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朱奇武村珍珠一场,近几年来,优化生产结构,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以鱼带蚌,以蚌补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1年洪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场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池塘的选择进行鱼、珠、蚌立体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条件优越,灌排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蓄水要达到2.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能过厚,过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蚌源培商供应基地质优量足的蚌源是搞好河蚌育珠生产、提高河蚌育珠经济效益的基砌。过去,金湖县由于蚌源不能自给,大部分的蚌从外地购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由于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造成体质下降;有的把病蚌带入,造成手术后蚌的大量死亡和蚌病流行;也有的则因为对蚌的长途运输缺乏经验,运回后又未能及  相似文献   

3.
林刚  张宝明 《科学养鱼》2003,(12):22-22
由于有核珍珠的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的特点,所以我县养殖面积从2002年的8000亩一举发展到2003年的2万亩。现就具体技术总结如下:一、基本条件池塘面积在10~40亩为宜,水深1.5~2米,水质无污染,淤泥不超过20厘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二、育珠蚌的选择1.考虑蚌源育珠蚌一般都是自繁自育的,但由于发展迅猛,规模较大,所以还有大批三角蚌必须从外地购进。外地购蚌时就必须考虑到该地是否是蚌病区,这批蚌是否健康,是否曾经发过病,如果有过发病史那么这批蚌一定不能用。否则会将病菌带入养殖区而导致蚌病暴发。2.选择蚌质(1…  相似文献   

4.
科学育幼蚌成长快效益好江西万年县苏桥乡珍珠场1992年开发养殖水面120余亩。为了逐步形成幼蚌自养、手术自做、珍珠自育的配套生产体系,同年8月23日从本县上坊乡珍珠场购买体长2厘米左右的三角帆蚌幼蚌96万只,经过一年来的精心培育,共收获成蚌59.4万...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养蚌育珠单位和个人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池底养小蚌,水面育珠,水中养鱼”的养殖方法。但往往由于经验不足,造成底养三角小蚌生长速度不快,养殖效果差。1 小蚌生长缓慢的原因1.1 池塘底质不好 三角帆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底,利用斧足挖掘泥沙,营底栖生活,但在小蚌阶段(壳长2~3厘米),其生活能力较差,运动能力不强,这时如将小蚌撒播在淤泥太厚、粘性土壤或底质坚硬的池  相似文献   

6.
鱼蚌混养健康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养蚌育珠周期可长达6~7年,养殖期间需要大量投放有机肥料,较容易产生水环境污染,引发蚌病,增加养殖风险。笔者根据鱼蚌混养、科学控病、健康养殖的理念,于2002~2006年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承包了159亩水面进行了以预防为核心的蚌病控制、健康养殖试验,通过5年的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胜明 《科学养鱼》1989,(3):22-22,28
珍珠质量不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细胞小片质量的优劣,是其中原因之一。现分十点,一一介绍。一、不同蚌龄的细胞小片对珠质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三角帆蚌制备的细胞小片所培育的珍珠质量也有差别。二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珍珠比六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1—3级珍珠高出32%。二龄三角帆蚌没有等外珠,而六龄三角帆蚌等外珠占40%。这是由于老龄  相似文献   

8.
卞伟 《内陆水产》2002,27(1):19-20
随着养蚌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伴之而来的蚌病日益严重,危害极大。尤其是蚌瘟病,发病传播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三角帆蚌死亡率高达65%~90%,甚至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它能给养蚌育珠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蚌的病害防治,不可麻痹大意。1蚌病的预防蚌病的预防应贯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1改善生态环境所有蚌病都与生态环境有关,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育珠蚌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9.
陈学进 《水产养殖》2012,33(6):43-44
褶纹冠蚌俗称鸡冠蚌、湖蚌、绵蚌和水蚌等,主要生活在硬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沟渠等较肥的水域水域中,耐污水和低氧能力较强,分布广泛。褶纹冠蚌壳质较厚,壳面为黄褐色、黑褐色或淡青绿色。壳内面珍珠层呈乳白色、鲑白色、淡蓝色或七彩色。每年3—4月和10—11月有2次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0.
陆鼎言 《水利渔业》1992,(2):44-45,48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产的优良育珠蚌种,为探索快速育蚌的新途径,我们于1986—1988年,在湖州市区乔溪乡红旗水库上游的消落区,开展了淹没式蚌池育蚌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情况1.蚌池结构与尺寸。淹没式蚌池分别建于红旗水库库尾西北侧的南坞村施家桥下和东北侧石郎鸡场下游入库侧,总面积6000m~2,水位变幅2—3m,试验池的尽寸为60m×25m×1.5m 和70m×20m×0.5m。为充分利用库区上游丰富的砂石资源并降低生产成本,蚌池均用新型、价廉的埋石  相似文献   

11.
鱼、蚌、猪综合配套养殖技术总结丹徒县林副业局钱祖武丹徒县江心乡多经站张锦州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鱼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1992年在江心乡五墩村养鱼专业户薛兴发一口池扩连续三年开展鱼、蚌、猪立体综合配套养殖试验,三年累计总产值...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万年县养珍珠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过去小蚌培育惯于采用泥池、水泥沟、网箱等形式,但成本都较高。为了探索育蚌的新路子,1993年大东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始利用库湾育蚌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库湾的选择 大港桥水库是一座中型山谷水库,库内库湾较多,正常养殖水面2600余亩。为达到快速育蚌的要求,选择了避风向阳,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13.
老塘用三角帆蚌育珠,蚌病猖獗,病死蚌有的高达90%左右,且优质珠极少。这成了多年来严重困扰育珠户的老大难问题。然而,武进县洛阳镇的“培育珍珠状元”费国平,经过26年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 1990年,费国平见本镇陆家头鱼池用三角蚌育珠屡接屡死,便与该池原承包人联合承包,采用他的全新工艺,老塘育珠出现奇  相似文献   

14.
池蝶蚌(见彩中插2)是日本特有品种,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是优质淡水育珠蚌。池蝶蚌具有个体大、双壳厚、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分泌珍珠质能力强的特性,所产珍珠圆、光、大.品质十分优良。我们2005年从江西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不同规格的池蝶蚌,分别放养在外荡大水面中自然养殖与池塘中人工养殖,通过半年饲养管理.养殖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珍珠养殖事业的发展,三角帆蚌成蚌已供不应求,太湖中的三角帆蚌资源也因被大量“扒取”日趋衰竭。为了使太湖中三角帆蚌的资源得以恢复,该湖渔管会于今春首次在湖中投放了三角帆蚌幼蚌。  相似文献   

16.
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12日至2003年6月9日,测定了绍兴县灵芝镇的三角帆蚌养殖池水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活菌数,并同步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温度、BOD、COD和pH等因子。结果发现:在养蚌水体中,细菌最多,放线菌最少,细菌分布均匀,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分布不均匀;温度、BOD和养蚌水体细菌的生长有相关性,COD和水体细菌的生长没有相关性;而养蚌水体细菌能影响河蚌肠道的菌群组成,养蚌水体好氧菌总数增加,河蚌肠道好氧菌总数增加,厌氧菌和双歧杆菌则减少。  相似文献   

17.
所谓“3232”鱼蚌混养模式,即一亩水面产鱼300公斤,吊养珍珠蚌200只,套养幼蚌300只,年亩平均纯收入2000元。此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上层吊珠,中层养鱼,底层套蚌,立体开发,收入倍增。近几年在益阳地区一些渔场大力推广,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但在养殖技术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鱼种放养每亩可放养尾重60克左右的鲢色250尾,  相似文献   

18.
我市三县二区有高产精养鱼塘6600 ha,其中鱼蚌混养池的面积约占70%。随着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模式已由原来以鱼为主、养蚌为次逐年转为鱼蚌并重或以蚌为主,养鱼为次,此乃养蚌的经济效益高于养鱼之故。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产无核珍珠近100 t,但五级及五级以下的等外珠约占85%左右,等级珠,特别是三级以上的优质珠比例太少。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育珠技术水平,培育优质高产珍珠,以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们进行了鱼蚌混养试验,通过在蚌塘中合理搭配一些吃食性鱼类,采用鱼蚌共生,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养殖池塘的选择鱼蚌混养池面积25亩,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1.85米,排灌自由,由水泵提水,源头水质良好,无污染。2.清塘消毒鱼、蚌放养前一周,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池清塘消毒。鱼种、虾种放养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网具和各种工具都要专塘使用,对草食场也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3.插片河蚌的挂养2001年2月份…  相似文献   

20.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