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诸多利用方式中,作为肥料回归土地、回归农业,是最符合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利用方式。目前秸秆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发展优势,阐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过腹还田等常用的利用形式,指出秸秆多元化肥料利用的途径,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引发对秸秆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推动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小麦、玉米是成武县最主要的农作物,2022年小麦播种面积5×104hm2,总产量3.6×105t,玉米种植面积4.7×104hm2,总产量3.5×105t,全年产出秸秆9×105t左右。据调研,目前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主要有四种。(一)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秸秆肥料化利用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二)秸秆能源化利用。以秸秆为原料,  相似文献   

3.
正一、博兴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一)秸秆分布区域。2017年博兴县耕地面积81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40万亩,农作物产生秸秆量86.11万吨。其中,小麦、玉米、棉花瓜菜的播种面积分别为:53.22万亩、54.42万亩、18.36万亩、20.1万亩。秸秆产生量分别为:33.59万吨、40.03万吨、6.59万吨、5.52万吨。小麦、玉米的秸秆占总量的85%以上。(二)秸秆利用模式1.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秸秆利用方式。2017年,博兴县作物秸秆机械  相似文献   

4.
结合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推广以机械化秸秆还田为技术核心的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具有现实意义。介绍彰武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和主要模式,分析其综合效益,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炭基缓释肥的成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以500℃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炭为基质、改性玉米淀粉为粘结剂、尿素为肥料,在挤出造粒机上制造出球形生物质炭基缓释肥。同时,研究了其成型特性,并分析了抗压强度、成型率、干燥特性和N损失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挤出式造粒法可增强抗压强度和成型率。当烘干温度为60~100℃、炭肥比≤1:1时,颗粒肥料的抗压强度40 N;炭肥比≥1:1时,成型率95%,各组肥料在烘干90 min左右基本达到质量平衡,低炭氮比肥料的干燥时间较长。当炭肥比≥1:1时,温度越高,烘干所需时间越短;而当炭肥比≤1:2时,温度越高,烘干所需时间反而增长;炭氮比较低时,由于尿素含量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于造粒机工作表面,会造成成型肥料一定的N损失。上述结论为利用生物质炭制备缓释肥料的成型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蔬菜烘干企业烘干蔬菜,所用燃料都是煤炭。生产1t脱水果蔬需要耗煤6~8t,据测算全国果蔬烘干每年需耗煤约800万t,如果全部采用秸秆燃料替代,约可节约能源开支23.5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0万t,同时可消化处理秸秆1700万t。农作物秸秆替代煤炭效果十分明显。秸秆燃料在农产品干燥领域大规模应用,一方面可以推动农作物秸秆这一重要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利用,扩大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市场的空间,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探讨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浅旋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留茬固土4种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阜蒙县是辽宁乃至全国农业和畜牧业大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在200万t左右,但40%左右尚未利用。结合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大力推广以机械化秸秆还田为技术核心的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推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五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概述阜蒙县农业概况,介绍机械化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内容、主要模式,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各地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以来,肥城市按照农业农村部专题部署,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推动需求端供给端协同发力,开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新局面。一、全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肥城市202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04×105hm2,秸秆总量为2.69×106t,作为肥料利用的有1.3×106t,其中有7.9×105t为秸秆直接还田,1.3×105t为堆沤腐熟还田;作为饲料利用的有1×106t;作为燃料发电利用的有3.8×105t;作为生产食用菌利用的仅有1×103t,有极少部分作为草编等其他手工用途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矿开采过程中丢弃的尾矿和废弃的甘蔗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文章利用尾矿、甘蔗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制备肥料。确定的工艺条件为尾矿粒径200目,发酵时间144h,料水比1∶2.5,甘蔗与尾矿的用量比1∶5,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对200目的尾矿,不采取发酵处理,测得可溶氮含量为19.10ppm,可溶磷含量为2.10ppm,可溶钾含量为11.60ppm。在本研究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可溶氮含量为75.80ppm,可溶磷含量为8.20ppm,可溶钾含量为188.00ppm。利用尾矿与作物秸秆进行发酵得到的有机发酵液,比直接尾矿中的氮磷钾含量有明显提升。文章为进一步研究尾矿的肥料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