲜嫩、味美可口的产品.是一种较高档的蔬菜。传统生产韭黄的方法,多为瓦筒软化、培土软化、盖草棚软化等。近年来.农技部门示范黑色地膜覆盖生产韭黄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地膜覆盖后,膜内土壤温度可提高3~5℃,有利韭黄的生长。用因跳根而需换茬的韭菜蔸,其上覆盖黑色地膜。可生产2~3茬反季节韭黄,于10-12月上市。此期正是蔬菜“淡季”,因而价好畅销。黑色地膜覆盖技术,生产韭黄产量高,品质好,头茬亩产可达700-750千克、第二茬亩产可达500-600千克,第三茬亩产可达200~300千克。  相似文献   

11.
韭菜属于多年生宿根性蔬菜,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围里村民吴军伶在怀柔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多年试验,开发出了观、食兼用的盆栽韭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盆栽韭菜栽培技术。盆栽韭菜既可绿化观赏,又可食用,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较小,适宜居民家庭、观光园区等栽培,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应用。盆栽韭菜生长快、病虫害较少,易于管理,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并且可以连续采收。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北方地区常见蔬菜中Cd的健康风险,以北京地区Cd污染的大棚菜地土壤为对象,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了韭菜和小油菜对Cd的吸收、转运特征及2种修复剂(沸石+蚯蚓粪,凹凸棒+蚯蚓粪)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基于体外模拟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前、后的2种蔬菜中Cd的有效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的2种蔬菜中Cd含量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但2种蔬菜对Cd的吸收具有显著差异,小油菜中Cd的含量为韭菜的2.04倍;体外模拟法测定结果表明,韭菜和小油菜中Cd在模拟人体胃液中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27、0.039 mg·kg-1,韭菜中的Cd对人体具有更高的生物有效性;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2种蔬菜中Cd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种植的2种蔬菜中Cd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其中,对0~6岁儿童的致癌风险大于成人(>18岁)的风险;添加修复剂可使韭菜和小油菜中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65.2%和72.3%;2种修复剂处理的韭菜与小油菜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致癌风险值显著下降,其中凹凸棒+蚯蚓粪处理土壤的2种蔬菜中Cd的致癌风险值接近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烹调对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葱、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和番茄为材料,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和铝离子显色法分别测定经爆炒、焯、煮、微波4种方式处理后不同蔬菜中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并以转移率、保存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煮处理后,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下降,番茄中总多酚损失率高达42.14%,韭菜和菠菜的总黄酮损失率均超过40%;微波和焯处理后,蔬菜中多酚和黄酮向汤中的转移量较多,其中,微波处理后黄酮的转移率均超过35%;爆炒后蔬菜中的总多酚保存率相对较高,洋葱、韭菜、菠菜中总多酚损失率均低于10%。热烹调处理使蔬菜中部分黄酮和多酚发生降解,爆炒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多酚和黄酮。  相似文献   

14.
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市郊供试菜园土壤和蔬菜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近郊9块菜地土壤全量和DTPA态Pb,Cd,Cr,Cu,Zn,Mn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对照,其中Pb,Cd累积量较大。在研究的11种蔬菜中,苋菜和韭菜的重金属累积量较大,而大辣子和西红柿的累积量较小。蔬菜吸收重金属除受元素有效性影响外,还受土壤和大气污染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农药"毒死蜱"与韭菜中解毒代谢酶的关系,本试验以毒死蜱喷施韭菜,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韭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活性的变化动态并以小白菜与之对照。结果表明:韭菜和小白菜可溶性蛋白在受到毒死蜱作用时,其蛋白含量变化动态型式基本一致,呈立即升高随后降低又升高的趋势,并分别在14和5d恢复到正常水平;GST,GSH-PX的活性在韭菜中的变化不明显,在小白菜中程上升趋势;正常情况下2种蔬菜中ACP的活性是AKP的100倍左右,受胁迫时韭菜两磷酸酯酶变化不大,小白菜的两磷酸酯酶活性在作用后期迅速下降。毒死蜱在小白菜中的作用时间比韭菜短;小白菜的解毒代谢酶活性较韭菜高;小白菜能够更好的保护细胞膜结构并维护自身功能的完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样度、匹配度和平衡度的常见蔬菜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根据蔬菜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等指标对常见蔬菜进行综合营养评价,为人们选择蔬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常见的38种蔬菜,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2版》中蔬菜及其制品中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叶菜类、茎菜类、花菜类等10类。该方法以42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为评价指标,包括7大营养素以及被公认为对人体有益的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和膳食纤维。分别计算10大类38种常见蔬菜中42种营养素的“多样度”(Degree of diversity,DD值)、“匹配度”(Degree of match,DM值)和“平衡度”(Degree of balance,DB值)指标,根据各指标分值及排名进行营养评价。最后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偏离指数”,根据偏离指数对蔬菜进行综合排名分析。结果 根据“多样度”得出各种蔬菜所含营养素种类大致相同;根据“匹配度”得出茎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营养素含量较高,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荠菜、香菜、菠菜;根据“平衡度”得出花菜类和葱蒜类营养素比例更符合人体需要,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大葱、韭菜、黄瓜;最后根据“偏离指数”得出蔬菜营养价值的综合排名,茎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蔬菜偏离指数较小,排名前3位的蔬菜依次为荠菜、香菜、菠菜。结论 该评价方法能较综合地评价蔬菜营养价值,与营养质量指数、营养素度量法等以往蔬菜评价模型相比,增加了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对蔬菜营养价值的评价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7.
土壤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硝酸盐积聚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不同作物氮肥合理施肥模式与施用量,对于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探寻本地韭菜作物减氮增效潜力,在适量中微肥平衡施肥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水平(减氮0%)和减氮25%、50%、75%、100%几个施氮水平,观测韭菜生长情况、产量与品质指标,以及土壤基本化学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减氮比例的提高,韭菜株高、茎宽、叶宽均先增加后减少;韭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则有所增加。其中,以减75%效果最优,最高增产可达366.6%,对应增收率为146.5%。  相似文献   

18.
对利用酶抑制分光光度法检测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原理、最主要影响因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重点分析了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出现假阳性、负抑制率以及该方法不适用于检测韭菜等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四川省成都市指挥街遗址出土一件瓷盘T2(4):49,盘内以酱彩书"韭蒜"二字铭。本文通过类型学比较,判断此盘为前后蜀时期成都琉璃厂窑产品。"韭蒜"二字应断为"韭、蒜",诸多唐人文献记载韭菜与大蒜是唐人喜食的蔬菜。此盘从实物角度证明前后蜀时期成都人食用韭菜与大蒜的情况,可为文献补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济绿色的韭蛆防治方法。[方法]对德州市拱棚和露天栽培韭菜地韭蛆数量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并研究了寄主植物对韭蛆的诱集能力及利用诱集带防治韭蛆的效果。[结果]通过系统调查,明确韭蛆在德州地区1年发生5~6代,露天栽培条件下1年发生5代,为害高峰在5月中下旬;拱棚栽培条件下1年发生6代,为害高峰在4月中上旬和5月中上旬。几种寄主植物对韭蛆成虫诱集能力为韭菜大蒜洋葱,利用韭菜本身设置诱集带对韭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韭蛆的适期绿色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