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原火险区划是依据草原火燃烧系统各主导因素和条件 ,将草原区划分为不同等级潜在的发生草原火能力的区域范围。草原火险区划的主要依据包括可燃物量 (牧草 )及其含水量、可燃物的连续性、可燃物细碎度以及可燃物 (牧草 )的高度。同时要考虑风速风向、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以及坡度等自然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草原可燃物特征及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将内蒙古自治区划分为无、低、中和高 4个草原火险区。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业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草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开发,环境建设和景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与景观类型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阐明了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和草原旅游的内容,指出了草原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草原旅游的管理对策,旨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9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林业和草原工作。韩正表示,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机构改革后林草系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负责,全力推动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做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甘南草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质牧场,是甘肃省最大的草原,全国第五大绿色草地。甘南丰富的草原资源,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无限壮美的草原风景,是开展草原观光旅游的最佳选择。开展草原观光旅游有利于提高国民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甘南草原旅游、草原环境和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冻土区划与草原分类的一致性,可以为揭示冻土分布和草原分类规律提供依据。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将研究区内冻土区划划分为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和非冻土区3种类型,它们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49.64%、46.68%和3.68%;将此研究区内草原分类也划分为3种类型(优势草原类、亚优势草原类和热带草原类),它们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7.51%、41.08%和1.41%;然后进行图像叠加,通过分析图像分类精度的误差矩阵,可以得到冻土区划和草原分类总体一致性精度为65.95%,说明二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4):68-68
据农业部公开的信息,2011年起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今年将扩大。2012年国家将安排150多亿元,将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范围。为保护草原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为例,论述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生产重要意义及其生态脆弱性。强调了牧区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保护是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减少草原牧区工矿业无序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是恢复和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指出滥牧、滥垦和无序的工矿业发展都会对草原造成彻底的破坏,要全面地从牧业、农业和工矿业对草原减负。引述了东乌珠穆沁旗工矿业无序发展对草原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综述了草原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出东乌珠穆沁旗几家无序发展的工矿业占有、破坏、污染草原2733hm2,每年造成的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达528万元人民币,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畜中毒、死亡,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生态损失尚未计算在内。提出了要通过加强领导、教育和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草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依靠法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综合措施,切实和有效地保护东乌珠穆沁旗和全国的草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政策现状,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观点分为4类:系统发展论、本土发展论、替代发展论和游牧发展论。系统发展论是以任继周为代表的4个生产层理论和系统耦合理论;本土发展论是以达林太为代表的草原制度性退化和农耕对牧区的入侵理论;替代发展论是以张新时的人工草地理论、许鹏的生态置换理论和蒋高明"以自然之力...  相似文献   

9.
草原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关系,也为中国的环境绿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草原保护已被列入中国发展战略中,但目前的草原建设及保护仍然存在漏洞,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此,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植物和动物的保护,积极探索有效方法来保护草原,遏制草原生态退化问题。本文分析和介绍了有关草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从保护建设的技术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推广应用策略,切实发挥草原的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6个草场类8个草场型草群的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钼、硒的含量及盈缺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尼特右旗草群8月平均氮含量为16.86g/kg;草群富含钙但缺磷,钙磷比严重不平衡,放牧家畜应注意磷的补充;草群钾、锰、硫含量中等,放牧季可满足家畜的需要;草群富含铁,锰含量也较高,放牧季可满足家畜的需要;草群铜、锌、硒含量很低,家畜日粮中应适当补充.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草群微量元素富集顺序为: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残丘坡地草原化荒漠草场类>低山丘陵干草原草场类>丘陵地荒漠化草原草场类>高平原荒漠草原草场类>沙丘植被草场类.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放牧方法和载畜量的监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健康的草地和灌丛即使在生产状态下也具有持续的系统功能。系统对土地利用的整体响应难以测定 ,这对系统管理提出了要求。系统的响应是各个水平和组织层次 (细胞 -器官 -有机体 -社会与自然环境 )动态信息的整合。管理者需要在昂贵的实测之外针对不同管理方法的可持续性建立监测体系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定期观测无法为土地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管理者需要排除与管理方法和放牧率选择相关的不确定因素 ,这就必须区别哪些是管理对象 ,哪些是系统反馈指标。管理者需要几天乃至几个星期尺度的系统反馈信息 ,这些信息要足够强而且不随时间、地点或管理人员变化而变化 ,省钱省时 ,对系统响应的预测确定。正确地选择系统响应指标 ,有助于修正系统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草地系统内营养元素的物流平衡、生产体系中的草畜平衡、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了北方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构筑农牧耦合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实施季节性休牧等治理措施,以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同仁县草地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地面监测,路线调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监测青海省同仁县草地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利用等。调查表明,共生产各类饲草饲料2 542.9×10^4kg,其中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秸秆分别占87.3%,28.9%和12.7%。冷、暖季草地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1 468 kg/hm^2和2 046 kg/hm^2。按各乡镇排列产草量高低依次为双朋西乡、扎毛乡、瓜什则乡、多哇乡、兰采乡、曲库乎乡和半农半牧区。按草地类型的载畜能力排列顺序依次为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山地草原、灌丛草甸、灌丛草原类、高寒沼泽和疏林。全县草地理论载畜量为61.7×10^4只单位。  相似文献   

14.
浅谈陇东干旱草地类型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少华 《草业科学》1994,11(2):64-66
介绍陇东干旱草地的自然概况,对该区的干草原草场,灌木草丛草,疏林草场,荒漠化学草场等草地类型的产量,质量,面积,植物组成,着生土壤,草地用途等进行详细论述,在分析该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干旱草地管护,加快草地建设步伐,改良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人工草地,广辟饲料来源,提高飞播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6.
17.
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草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和草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退化草地形成的原因及其退化草地的诊断与生物环境指标,讨论了退化草地的特点及其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海亮  赵军 《草业科学》2009,26(3):34-38
在介绍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纯的遥感模型、遥感模型与地学模型相结合等不同估产方法及草地面积动态监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草地遥感估产方法发展趋势做了总结。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草地遥感估产技术和方法也将继续发展,基于遥感数据和方法的草地估产模型更加趋于成熟,其应用也将向草原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监测、草地植被生长监测等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草原啮齿类动物区系由68种组成,占全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75.6%,其中,大多数种的种群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有一定的生态学价值;有18~26种的种群密度几乎经常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上,是不同草原类型的优势种害鼠。草原鼠害区划工作应遵循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的原则。以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地带性生物气候和地带性植被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5个区;以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带性草原类型,具有代表性鼠类分布型和优势种害鼠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13个草原鼠害亚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3S的新疆阜康典型草地产草量及草畜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育蓉  杨峰  李建龙  于炯  贾振红 《草业科学》2013,30(9):1330-1337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代表城市——新疆阜康市为例,根据遥感影像、气象资料、年鉴和前人研究结果,利用遥感分类结果和产量估测模型计算了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并结合牲畜数量计算了各年份的草畜平衡状态。结果表明,1) 近20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至2008年,牧草总产量较1990年减少了4.66%;2)1949-2008年,随着研究区年末牲畜存栏数的增加,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可利用牧草总储量分别为3.77×105、3.64×105和3.63×105 t,这3年的草畜平衡状态为1990年和2008年分别欠载22.81%和4.91%,而1999年超载9.67%。结合研究区遥感分类图片、气候变化和牲畜存栏量分析可知,1990-2008年研究区农业开垦侵占草地导致草地地上生物量减少,加之年末牲畜存栏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草地载畜量压力加大,直至2005年前后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后,载畜量压力才得以缓解。草地生态和畜牧业要实现双赢发展,必须加大对草地生产力和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实时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