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近海污染日益复杂,水质的稳定日益成为高密度养殖和苗种生产的环境限制因子,要突破水质的限制发展生产,其根本的出路在于广泛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合理调整水质,达到养殖品种所要求的最佳生态环境。目前,海水养殖中多见的水处理技术为过滤,气浮,消毒,增氧等措施。过滤可以达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气浮使有机大分子和凝胶等与海水分离;消毒能够杀灭的是微生物活体。增氧和暴气对溶解在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模块式水处理方式可以定向的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尤其是循环利用的养殖用水的处理,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水消毒系统(IWG8-L-15)进行海水鱼苗种培育及藻类培养。试验表明,在不使用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条件下,可杀灭水中的致病菌和病毒等,改善育苗水质,提高苗种成活率,缩短培育周期,并促进藻类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庭院坑塘鱼鳖混养具有资金投入少,不占用农田,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天然资源,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美化庭院环境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生态养殖技术。鱼鳖混养,一方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中散失的甲鱼饲养和其它有机物质,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鳖在水中游动和底泥中爬行,可增加水中溶氧,增加底泥中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两者互利共生,可相互促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一、池塘准备1.位置选择利用庭院内空闲地及低洼坑塘改造。2.池塘建造池塘除了要保持养鱼时的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好等条件外,还应根据鳖的特点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一、水质管理技术要点1.金鱼对水有一定的要求,所用水源有井水、自来水、泉水、溪河水等,但不论用哪一种水,都需曝气处理24小时以上。若是自来水,在曝气过程中最好每吨水中加2克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以中和水中氯离子。2.所用的水要求溶氧4毫克/升以上,水温要相对恒定,若温差超过4℃,极易引起金鱼的死亡。水质要求清洁、无毒,pH值7~8为好。3.家庭饲养金鱼水体一般几升至1米3,水质与水环境极易变化。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每天排污1~2次,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视水体大小为2/3~1/3,有条件的可装…  相似文献   

5.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育苗企业在刺参育苗夏季生产管理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产量不稳定,有些甚至导致育苗失败。笔者谨就刺参育苗高温期管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水质管理在夏季高温期,水温高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含量增高,水质腐败变快,再加上水中有害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繁殖  相似文献   

7.
陈宇  李海洋 《内陆水产》2000,25(9):12-13
从女山湖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看,水质呈中性,属软水,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水中溶氧丰富,有利于水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促进营养盐类的再生,控制水质恶化;水中营养盐类较为丰富,有利于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水体。  相似文献   

8.
《渔业现代化》1984,(6):47-47
增氧机的作用除了增加水中含氧量以外,还有改善水质条件,加速水中有害物质的氧化和有害气体的逸出,促进水域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天然生产力,还有均匀水质,改善底部水质及调节水温等多方面效果,因此它在养鱼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一、水质问题 目前锦鲤的家庭养殖用水以自来水为主,有些地区的自来水水源水质较差,水厂在处理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换水后鱼体不适应就会中毒,所以才有换水前晒水、曝气等水处理环节。水中的氯是引起鱼体中毒的主要原因,在换水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逐级递加的方法,分几次完成换水,并适当投放硫代硫酸钠除去水中的余氯。  相似文献   

10.
万云辉 《内陆水产》2003,28(8):24-24
池塘是鱼蚌赖以生存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殖效果。因此,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优良,水中含氧较高,水质pH值中性。面积1公顷左右,水深2~2.5米,交通便利,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光照充足的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