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热带人工林下空间,提高其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耐荫性牧草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牧草品种耐荫程度并不同,其中柱花草的L8柱花草耐荫能力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5460.0kg/(hm^2.a)(高出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分别为46.57%,5.40%),植株存活率93.3%,粗蛋白含量为15.33%;禾本科牧草坚尼草属CIAT6299坚尼草在同属中耐荫能力也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11657.0 kg/(hm^2.a)(高出青绿黍135.83%),粗蛋白含量为9.02%,植株存活率为94.2%。可见,L8柱花草和CIAT6299坚尼草这两个牧草品种(系)能较好地生长在加勒比松林下,是较为理想的耐荫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2.
4种坚尼草在海南半干旱地区的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坚尼草进行海南半干旱地区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热研8号坚尼草新品种、CIAT6172新品系较适应海南高温高热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条件,其饲草产量显著高于目前推广品种青绿黍,丰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对6个坚尼草品系在海南西部半干旱地区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坚尼草品系的花期比较长,历期1~2个月,个别品种花期2个月以上,对照4号坚尼草(Panicum.maximum Jacq.cv.Reyan No.9)开花最早,开花期在7月下旬,1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cv.TD58)开花最晚,开花期在9月下旬。参试坚尼草品系干草产量差异显著,2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cv.Mombassa)干草产量最高达17 224.58 kg/hm2.a,比对照品种4号坚尼草(11 857.05 kg/hm2.a)高45.27%,且差异显著;次高是6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cv.CIAT6299),干草产量为16 169.73kg/hm2.a,比对照品种高36.37%,5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cv.trichoglume)产量最低,干草产量仅为8 925.64 kg/hm2.a。参试坚尼草品系的粗蛋白含量介于10.30%~12.10%,以对照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2.06%,次高为2号坚尼草,为11.63%,3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cv.Reyan No.8)最低,为10.31%。  相似文献   

4.
冬春季节,在海南省进行 4 种热带禾本科牧草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月平均气温 16.9~23.4℃(1~3月,下同),月平均降雨量 15.5~411 0 mm 的条件下,鲜草、干草产量分别为:T058 坚尼草19.223、4.004t/hm2,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13.001、2.966 t/hm2,热研 8 号坚尼草 10.895、2.981 t/hm2,热研 4 号王草 10.500、2.104 t/hm2,这说明 TD58 坚尼草及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较耐寒,适宜热区冬春栽培.且 TD58 种子产量高,茎叶上无刚毛,适口性好,值得在我国热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CIAT604、CIAT6901坚尼草,青绿黍、粽籽雀稗、杂交旗草、黑籽雀稗、珊状旗草、网脉旗草、王草等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椰园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得出初步结论:成龄椰园中坚尼草的耐荫性最强,生长最好,产量最高,王草次之;幼龄、成龄椰园中珊状旗草生长最差;在成龄椰园中,随着荫蔽度的增加,间作牧草的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优良热带牧草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个热带优良牧草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进行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 15 个种质生长正常,生长季节产量高,耐热耐旱,是适应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牧草生物产量排在前 3 位的品种为杂交臂形草、热研 8 号坚尼草和热引 19 号坚尼草,产量分别是20.172、18.587和16.962 t/hm2;15 个种质生产性能排在前 5位的依次为热研 8 号坚尼草、9 号坚尼草、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9610 雀稗、FSP2 雀稗和 10 号狗尾草,它们品质优良,可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椰园间作禾本科牧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CIAT604、CIAT6901坚尼草,青绿黍、粽籽雀稗、杂交旗草、黑籽雀稗、珊状旗草、网脉旗草、王草等9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椰园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得出初步结论:成龄椰园中坚尼草的耐荫性最强,生长最好,产量最高,王草次之;幼龄、成龄椰园中珊状旗草生长最差;在成龄椰园中,随着荫蔽度的增加,间作牧草的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2003年引进的15个热带优良牧草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宜元谋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牧草在本地区均能越旱,正常生长.产量排在前3位的品种为杂交臂形草、6901坚尼草、T58坚尼草,年均干草产量分别为28 480 kg/hm2、25 515.5 kg/hm2、24 308.5 kg/m2.杂交臂形草比对照品种1,2,3分别增产56.5%、123.9%、76.9%;6901坚尼草比对照品种1,2,3分别增产40.2%、100.7%、58.5%;T58坚尼草比对照品种1、2、3分别增产33.5%、91.2%、51%.总体看所有参试种质叶量比茎多,品质好.  相似文献   

9.
桉树林下热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禾本科牧草品种中多数可良好生长,其中臂形草属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牧草产量943.9kg/hm2,显著高于其它牧草品种,植株存活率、抗病虫害、分蘖数等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特性,综合评价最优.坚尼草属牧草中植株存活率、长势、株高、干物质产量等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狼尾草属牧草中除杂交象草表现较好外,其它品种表现一般.雀稗属牧草在桉树林下生长相对较差,仅热研11号黑籽雀稗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镉胁迫对热带牧草坚尼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在热带地区镉(Cd)污染土壤中种植坚尼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为供试植物,通过测定其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和各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镉胁迫对坚尼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镉浓度为0.3 mg/kg处理的热研8号的株高(91.40 cm)和平均干重(61.57 g/盆)分别比对照增加10.9%和27.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热研8号坚尼草中的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先降后升。镁和钙含量在0.3mg/kg处理中最低,镁含量的最高点出现在1.0 mg/kg处理中,钙含量的最高点出现在5.0 mg/kg处理中。[结论]当土壤中的Cd浓度约为0.3 mg/kg时,它对坚尼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其浓度为约10 mg/kg时,它会明显抑制坚尼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磷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春小麦新春26号(A1)、新春34号(A2)为主区,施磷量为副区,共五个水平,分别为0(P0)、45(P1)、90(P2)、135(P3)、180(P4)kg/hm2。【结果】施磷量对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总量、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率、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前干物质转移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间花期、成熟期干重、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茎和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总干物质、籽粒产量、主穗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先快后慢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反之;且施磷量与籽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969,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间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1;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颖壳>叶片>叶鞘。【结论】在一定范围(0~135 kg/hm2)内增施磷肥可提高春小麦籽粒分配率及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增产,且磷肥最佳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种植于桂北地区的象草品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桂北地区的广西百色凌云县对紫色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b cv. Purple)、桂闽引象草(P. purpureum Schum cv. Guimin)、王草(P. purpureum Rich ×P. americana King grass cv. Reyan No.4)进行了种植比较试验。测定了株高、产量、茎叶比、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紫色象草平均年产鲜草141.4 t/hm2,比王草高2.3 t/hm2,二者均低于桂闽引象草;紫色象草的茎叶比最低,为1.17,比桂闽引象草低17.8%,差异显著(P<0.05),说明紫色象草叶量丰富;营养方面,紫色象草除了粗蛋白略低于王草之外,其他指标均较王草和桂闽引象草优,含干物质26.6%、无氮浸出物39.1%、粗脂肪2.9%.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应用12个新育成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和百粒体积变化及产量形成进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6-12 d,产量〉9 000 kg/hm^2的4个品种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分别比产量8 000-9 000 kg/hm^2和〈8 000 kg/hm^2的8个品种平均值高57.58%和107.42%;灌浆高峰出现时间较早,较其它产量水平的品种提早6 d左右,授粉后18 d的籽粒干重分别高出其它水平23.2%和64.8%,产量建成早。籽粒灌浆期内,产量〈8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高,百粒体积较小,而产量〉9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低,百粒体积相对较大。这对于产量建成和后期脱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 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2O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主栽高产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缩小产量差,以指导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方法】于2016—2017年度在我国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主要冬麦区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各麦区主栽高产品种,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差异及其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籽粒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介于7 751—8 702 kg·hm -2、7 302—8 413 kg·hm -2、5 554—到6 294 kg·hm -2。各麦区品种高产的原因不同,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具有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穗数也是高产的原因;黄淮南片麦区高的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是高产的关键;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有低的籽粒含氮量和需氮量以及高的氮生理效率;黄淮南片麦区,高产品种茎叶含磷量和需磷量较低,但磷生理效率和茎叶含钾量较高;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品种的籽粒含钾量低,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磷钾量高,地上部氮磷吸收量高,磷生理效率低于而需磷量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总体来看,黄淮北片麦区鲁原118、黄淮南片濮麦168、长江中下游麦区华麦7号等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在我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为明确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规律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河北平原大田限水条件下,对产量为9 000 kg/hm2超高产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结合合理的栽培措施,在该地区更容易获得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的产量构成为: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 g以上;主要群体指标为:最高LAI8左右,开花后下降较慢;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一般在20 000 kg/hm2左右)和经济系数(0.42以上)。对植株的个体性状包括次生根数、单株茎数、穗部性状等也进行了分析,并与产量为7 500 kg/hm2高产田进行了讨论比较。超高产田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高产田。  相似文献   

18.
DK743引种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K743玉米杂交种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密度方程呈渐近线型,经济系数-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为6.75×104株/hm2的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13 300.33 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2 6447.26kg/hm2,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为211.69kg/hm2@d,收获穗数6.75×104穗/hm2,穗粒数559粒,千粒重352.49g,经济系数0.502 9.吐丝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4.649 7,成熟时3.805 9,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LAD)408.95×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75 g/m2@d,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 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 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 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以施纯氮225.0 kg/hm2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扬两优6号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高于汕优 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