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有大量发育异常的细胞,清除异常细胞由细胞凋亡途径实现。胚胎细胞凋亡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通过改善培养条件,降低细胞凋亡率,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还是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现将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山羊体内发育的早期2细胞、4细胞、8~16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胚胎和体外培养的成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16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胚胎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体内4细胞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89%),该基因通过刺激胚胎细胞分裂增殖影响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是山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s)系统由2种同源多肽类生长因子(IGF-1、IGF-2)、受体(IGF-1R、IGF-2R)和6种结合蛋白(IGFBP-1~IGFBP-6)组成。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受体和结合蛋白(IGFBPs)相结合,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状复合体,由特定的组织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大量研究表明,IGFs作为动物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分化,对胚胎及动物出生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决定因素。本文对IGFs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用单胚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山羊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胚构建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山羊早期2、4、8~16细胞期胚胎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选择1条在2细胞期胚胎特异表达的条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人类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具有83%的同源性。该基因通过对组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翻译后的修饰作用,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是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是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迁移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一系列行为进行自我组织的复杂过程。其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存在于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对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是器官生成、形态建立和组织稳态维持等发育相关事件所必需的。本文对近年来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功能、调节机制及死亡细胞的清除方式等,重点关注了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本综述将为更全面地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借鉴与帮助,并有望为将来通过人为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提高胚胎发育质量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用一步法从17 日龄来克亨SPF鸡胚和90 日龄成年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提取总RNA(TRNA),用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bcl-2) cDNA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发现bcl-2 在成年和胚胎鸡的不同免疫器官中表达量不同, 成年鸡bcl-2 的表达量多少依次为胸腺、脾脏、法氏囊, 而胚胎鸡则是胸腺、法氏囊、脾脏。同时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这些器官的细胞凋亡情况, 胚胎鸡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0.40% , 0.68% 和0.38% ; 成年鸡则是6.98% , 1.17% 和0.61% 。结果表明, 鸡bcl-2 基因通过阻抑细胞凋亡直接调控正常免疫器官的发育, 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bcl-2是免疫细胞亚型选择的重要调节物。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生长素及其受体GHSR-1a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在其体外发育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生长素,观察胚胎发育速度和发育效率,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猪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特异性受体基因GHSR-1a的表达。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添加10.0 mg/L生长素可以显著提高4-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桑葚胚的发育率(P0.05),并能加快4-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桑葚胚的发育速度(P0.05)。GHSR-1a mRNA在2-细胞期到桑葚胚期保持较高表达水平,囊胚期后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染色表明GHSR-1a在猪孤雌激活胚胎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4-细胞期、8-细胞期和桑葚胚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囊胚期(P0.05)。推测生长素通过提高GHSR-1a的表达来提高猪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与调节,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与调节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通过介绍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胚发生中的基因表达,展示体胚发生已经成为研究植物胚胎发生发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体胚发生中分离到的基因研究为理解细胞分化与发育,形态发生与建成以及植物合子胚的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小鼠自然受精与体外受精胚胎为模型,探索鼠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分别使用添加不同剂量(对照组:0 ng.mL-1;试验组:0.5、2和10 ng.mL-1)GM-CSF的化学限定培养基连续培养小鼠自然受精、体外受精原核期与2细胞期胚胎,检测其胚胎着床前发育效率(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的质量(囊胚总细胞数、ICM/总细胞数的比率、凋亡指数)。结果发现,对自然受精胚胎而言,原核时期添加不同剂量的GM-CSF,其卵裂率、囊胚总细胞数、ICM/总细胞数的比率在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但10 ng.mL-1试验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1.6±5.1)%(P0.05);2细胞时期添加不同剂量的GM-CSF,其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ICM/总细胞数的比率在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中的囊胚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中2 ng.mL-1的囊胚凋亡指数最低,显著低于0.5 ng.mL-1(P0.05),其他试验组之间的囊胚凋亡指数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对体外受精胚胎来说,原核时期添加GM-CSF,其卵裂率、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ICM/总细胞数的比率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2细胞时期,10 ng.mL-1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2个试验组(P0.05),但各组之间的囊胚总细胞数、ICM/总细胞数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GM-CSF有利于改善小鼠自然受精与体外受精囊胚的质量,但剂量过高可能不利于小鼠受精胚胎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繁殖效率低是世界性难题,其中早期胚胎死亡率高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对牛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有限,而对于小鼠这种模式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已相当深入。因此,本文从胚胎形态、转录因子以及信号通路3方面对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比较,以加深对牛早期胚胎发育的认识。经比较发现,受精后,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在不同时期发生母源因子降解、合子基因组激活、细胞极性建立和不对称分裂,最终使得胚胎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具有3个胚层(滋养外胚层、上胚层和原始内胚层)的囊胚。此外,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多个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形成复杂网络调控细胞谱系分化。综上所述,在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相似的生物学事件陆续发生,但是细胞谱系分化的调控呈现差异性,提示我们将小鼠早期胚胎作为研究模型的局限性,该领域的研究对提高奶牛繁殖效率以及促进牛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IGF-1调控RBM3表达抑制低温应激诱导牦牛卵丘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动物机体遭受低温应激及细胞冷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与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 RBM3)之间的作用关系,及IGF-1参与哺乳动物细胞抑制低温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牦牛卵丘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 ng·mL -1)IGF-1和低温应激(30℃、25℃)对RBM3表达影响。卵丘细胞经最佳浓度IGF-1(100 ng·mL -1)和对照组(0 IGF-1)作用30 h后,低温(30℃、25℃)应激8 h,比较RBM3表达水平。评估在低温应激组、100 ng·mL -1 IGF-1处理组和100 ng·mL -1 IGF-1+RBM3抑制剂处理组,卵丘细胞25℃应激8 h后凋亡水平差异,并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3组卵丘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1) IGF-1作用卵丘细胞后RBM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P<0.05),其在100 ng·mL -1 IGF-1处理组最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100和200 ng·mL -1 IGF-1处理组卵丘细胞胞核和细胞质均可检测到RBM3,而0和50 ng·mL -1处理组,RBM3仅定位在细胞质。(2) 卵丘细胞经受低温应激时,RBM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其在30℃和25℃应激处理组差异不显著;100 ng·mL -1 IGF-1作用卵丘细胞30 h后,其再次接受25℃、8 h低温应激,卵丘细胞中RBM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温应激前未经IGF-1处理卵丘细胞中RBM3的表达水平,且该处理组卵丘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可检测到RBM3。(3) 25℃应激后,100 ng·mL -1 IGF-1处理组卵丘细胞的凋亡率为(15.94±2.03)%,显著低于其在未经IGF-1处理组和100 ng·mL -1 IGF-1+RBM3抑制剂处理组中卵丘细胞的凋亡率,两者分别为(25.86±1.09)%和(20.14±2.65)%,在100 ng·mL -1 IGF-1处理组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组 (P<0.05)。【结论】RBM3参与牦牛卵丘细胞低温应激调控,IGF-1可调控其在低温应激中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低温诱导的卵丘细胞凋亡。本研究为揭示IGF-1和RBM3参与动物机体或细胞免受低温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信息,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冷冻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insulin/IGF-1 (where IGF-1 i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signaling pathway influences longevity, reproduction, and diapause in many organisms. Because of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this system in animal physiology, we asked when during the animal's life it is required to regulate these different processes. We find that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he pathway acts during adulthood, to relatively advanced ages, to influence aging. In contrast, it regulates diapause during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pathway controls longevity and reproduction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Together our findings show that life-span regulation can be dissociated temporally from phenotypes that might seem to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3.
卵丘细胞的质量对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其自噬和胞吞可调控细胞生长及营养运输,以应对恶劣环境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威胁。从促排处理的小鼠输卵管膨大部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COCs),分离卵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添加0、50、100、150和200 ng/mL IGF-1处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处理组 Atg5、 Beclin1、 LC3、 Cav1和 Cav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定位不同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测定不同质量浓度IGF-1处理组Atg5、Beclin1、LC3、Cav1和Cav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IGF-1对卵丘细胞自噬和胞吞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培养的卵丘细胞均可表达 Atg5、 Beclin1、 LC3、 Cav1、 Cav2 mRNA和蛋白,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IGF-1可调控小鼠卵丘细胞Atg5、Beclin1、LC3、Cav1和Cav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Atg5蛋白表达量均升高;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在100 ng/mL IGF-1处理组中最低。Cav1和Cav2蛋白在50 ng/mL和200 ng/mL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但在该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内,随着IGF-1质量浓度增大,2种蛋白的表达量不是线性降低,而是在100 ng/mL和150 ng/mL处理组表达量有回升现象。表明IGF-1可调控小鼠卵丘细胞的自噬和胞吞相关因子的表达,调控效果与IGF-1的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脱落酸与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脱落酸对植物胚乳和雄核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脱落酸作用的分子基础,并提出脱落酸调控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明马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的多态性。[方法]以蒙古马4个地方类型、三河马和英纯血马共270匹马为研究对象,从马的基因组DNA中扩增IGF-Ⅰ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对其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通过PCR-SSCP分析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计算结果显示,所选研究对象除锡尼河马(XN)和巴尔虎马(BH)之外,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格伯定律"。[结论]IGF-Ⅰ基因3′端侧翼区存在多态性位点,可能影响马的生长发育机制。该研究对提高马的生产性能,促进马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IGF-II属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IGF-II生理功能,IGFs受体和结合蛋白,IGF-II蛋白及IGF-II基因结构,IGF-II基因表达和IGF-II基因印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a mitogenic polypeptide, is usually considered the sole effector by means of which growth hormone increases tissue mass. However, growth hormone, but not IGF-1, directly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ultured preadipocytes to adipocytes. Adipocytes newly differentiated from precursor cells in response to growth hormone were shown to b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the mitogenic effect of IGF-1 than the precursor cells. The result of IGF-1 action is therefore a selective multiplication of young differentiated cells (cloned expansion). This supports the concept of a dual effector system in which the preferred target cells of IGF-1 action are created by the direct action of growth hormone.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外源性IGF-Ⅰ对绵羊皮肤中毛囊生长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在每只绵羊的左、右两侧肩胛前部分别进行拔毛、剃毛处理。同时在左侧肩胛前部的拔毛、剃毛和正常区的交叉处注射0.5ml IGF-Ⅰ(10ng•ml-1),然后在第0、3、6、9、12、50天采取皮样。用RT-PCR方法,测定各皮肤中GHR、IGF-Ⅰ、IGF-ⅠR、KAP3.2和KAP6-1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IGF-Ⅰ可以下调正常皮肤中GHR基因的表达,对IGF-Ⅰ、IGF-ⅠR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能显著提高KAP3.2和KAP6-1的转录水平;(2)IGF-Ⅰ在3 d内可降低拔毛皮肤中GHR的表达,6 d以上无明显影响;对剃毛皮肤中的GHR表达无显著影响。IGF-Ⅰ对拔毛皮肤中的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对剃毛皮肤中IGF-Ⅰ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IGF-ⅠR的变化不明显。IGF-Ⅰ对拔毛皮肤和剃毛皮肤中的KAP3.2 和KAP6-1的表达都能显著提高,且表达模式也基本一致,KAP3.2的表达早于KAP6-1的表达。【结论】IGF-Ⅰ对绵羊皮肤中的GHR和IGF-ⅠR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对KAP3.2和KAP6-1的表达能显著提高,但呈现出颠倒的特定时序性,这是否是外源性IGF-Ⅰ不能促进体内毛囊生长的原因所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进行拔毛、剃毛处理,于第0、3、6、9、12、50天采集皮肤样品,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绵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角蛋白关联蛋白KAP3.2和KAP6-1mRNA的相对丰度。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剃毛可显著提高IGF-1的表达量,但对GHR、IGF-1R、KAP3.2和KAP6-1的表达量均无明显的影响;而拔毛对皮肤中GHRI、GF-1I、GF-1R、KAP3.2和KAP6-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家鸭出雏前后腿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选取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日胚龄和7日龄共192个腿肌样本为研究对象。首次发现IGF-1 mRNA在两个品种不同胚龄和日龄腿肌中的表达量规律:两个品种鸭腿肌IGF-1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13日胚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并随着胚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同时,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血管周围及腿肌肌肉肌束间的肌膜中IGF-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边腿肌肌肉组织。研究结果表明,IGF-1基因对鸭胚胎期腿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