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aCl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纸床培养,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150 mmol/L时,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良好,在150~300 mmol/L范围内,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等生理指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害率不断上升.当NaCl浓度≥300 mmol/L时,种子完全不萌发.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对油菜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不断升高,而叶绿素a、b的含量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NaCl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对由此种子萌发和幼苗产生盐害,油菜受NaCl盐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大,NaCl浓度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油菜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臭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采用0.O%、0.2%、0.4%、0.6%、0.8%、1.O%NaCl溶液对臭椿种子萌发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苗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平稳下降后在NaCl浓度达到0.6%时又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差异极显著.臭椿种子发芽可忍耐0~0.4%的NaCl胁迫环境,发芽幼苗生长可忍耐0~0.6%的NaCl胁迫.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构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盐胁迫下构树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构树的耐盐机理,为盐碱地造林树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依据。于2007年夏季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构树种子发芽、胁迫中萌发幼苗的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树种子在0~0.4% NaCl溶液中具有发芽能力,0.1% NaCl溶液对构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大于0.1%之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芽长、发芽速度及发芽指数也随之降低,浓度对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极显著。种子在NaCl胁迫中萌发的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盐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限制植物的生长,受盐害最主要的时期是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苦马豆种子,研究高盐浓度下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开始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率降低; 胚根生长量下降。在500 mmol/L浓度时,种子不发芽;各处理区随盐浓度的增加电导率越大,脯氨酸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细胞膜修复的抑制可能是造成苦马豆种子萌发推迟和发芽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及脯氨酸含量可能和耐盐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枫香种群种子萌发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和耐盐种群,了解种子在不同温度和盐胁迫处理下的萌发特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通过不同温度和盐浓度处理,研究6个枫香种群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正常幼苗率变化。结果表明:1)枫香北方种群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南方,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没有相关性,受种群所在的气候因子影响较大。2)随着温度的降低,枫香种子的萌发率显著的下降,高温环境可适当促进枫香种子萌发。3)随着盐浓度增加,枫香种群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正常幼苗率均下降,盐浓度过高,种子失活不再萌发。盐胁迫对枫香幼苗根部的破坏严重,随着NaCl浓度增加,枫香幼苗须根减少、主根逐渐坏死。4)宁强种群种子对低温和盐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低温和盐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延长种子的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甘青青兰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以盐浓度为o(蒸馏水,ok),20,40,60,80,100 mmol/L和PEG-6000浓度为0,25,50,75,100,125 g/L处理种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甘青青兰种子的萌发,初始萌发时间均被推迟,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甘青青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发后胚根与胚轴的长度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受损率升高,甘青青兰种子对Na2 CO3的耐受性最差,对Na2 SO4的耐受性较强,对NaC1的耐受性最强.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同样抑制甘青青兰种子的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发芽受损率升高,萌发后胚根和胚轴长度也呈下降趋势,幼苗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黄花菜NaCl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40、80、120、160、200 mmol/L NaCl胁迫对黄花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高度、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加NaCl胁迫浓度时,黄花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相应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升高,黄花菜种苗的生长高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NaCl浓度为120 mmol/L时,对黄花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度的抑制作用较弱。不同处理质膜透性、MDA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20 d内处于一直增加的趋势,而不同处理黄花菜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NaCl胁迫对黄花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混合盐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芬芬  罗雨晴 《种子》2012,31(2):85-87
为探明混合盐碱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纸上萌发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 SO、NaHCO3和Na2 CO3混合液对水稻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和pH值增大呈下降趋势.低盐或低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影响较小,高盐或高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受到严重影响,水稻种子萌发主要受到盐浓度的影响,当盐浓度达200 mmol/L时,各盐组合水稻种子均不萌发.  相似文献   

9.
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孩儿拳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下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保护酶和膜质过氧化吵度.结果表明:(1)低浓度盐胁迫(50mmol/L)下,种子总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却高于对照,随着盐胁迫的加重,种子萌发率、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均呈下降趋势.盐浓度为200 mmol/L时,总萌发率仅为13.8%.(2)在盐胁迫浓度较低时,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当盐胁迫浓度达到200 mmol/L时,SOD活性开始下降;CAT酶活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和SOD酶活性相似;POD酶活性随着盐胁迫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尤其在SOD酶活性开始下降时,POD酶活性仍在增加.(3)盐胁迫为50 mmol/L和100 mmol/时,其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盐胁迫为200 mmol/L时,丙二醛含量最高,为对照的2.35倍.  相似文献   

10.
于世河  郑颖  孟凡金  刘欢 《种子》2022,(11):31-36+53
以科罗拉多蓝杉种子为材料,采用6个浓度[0(ck)、0.2%、0.4%、0.6%、0.8%、1.0%]的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2CO3、NaHCO3)胁迫处理,测定胁迫后蓝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幼苗长等指标,分析盐碱胁迫对蓝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Na2SO4和Na2CO3、NaHCO3胁迫,对蓝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幼苗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各处理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0~1.0%)而下降,而相对盐害率则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0.2%~0.4%)中性盐和低浓度(0.2%)碱性盐胁迫对蓝杉种子萌发及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当中性盐胁迫浓度≥0.6%、碱性盐胁迫浓度≥0.4%时,明显抑制蓝杉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方式对苜蓿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灌溉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式,为开展植物节水灌溉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方式进行灌溉,在盛花期测量苜蓿叶片大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不同的灌溉方式对苜蓿的形态及生理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滴灌方式对苜蓿的伤害较小,测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喷灌方式下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为最高,显示对植物伤害相对较大;漫灌方式下,苜蓿叶面积最大,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最低。综合评价认为,适宜苜蓿生长的最佳灌溉方式为滴灌,不仅高效而且节水,漫灌次之。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及其生理功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介绍了乳酸菌的种类、生理特性,以及乳酸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常春藤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不同常春藤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寻逆境条件下常春藤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常春藤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升高的趋势;气孔孔径长度表现为先变小后变大的趋势;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分别表现为上升和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现了分化,在轻度胁迫(10% PEG)条件下,表现为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的趋势,在重度胁迫(30% PEG)条件下,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和下降2种趋势。在供试的10个常春藤品种中,‘蝴蝶叶’和‘白尖刺叶’在多项指标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北美海棠较湖北海棠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武汉夏季高温是限制北美海棠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以北美海棠‘金吉丽’和‘特丽’为试材,以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为对照,经过1周35℃高温处理,测定海棠叶片的抗性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北美海棠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高于湖北海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湖北海棠、丙二醛含量与湖北海棠相似,总体来看,北美海棠抗性生理指标变化与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抗性生理相似。结合前期的形态学研究,进一步从生理水平上佐证了这2个北美海棠品种在武汉地区能够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高产机理,以抗虫杂交棉KB02 F1及KB02 F2与两亲本和太D5 F1、鄂抗棉13为材料,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的生理特性(叶绿素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盛铃末期(8月17日左右)为棉花叶片从生理功能旺盛到衰老的转折时期;吐絮初期(9月10日左右)棉花叶片的POD活性与籽棉产量呈负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是-0.8925*;随着植株的衰老(8月17日—9月10日左右),不同品种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都逐渐升高;9月10日左右,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02F1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较高,而POD活性与MDA含量较低,显示了较其他品种抗衰老的特性,最终获得了最高产量3828 kg/hm2;KB02F2在抗衰老的生理特性和产量上有所衰退,但仍强于常规棉及亲本。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银叶菊和矾根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银叶菊和矾根的抗寒性,为其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拟合的S型曲线计算获得半致死温度;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采用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叶片丙二醛含量。银叶菊和矾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7.38℃和-61.09℃;不同处理温度下银叶菊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幅远大于矾根,矾根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银叶菊叶片在各处理温度下的丙二醛含量远低于矾根叶片。采用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这2个生理指标得出的结果与露地观察较为一致,矾根的抗寒性强于银叶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苹果对干旱的生理反应、抗旱机制及甜菜碱对其抗旱性的影响,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为试材,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甜菜碱(GB,5~40 mmol/L)对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低浓度的甜菜碱(5~20 mmol/L)有效缓解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了叶片超氧自由基(O2-)的积累,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了平邑甜茶的抗干旱能力,其中以甜菜碱10.0 mmol/L的保护效果最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它能够增加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叶片的水分状况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活性氧的积累,缓解水分胁迫对膜的破坏作用有关。而喷施高浓度甜菜碱(40 mmol/L)则没有此种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香鳞毛蕨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响应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 Schott]净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其函数关系,采用LCi便携式光合仪对野生香鳞毛蕨的瞬时净光合速率(Pn)对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大气CO2浓度Cs)进行了测定,借助于叶子飘提出的直角双曲线光合作用修正模型和Ball-Berry提出的气孔导度修正模型,建立了耦合模型,探讨模型的准确性、精度及Pn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香鳞毛蕨主要生长季节的Pn变化规律;香鳞毛蕨Pn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1)Pn随PAR的变化出现了陡增,之后又有所下降的现象,当PAR达到1200μmol/(m2?s)左右时,Pn达到最大,为6.5μmol/(m2?s);(2)香鳞毛蕨Pn对Ta的响应呈单峰形变化,最适温度为25℃左右;(3)Pn随Cs的增加而逐渐升高,Cs浓度为300~450μmol/mol时,Pn增加速度较快,随着Cs超过450μmol/mol,Pn上升的较慢;(4)当VPD值达到4.0kPa左右时,Pn达到最高。因此,可以利用此模型结合环境因子模拟Pn,为香鳞毛蕨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PEG胁迫对2种蕨类原叶体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巧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155-160
摘要:以荷叶铁线蕨和扇叶铁线蕨原叶体为材料,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试验,研究两种蕨类在不同胁迫程度(0%,15%,30%)下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叶绿体分布没有对照组均匀;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原叶体颜色越暗且长势变差。(2)处理组的MDA含量均低于CK,其中15%PEG处理的最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胁迫期间增加不明显。(3)轻度胁迫(15%)和重度胁迫(3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升后降,都较对照的高,差异显著。(4)荷叶铁线蕨原叶体不同处理的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扇叶铁线蕨的轻度胁迫(15%)和重度胁迫(30%)都为下降趋势。(5)CAT活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均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和CAT活性可作为评价这两种蕨类原叶体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O在常温(25±1℃)和低温(4±1℃)条件下对双孢蘑菇‘F56’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失重率、开伞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9 mmol/L SNP释放的NO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失重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上升,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延缓Vc的降解,抑制了开伞率的增大;使CAT、POD的活性显著增强,同时降低PPO活性。因此,0.09mmol/L SNP处理显著提高了常温和低温下双胞蘑菇‘F56’ 贮藏期间的CAT、POD活性,抑制了PPO活性的升高,延缓了菇体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