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八个不同的试验点,以不治虫和治虫两种处理的泗棉3号品种为对照,研究了六个抗虫棉品种的抗虫特性和品种稳定性。结果表明,六个抗虫棉品种对棉铃虫具有高度抗性,产量表现也较好。各品种稳定程度不同,1号和2号品种具有较好的品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宣州区2007年棉花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南抗9号等11个棉花品种,开展对比试验,比较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南抗9号、科棉3号、皖棉22、皖棉26适应性较好,产量较高,可作为宣州区棉花生产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从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早熟性和丰产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了8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安徽省望江县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数据,结果表明,中棉所65、中棉B78、中棉所66、中棉所87四个品种综合性状优异,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笔者接触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工作,对参加试验的品种做了一些观察和分析。参加1973—1978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26个,试验点次104个;参加江苏省1974—1975年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10个,试验点次33个。以这些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棉花育种工作的现状,试对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地区间作棉花品种的培育和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环塔里木盆地23个果、棉间作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子聚类结果进行探讨。【结果】经筛选发现,在70个随机引物中,有27个引物能在23个间作棉花品种间扩增出较好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136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67.3%。环塔里木盆地23个间作棉花品种之间的平均成对相似系数为0.665,成对相似系数大于0.7的品种对有66个,占总数的26.09%,而成对相似系数小于0.5的品种对仅占总数的6.72%。23个棉花品种可聚为2个大类5个亚类。【结论】环塔里木盆地果、棉间作棉花品种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6.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次性收获棉花适宜品种的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宜河南省豫东棉区种植的机采棉品种。结果表明:商棉566、百棉985和中棉所79的生育期较短(118~120 d),株高在90~100 cm,吐絮率在95%以上,且3个参试品种的籽、皮棉产量均较高,比较符合一次性机械采棉技术对棉花品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鄱阳湖植棉区油棉两熟轻简种植的最佳棉花品种,2020年选用了8个棉花品种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晶华棉116在10月中旬的吐絮率为85.98%,实收籽棉产量和理论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62.6和1057.3 kg/hm2,其生育期较短,铃大、衣分高,成铃吐絮集中且适宜机采;赣杂棉0906生育期较长,铃大、衣分高,产量潜力大.因此,从产量的角度考虑,在油棉两熟制种植模式中,棉花油菜连作机播、机收适宜的棉花品种推荐晶华棉116,油后免耕直播,棉林套播油菜的适宜棉花品种推荐赣杂棉0906.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棉花新品种,2021年选择中棉5024、中棉所EM1702、ZH8142R、豫棉111、鲁棉247、鲁棉246、中棉所1602、中棉早181、BM22几个新品种在邓州市开展适应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先棉66籽棉产量增加的品种有ZH8142R、中棉所1602、豫棉111、鲁棉246、中棉5024,在邓州市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为当地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棉花种植品种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盐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筛选耐盐棉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设6个NaCl浓度(0(ck),50,100,150,200和300 mmol/L)处理,对比了新疆南疆棉花生产中7个陆地棉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的差别,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随着NaCI溶液浓度的升高,不同棉花品种的种子吸水量逐渐减少,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盐害率逐渐增加.7个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供试7个棉花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顺序为:中棉43号>军棉1号>新陆中20号>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21号>豫棉17号.  相似文献   

11.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根据彩色棉遗传模式及聚类结果,可利用彩色棉与新疆本地或内地棉杂交,进行品质改良。此研究结果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也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汉全  杨涛  刘塔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867-867,879
通过对5个海岛棉品种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岛棉品种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不同海岛棉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极显著。新海21是节水型品种,能够较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发展高效棉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省棉业的现状,面临挑战和发展机理,提出了棉花品种的专化选育,区域化种植,模式化栽培和产业化加工与利用是山东省发展高效棉业的必由之路。阐述了以粮棉双增型、增值效益型和绿色环保型棉花品种作主体,推动山东省植棉业产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优质棉的纤维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7年国家推出的《棉花纤维品质评价方法》,对2007~2009年河北省审定的抗虫棉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纤维品质分布范围狭窄,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纤维品质不配套,由于强力偏低,改变了审定品种的优质棉类型。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短季棉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2006年黄河流域麦套棉和夏播棉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以及不同年度间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6%的麦套棉品种籽棉产量集中在3 126.6~3 753.8 kg/hm2,夏播棉品种籽棉产量在2 430.0~3 010.5 kg/hm2;60%麦套棉和全部短季棉品种的纤维比强度未达标;枯萎病和黄萎病指数偏高;衣分变幅较大,铃重、子指相对稳定.麦套棉产量和品质年度间变化不大,枯萎病指数有升高趋势;夏播棉产量略有增高,抗枯萎病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生育特点与种植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3类抗虫棉品种(系)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6H1和H9513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的优势,常规抗虫棉美国33B表现苗弱、前期生长慢、后发性强的特点。两个抗虫杂交棉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棉所9418,两个常规抗虫棉的产量比对照低5%~20%。抗虫棉品种(系)的总治虫用工可减少57%,其中减少防治棉铃虫用工70%;总治虫用药投入减少70%,其中防治棉铃虫用药投入减少90%。  相似文献   

19.
在室內饲养不同品种棉苗上的棉蚜,其生长、敏育和排蜜情况有显著差异。我们对新疆主栽的6个棉花品种上棉蚜的平均相对生长量、个体生殖力、种群数量增殖率和棉蚜排泄的蜜滴直径、蜜滴重量、棉蚜排蜜频率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棉花品种的內部含糖量进行了测定。在供试的棉花品种中,“军棉一号”和“大铃棉”叶片內部含糖量高,其相应地棉蚜生长发育快,排蜜量也多;长绒棉“新海三号”和“新海七号”次之;而“新陆早一号”和“新陆中一号”上的棉蚜相对生长发育慢,排蜜量也少。  相似文献   

20.
干旱处理对不同棉花材料SOD,CAT,MD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28份不同的棉花材料,分别种植于干旱处理、对照(正常浇水)条件下,试验设2次重复.分别于苗期和开花期测定了干旱处理、正常浇水条件下28份棉花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28份棉花材料叶片的SOD,CAT,MDA均发生了变化,经3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28个棉花材料的抗旱性表现,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棉花材料为红叶白絮、红叶棉、硕丰1号、新陆早1号;不抗旱的棉花材料有:石阳1号、库车96518和新炮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