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由玉蜀黍尾孢子菌侵染玉米后引起的病害,对玉米危害较大。汨罗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玉米产地,玉米灰斑病较重。文章选用了几种药剂,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杜邦.克露8000倍药剂以及10%苯醚甲环唑WG 2000倍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叶部病害症状特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玉米病害诊断和防治水平,概述辽宁玉米主要叶部病害症状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大斑病、圆斑病和北方炭疽病喜低温高湿;小斑病、圆斑病、灰斑病和和弯孢菌叶斑病喜高温高湿。在防治上,应以选用抗病杂交种、优化栽培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天敌为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基于GrabCut算法的玉米病害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bCut算法是一种交互式操作少、分割精度高的图像分割方法,但是对于前背景颜色相近或低对比度的区域时难以准确分割前景区域。鉴于此,在实现GrabCut算法的自动分割的基础上,融合基于显著性的SLIC算法来对玉米病害图像进行更好的目标识别和图像分割。以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三种病害的图像作为样本,采用融合显著信息的GrabCut算法与相同样本数量和条件下的One-Cut算法和SLIC算法进行试验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同其他两种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对于试验中玉米的三种病害具有更好的分割精度,对于玉米的叶鞘、茎和叶片部分的图像丢失率能够保持在1%以下,分别为0.899%、0.229%和0.914%,对于玉米病害部分能够进行有效地提取,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对于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灰斑病的识别率上能够达到91.67%、86.36%和72.00%,同时通过训练模式进行验证,识别率分别能够达到87.2%、82.4%和83.6%,拒识率分别为4.5%、6.7%和6.3%。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确保玉米优质,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详细介绍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3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要点,通过协调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措施,将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病害图像采集困难,特别是灰斑病表现差异性较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对抗网络(CycleGAN)的玉米灰斑病图像生成算法,通过病害图像迁移,使得健康的作物图像可以生成患病作物图像。此方法首先通过特征提取分别提取出健康玉米图像特征和灰斑病图像特征;然后把两种特征图像输入到CycleGAN的生成器Gs中,结合生成器中的残差网络提高图像传输时的准确性,利用两个判断器判断生成的图像是否一致;最后通过对健康玉米图像进行病害迁移得到所需的玉米灰斑病图像。试验结果表明:与VAE、GAN的图像进行迁移比较,结构相似SSIM值整体分别提升50.434%、18.762%,均方误差MSE值整体减少12.891%、9.558%;直观效果上CycleGAN迁移后的不同病害程度的玉米灰斑病效果更好,因此使用CycleGAN网络生成的玉米灰斑病图像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确保玉米优质,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详细介绍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3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要点,通过协调使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措施,将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优质玉米品质和产量,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文章主要采取了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如何提高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进行了研究,制定了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玉米大斑病、黑粉病、纹枯病、玉米螟、玉米黏虫和蚜虫等病虫害,以期为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危害极大,严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25~30%。绿色防控玉米螟具有对环境安全、操作简便、防控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玉米品质及产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大斑凸脐蠕孢属病原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大斑病菌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会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叶片变黄枯死,所以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该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  相似文献   

10.
<正>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叶斑病等。认识并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该病爆发年份,染病区玉米可减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六、七月份是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管理不善会造成葡萄产量的大幅下降。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是主要病害,应掌握防治最佳时期,对症下药及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六、七月份是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管理不善会造成葡萄产量的大幅下降。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是主要病害,应掌握防治最佳时期,对症下药及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以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主要针对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若干条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加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等特点。目前,为了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国都在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这必将使得生物质能在今后能源替代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介绍了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战略意义;同时,对国内外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沈阳市教师的师德状况,以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为对象,调查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关爱学生和自律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总体素质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文章分析了吉林省畜禽养殖过程中兽用抗生素的残留量,同时探讨提出降低及去除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的方法与途径,为控制抗生素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新时期的大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为促进大学体育的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种蛋受精及性别鉴别关系到家禽孵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伦理等,种蛋受精与性别信息的检测是禽、蛋产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种蛋性别的无损鉴定是世界难题。合适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应获得相关未知信息且不会对种蛋造成任何损伤,因此无损检测种蛋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蛋壳厚度和颜色等外部品质形状差异、内部流体形态变化和胚胎发育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准确检测。本文对比了现有种蛋无损检测研究中的相关方法与技术,包括机器视觉技术、光谱技术、声共振频率分析、生物电信号分析、敲击振动法、介电常数分析、气味特征分析等;分析了种蛋受精和性别信息无损检测仍存在的技术限制、发育阶段检测限制、蛋壳干扰和种蛋个体差异性等方面挑战,并针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探讨了高光谱成像、X射线成像、超声波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新兴技术应用于种蛋受精与性别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田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径流及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规律。在确定影响因素与径流的相关性基础上,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径流的多元线性方程及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了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水平。【结果】玉龙喀什河径流表现出增加趋势,喀拉喀什河径流呈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2009、2004年,在40~55 a尺度下的玉龙喀什河与33~55 a尺度下的喀拉喀什河都经历2个枯-丰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降水量都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年份均为2001年,两河降水同时展现出3次偏多-偏少交替。年均气温呈显著性增加,在1984年发生突变,气温经过2个冷-暖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84.06%和72.51%,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5.94%和27.49%。【结论】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在40~55、33~55 a尺度下由丰水期转为枯水期,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降水未来为少水期,和田河流域气温在40~50 a尺度下处于偏暖阶段。喀拉喀什河突变点与乌鲁瓦提水库的修建有关,降水和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于西北地区气候转变相一致。气温因素是径流补给的主要影响成分,气候变化为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