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叶俭慧  梁月荣 《茶叶》2006,32(3):128-132
本文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的种类,“吸附—解吸”原理以及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茶多酚方面的应用,包括低咖啡碱茶多酚的制备,茶叶有效成分的连续提取以及与其他分离工艺结合纯化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并对大孔吸附树脂的使用安全性、有机溶剂残留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向群  陈瑞锋 《茶叶科学》1995,15(2):137-140
通过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16种吸附树脂对茶多酚的交换或吸附及解吸性能的研究表明,92─2和92─3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解吸性能,优于AmberliteXAD─7和日本HP─21。经这两种树脂静态吸附后,其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可达60%左右(对照仅为26.6%,用日本《茶分析法》修改法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茶多酚制品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8,(5):42-42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结合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沉淀剂AlCl,用量0.83mmol/g(茶叶),pH5.5-6.0,HCl转溶,提取分离效果较为理想;HZ-8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效果较佳,吸附率为97.3%,解吸率为99.3%,茶多酚含量达到94.1%;HPLC和LC-MS检出儿茶素组分EGCG含量为91.9%。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8,(3):39-39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溶剂萃取法、树脂吸附法、超临界萃取法三种茶多酚制备工艺。溶剂萃取法是目前茶多酚生产上最普遍采用的工艺,得率高,成本低,但是产品规格相对较低,而且有机溶剂残留和环境成本高是该方法的一块短板;而树脂吸附法则可生产更高规格的产品,同时可以减少有机溶剂使用,但也存在得率较低、成本高、周期较长的缺点;而超临界萃取法虽制备茶多酚的规格较低,但是脱咖啡因效果很好,并且可以克服另两个方法使用有机溶剂的缺点,然而,投入和维护成本过高、操作条件严格,很难在产业化上应用。总之,茶多酚生产工艺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球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球状壳聚糖树脂(RCM),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RCM对茶多酚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ugmiur等温曲线,且平衡常数Kb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吸附是非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主要受粒子内扩散模型控制。  相似文献   

7.
低档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与利用可大大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促进茶业的发展。本文将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双液相发酵技术、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HPLC制备技术等在低档茶中主要有效成分(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作了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一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及微波浸提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云 《中国茶叶》2003,25(1):15-16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成分,它不仅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近年发现还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血脂、防治心血管病、抑菌抑酶、沉淀金属等一系列特殊的药理作用。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多酚在化妆品、日用化工、轻化工等领域也开始得以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目前已有了相当的研究,其中溶剂浸提、金属离子沉淀是研究和报道较多的提取法,近几年来还有一些新的方法报道,如树脂吸附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茶叶中的皂素结构与含量,利用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分离,采用ODS、MCI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茶叶皂素单体,以HPLC法对茶叶中茶叶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茶叶皂素与茶叶多糖、茶多酚分离,得到1个茶叶皂素单体,并检测出在茶叶中的含量为4.7nlg/g。经核磁共振法鉴定,茶叶中皂素以3-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4)-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16-羟基-21,22-双-O-乙酰基齐墩果烷为主。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胥佰涛  徐平  沈生荣 《茶叶》2007,33(3):143-146
茶多酚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它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吸附、静态解吸及吸附动力学研究,对比分析了ADS-7、ADS-17、聚酰胺树脂、超高交联树脂和酚醛型树脂等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的分离效果,同时探讨了ADS-17树脂在25℃下的等温吸附过程,并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5种树脂中,中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ADS-17对白坚木皮醇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平衡时间约4 h,吸附量可达5.8 mg/g干树脂;且白坚木皮醇在ADS-17树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8,(1):43-43
为得到富含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茶多酚,以分离EGCG单体,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茶多酚的基础上,采用等体积的柠檬酸水溶液酸洗,使所获茶多酚产品中EGCG的含量由40%~50%上升到80%左右。再以该茶多酚为原料,应用HSCCC分离纯化儿茶素单体,所得EGCG产品的纯度达到98%以上。还分别以常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和新方法所得茶多酚为原料,进行HSCCC分离,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样量的情况下,以新方法所得的茶多酚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HSCCC分离,EGCG的得率提高了169%。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茶多酚的各种分离方法、检测方法,着重介绍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的分离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能量饮料市场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咖啡碱的市场需求.LX-16脂吸附分离酯型儿茶素后,过柱液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从而作为原料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咖啡碱的工艺.通过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咖啡碱的吸附能力,筛选出最佳树脂LS-303,并考察其动态吸附与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结果表明,LS-303树脂吸附饱和后,20%乙醇解吸,洗脱3BV后咖啡碱解吸得率为93.17%,咖啡碱含量可达26.16%.  相似文献   

16.
茶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永贵 《茶叶》1996,22(2):44-47
本文把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茶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分成三种类型进行综述:(1)水或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法;(2)柱分离制备法;(3)离子沉淀茶多酚制备法。同时还简述了制备茶多酚时的脱咖啡碱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用经过预处理的白杨树、杉木、松树的木屑、铁观音乌龙茶茶梗及大孔树脂、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剂,对直接采用鲜叶提制的茶多酚浓缩液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及常温纯净水洗脱试验,以筛选出较好的木质纤维素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杉木木屑是首选的木质纤维素制备原料,选用经过酸碱预处理的杉木木屑作为吸附剂,对茶多酚浓缩液进行动态吸附,进液流速控制在3 mL·min-1,总儿茶素的平衡吸附量为107.93 mg·g-1;再用常温纯净水进行洗脱,控制流速2 mL· min-1,总儿茶素的解吸率为26.2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几个主要工序的蒸青固定样为试验材料 ,采用离子沉淀法对试验样品进行茶多酚 (TP)的分离、提纯研究 ,对 TP分离提纯过程中各种氧化提纯因素及常规水浴蒸馏法和旋转减压蒸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分离提纯时间长短、蒸馏时温度高低、沉淀时溶液酸碱度是影响TP氧化的重要因子 ;旋转减压蒸馏法较常规水浴蒸馏法能得到更高纯度的茶多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R2>0.99)。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线计算微分吸附热,吸附热符合氢键键能范围,通过测定该复合物对DPPH与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见复合物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多孔淀粉复合后的茶多酚自氧化速度显著减慢。  相似文献   

20.
猪肚菇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肚菇粗多糖为原料,对其脱蛋白和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蛋白酶法和sevag法联合除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处理温度、pH值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脱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猪肚菇多糖脱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系统研究树脂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蛋白工艺为:2 mg/mL猪肚菇粗多糖溶液,木瓜蛋白酶用量1 mg,酶解温度60 ℃,酶解pH值5.5,酶解时间5 h,sevag试剂处理2次,猪肚菇多糖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23.41%;最佳脱色工艺为:选用NKA-9树脂脱色,静态吸附时树脂用量1 ∶ 10,时间5 h,温度30 ℃,动态吸附时pH6.0,洗脱速率3 BV/h,猪肚菇多糖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4.19%和20.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