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兔血虱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60-70年代多见。1992年我们在内蒙见到大量饲养的肉兔中,个别养兔户群中发生了兔血虱病,经诊断后,使用有机磷 物对病兔先后进行3次药浴,并同时采取了对环境也进行灭血虱虫的处理等措施,使病情控制达到了消灭血虱的目的。为今后对兔血虱病的完全彻底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兔虱病是由兔虱寄生在兔身上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外寄生虫病。主要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兔笼、剪毛剪及其他用具传递。冬季兔毛绒密,适合于兔虱寄生繁殖,最容易感染兔虱病。兔虱病对于兔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只要发现这种情况就应当及时治疗。笔者就多年基层兽医工作经验,对该病的防治做一探讨,观点拙劣,仅供参考。兔虱靠吸血生活,故对年幼兔危害最严重。兔虱终生不离开宿主,幼虫或成虫都以吸食血液为生。离开宿主后,通常1~10天内死亡。在  相似文献   

3.
兔虱病的病原体为兔虱,是寄生在兔皮肤外表的一种寄生虫,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慢性发病。在阴暗、潮湿、污秽的环境中,兔容易发生兔虱。1临床症状兔虱咬兔的皮肤时会分泌出一种毒性唾液,刺激兔皮肤的神经末梢,引起发痒。兔子常用嘴啃咬或用前爪抓发痒部位。咬破或抓破皮肤,皮肤上有微小的出血点,溢出的血液干后形成结痂,因而易脱毛、脱皮、皮肤增厚和发生炎症等。拨开兔子患部的被毛,检查其皮肤表面和绒毛的下半部,可找到很小的黑色虱,在兔绒毛的基部可找到淡黄色的虱卵。兔虱发生严重时会造成病兔食欲不振、消瘦及抵抗力减弱。  相似文献   

4.
兔吸血虱和蚤病都属于兔体外寄生虫病,主要能引起兔脱毛、消瘦、贫血、发痒等症状,除此之外,还能传播兔黏液瘤病等疾病,对兔的危害很大.可用溴氰菊酯、双硫磷、有机磷等杀虫剂或拟菊酯类药物灭虱、蚤.  相似文献   

5.
<正> 兔疥癣病(俗称癞皮病、螨病)和虱病,是危害养兔业发展的常见体外寄生虫病。我们从1979年开始,试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兔疥癣、虱病1000余例,并筛选出最小安全有效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灭虱率100%,疥癣治愈率达95%以上(严重的干爪病不在此例)。  相似文献   

6.
虱属于虱科食毛目昆虫。在牛体上吸血为食者,称为血虱。以被毛、皮屑或皮肤表面血液、淋巴液为食者,称毛虱。虱各有其宿主特异性,互不感染,寄生于牛的常见种类有:牛血虱、牛顎虱、牛管虱、水牛血虱和牛毛虱等,遍及我国各地。在饲养牛的管理过程中,养牛户一定要注意牛虱病,牛虱病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牛一旦患牛虱病,就会影响牛的正常生活,提高疾病发生率,因此做好牛虱病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法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犬虱病是由食毛目的犬毛虱或虱目的犬血虱寄生于体表所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1犬虱形态学观察及其生活史食毛目毛虱科虱属的犬毛虱和虱目颚虱科虱属的犬血虱是常寄生于犬的两种虱。犬毛虱在显微镜64倍放大后呈淡黄褐色手雷状,具褐色斑纹,头扁圆宽于胸部,有1对较粗长的触角和1对咀嚼式口器,腹大于胸,3对较细小的足,雄虱长1.74 mm,雌虱长1.92 mm,不吸血,以毛、皮屑等为食。犬血虱又称棘颚虱,在显微镜下呈淡黄色,背腹扁平,纺锤形,表皮呈半透明革状,因其腹内吸血多少而呈灰白色或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记录我国血虱科及颚虱科吸虱3属13种:1.驴血虱,2.阔胸血虱,3.四孔血虱,4.猪血虱,5.瘤突血虱,6.非洲颚虱,7.绵羊颚虱,8.足颚虱,9.棘颚虱虱,10.狭颚虱11.牛顎虱,12.侧管管虱,13.麂管虱。此外,记录中的驴血虱,作者未获见标本。作者1973年发表寄生于小麂的中华管虱新种列为麂管虱的同物异名。各种均简要地提出其鉴别特征,并附我国著录的各属及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在兔养殖中,兔巴氏杆菌病是经常出现的病症类型,对实际养殖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兔 病 毒 性 出 血 症 俗 称 兔 瘟 ,是 由 兔 病 毒 性 出 血症 病 毒 引 起 的 一 种 急 性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 其 特 点 是发 病 急 ,传 播 迅 猛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高 ,没 有 很 好 的治疗 方法 。因此 ,给 养兔 业 造成 严重 的 经济 损失 。本病 在 我 国 开 始 流 行 初 期 ,主 要 感 染 2月 龄 以 上 的 家兔,而 2月龄 以 内的 家兔 却 很少 发病 。但 最近 ,笔 者收 治 了 一 起 2月 龄 以 内 的 兔 群 中 发 生 大 批 发 病 死亡 的 病 例 ,经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病 毒 分 离 鉴 定 确 诊 为病毒 性出 血 症。 现报 …  相似文献   

11.
正兔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主要有疥螨病、痒螨病和虱病等。1兔疥螨病兔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中的兔疥螨寄生于兔体表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兔疥螨虫体呈龟形,背部隆起,腹面扁平,浅黄色。虫卵呈卵圆形,黄白色。兔疥螨主要感染兔子,有时也感染人,各品种兔均可感染,各日龄兔也均可感染。病兔是主要传染源。传播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兔笼、垫料等间接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早春多发,这与兔舍光照不足、阴暗潮湿、  相似文献   

12.
<正>虱是许多家畜体表的专性寄生虫,包括咀嚼式虱和刺吸式虱。虱生活在宿主动物的表皮、被毛或者羽毛中,依靠动物相互接触进行传播。大多数虱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血虱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而食毛虱能寄生于哺乳动物和禽类。1临床表现与诊断虱病主要引起瘙痒和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在感染部位引起刮伤、摩擦、啃咬。一般家畜感染虱子后呈现出全身性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糙,产量下降。严重感染时,动物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3.
家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家兔的一种急性下痢性传染病。病兔以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血痢或水样腹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该病在养兔场和农村散养户中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近年来,笔者在主持并参加重庆市《优质肉兔生产综合技术推广》和《璧山县百万只商品肉兔基地县》项目建设中,与国家疫情测报站璧山分站的同事一道,对农村散养户规模化养兔场的病兔进行临床诊断、死兔尸体解剖和实验室细菌检查,确诊为家兔魏氏梭菌病,随即采取病、健兔隔离饲养,兔舍严格消毒和免疫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收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夏地区1590只家兔外寄生虫调查,发现当地兔的外寄生虫有7种:免疥螨、兔瘙螨、兔背肛螨、柏氏禽刺螨、鸡皮刺螨、大腹兔虱、不等单蚤。并对兔背肛螨和大腹兔虱的形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免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引起的肠毒血病,引起兔急性水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兔以消瘦,眼球下陷,急性血痢或水样腹泻,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达70%以上,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血虱是一种肉牛常见的外寄生虫 ,严重危害着养牛业。文章进行了新型阿维菌素类药物 -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对自然感染的肉牛血虱的驱杀试验。结果表明 ,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以 0 .2 mg/ kg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安全有效 :能在 7d内能将牛血虱完全杀灭 ,并能在 42 d内有效防止再感染  相似文献   

17.
北京动物园2007年至2011年从野外引种血雉进行人工饲养,笼养下血雉易发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同时由于管理和饲养环境限制容易引起羽虱病和机体损伤,从而导致死亡。本文对笼养血雉发生的5种典型的疾病做了具体描述,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为今后笼养血雉的饲养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饲养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和无霉菌,采取夏秋季药物防治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原则上是早发现早治疗,防重于治,对血雉粪便多进行实验室检查,做好驱虫工作,在感染高发季节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驱虫;在育雏之前,对饲养场地和带幼雏的保姆鸡要严格检疫和体外驱虫,防止引起雏鸡发生羽虱病;育雏期食物保证营养全面,注意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的供给,每天保证充足的室外活动,防止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繁殖季节前提前做好分群饲养防止打斗引起外伤死亡。  相似文献   

18.
8月28日,笔者从福建省顺昌县农业局获悉,顺昌县植保站近期在该县仁寿和洋墩等乡镇的柑桔园调查发现,秋梢已在8月中下旬陆续抽发,此时正是柑桔木虱和锈壁虱发生高峰期,县农业局组织柑桔种植大户进行统防统治,并对相关防治技术进行了统一培训,对新型高效植保器械进行了现场防控演示,指导果农及时统一防治秋梢柑桔木虱,防控柑桔黄龙病,防治柑桔锈壁虱,预防煤烟病、砂皮病和炭疽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13日,在购置实验兔时,笔者发现有一只獭兔总是焦燥不安,不断用前肢挠耳,当场对其耳部进行了检查,怀疑它患有耳痒病.随后就对养殖户进行了跟踪调查,并确诊了其养殖的獭兔患了耳痒病.在以后的治疗中,除有2只幼兔死亡外,其他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89年4月我们在本厂用患血虱病的驴32头进行了氧化乐果和溴氰菊酯治疗试验。试验分7组,前6组为试验组,第7组为对照组。1、2、3、4组用氧化乐果的浓度分别为800、400、270、200ppm;5、6组用溴氰菊酯浓度分别为270、200ppm。并进行了体外试验。试验结果认为二种药物对驴血虱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800ppm的氧化乐果和270ppm的澳氰菊酯设发生中毒,浓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