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 鲍鱼,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倍受市场青睐,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其养殖模式多年来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从潮间(下)带垒石蒙网养鲍、坑道养鲍、潮间带岩礁池养鲍到浅海沉箱养鲍,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以潮间带岩礁池养鲍比较成功;其他如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因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已基本被淘汰;浅海沉箱养鲍因管理不便、用药困难、产量和效益较低,养殖规模日渐缩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坑道养鲍,因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生产前景也不乐观.本试验意在探讨一种投资少、管理工艺简单、易被群众接受的养鲍模式,以期缩短鲍鱼养殖周期、增加养殖产量、促进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鲍为海产“八珍”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现将浅海礁区沉箱养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岩礁潮下带沉箱养鲍技术要点是什么? (1)海区选择 这种养鲍方法的优良海区条件,应是(岩礁底、砾石底或砂砾底)底质稳定且平坦、水质稳定、海区无污染、低潮时水深1.5~10.0米、海流畅通、管理方便。饵料供应也应方便。在方便的条件下,海区水深最好是在1.5~5.0米范围内,既能满足鲍的生活条件要求,又便于沉箱设置、投饵和其它生产管理。依据各海区的水温及相关条件,确定适养的鲍种类。  相似文献   

4.
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4月~1995年10月,在4个岩礁区共设置136个石垛,放养壳长1.3~3.0cm鲍苗55.1万只,进行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试验。对场址选择、放养密度、规格、投饵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产商品鲍19.254t,平均亩产1397.8kg,平均壳长6.81cm,平均个体重39g,成活率89.6%,实现产值693.144万元、利润352.81万元。专家鉴定认为,养殖方式为国内首创,技术水平属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5.
时值春夏之交 ,在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的海面上 ,三、五成行的小型渔船 ,将一个个呈长方形 ,钢筋框架 ,水泥板组合的物体 ,徐徐地安放在 5- 1 8米浅海处。这物体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这一米见方的钢筋水泥结构物是专门为海珍品——鲍鱼营造的“新房”。现有 2 0余年养鲍历史的南麂人 ,为探索一条适宜于南方台风多发海域养鲍的新路子 ,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 ,综合与借鉴潮间带沉箱养鲍、鲍底播增殖和人工鱼礁三项单体技术 ,模拟鲍自然生态 ,进行沉礁养鲍 ,开发了海底养鲍新技术。鲍鱼营养丰富 ,肉质鲜美 ,素为世人推崇的珍馐佳…  相似文献   

6.
1.鲍的养殖方法有几种?优缺点是什么? 鲍的养殖方法大体有筏式养殖、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潮间带围池养殖、潮下带垒石蒙网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底播放流增殖等。其特点及优缺点如下: (1)筏式养殖 其特点是利用类似于海带、扇贝等  相似文献   

7.
鲍为海产"八珍"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历来为美食家所喜爱.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鲍人工养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重要手段.沉箱养殖是目前我国北方常见的养鲍模式,现将浅海礁区沉箱养鲍技术和病害预防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勃 《渔业现代化》2003,(5):25-25,31
杂色鲍 (H .diversicolor)是近几年推广养殖的品种 ,养殖形式多样 ,有工厂化养殖、沉箱养殖和笼式吊养等。目前海南省工厂化养鲍场达44家 ,养殖水体约 1 8万m3;沉箱养殖达 7万箱 ,已投苗 3.6万箱 ;陵水县黎安镇黎安村农民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采用笼式吊养 ,目前共吊养 2万笼。 2 0 0 0年全省鲍产量 30 9吨 ,2 0 0 1年全省产量42 0吨 ,鲍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海南目前种鲍主要来源台湾及本地野生杂色鲍 (H .diversicolor ) ,在养殖过程中虽无大规模死亡现象 ,但种质退化现象开始出现 ,如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差等现象 ,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9.
在风浪大的潮间带低潮区岩礁滩,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筒形沉箱,内置小型鲍礁,进行九孔鲍的养殖。每个沉箱放长2cm左右的幼鲍800 ̄1000个,随着生长将其稀疏至500个,喂以江篱、海带。经6 ̄8个的养殖壳长达5cm以上,成活率为70%左右,每个沉箱产商品鲍10 ̄12kg。  相似文献   

10.
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不同条件下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臭氧、石莼抑菌效果。实验证实,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1.12~43.93)×105ml-1范围内变化,比对照海水中细菌数量高1~2个数量级,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比未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略高,与NH4-N、NO2-N、COD、PO4-P没有关联度。随着闭路养鲍时间的延长,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细菌形态呈现有规律的交替。每间隔12h按0.417mg/(h*L)臭氧剂量注入养鲍水中1h能很好地抑制养鲍水中的细菌,但石莼抑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1.
鲍鱼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列海八珍之首。目前鲍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筏养、池养、室内工厂化养殖、底播增养殖、沉箱养殖等,但以上几种养鲍方式存在投资大、管理困难等缺点。在沉箱养鲍的基础上,目前一种全新的养鲍方式--笼养正在得到发展和推广,该技术具有投资额可多可少、易操作、回报率高等优点。由于笼养鲍完全在低潮线以上进行,养鲍者不必潜水即可进行养殖生产,操作的容易性显而易见,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和应用。现将该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一、 海区选择1.海区要求水流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温适宜。2.低潮…  相似文献   

12.
陈庆芳 《水产养殖》2002,(3):13-14,16
沉箱养鲍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圆形或方形箱体,放置于礁石底质的低潮区至大潮低潮线下水深0.5米左右的海域,将鲍鱼苗种投放箱体内,实行定时投放饵料和清理沉箱的半人工养殖方式。其投资少,易操作,养殖周期短,产品接近天然鲍鱼,市场竞争力强,因而易于推广。圆形沉箱与方形沉箱对比,前者具有两个优点,一是防浪性能好,可减少任何方向波浪对它的冲击力;二是水体上下交流快,有利于鲍鱼的生长。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圆形沉箱养殖杂色鲍的技术要点。1养殖海区的选择应选择岩礁密布,底部较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养鲍新动向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近些年,随着北方养鲍业的兴起,福建,广东两省发展势头更猛,在扼要介绍该两省养鲍最近进展后,文章对迅速崛起的养鲍业提出了几点粗略感想。  相似文献   

15.
鲍海上筏式养殖是目前我省推广的一种养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鲍海上筏式养殖的海区、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与投苗时间的选择,养成管理中的养鲍密度调整,饵料投喂、清污除害、养殖水层调整等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鲍病害、赤潮灾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粤东地区工厂化高密度养鲍业病害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1999年6月15日到20日,我们对粤东地区鲍病害情况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调查,以期从宏观上掌握鲍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情况,提出相应防病、治病尤其是控制暴发性疾病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鲍鱼塑料笼沉箱养殖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池 《海洋渔业》2001,23(3):135-136
鲍鱼栖息的自然海区条件为海水盐度高、透明度大、水流畅通与海藻丛生的浅海岩礁地带 1993年湛江市硇洲岛地区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圆筒形沉箱,进行杂色鲍和九孔鲍养殖,1998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在琼海市长坡镇椰林浅海区试验推广,拉动了本省沿海市县鲍沉箱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种类,近年来“东优1号”杂色鲍因较高的成活率优势已在产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养殖.该研究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对杂色鲍“东优1号”群体、杂色鲍古雷群体和杂色鲍越南群体3个群体自繁与杂交后代的养殖性能进行跟踪,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个群体自繁后代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3个组合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的双亲杂种优势率值均不高,且2个单亲杂种优势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根据鲍生长特性,采用低碳、环保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研制了新型高密度竖排式鲍养殖箱,进行了养殖密度等的研究,并在产量、成本、占用面积等方面与传统鲍养殖设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新型鲍养殖箱中,平均壳长1.5 cm的鲍苗最适放养密度为500粒/箱,养至70 g,成鲍可养密度为375粒/箱,成活率75%,产量比传统养殖笼提高37%。与现有两种传统养殖方式(以养殖笼为主)相比,新型鲍养殖箱具有水体交换好、操作简单、效率高(节省劳力84%以上)、养殖成本低、节省养殖海域面积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