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JT84的使用前景,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JT84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3.59 g/L、大豆蛋白胨21.89 g/L和K_2HPO_4 0.49 g/L;培养条件3个主要因子为:培养温度、装液量和发酵时间,根据响应曲面方程预测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这3个主要培养条件因子分别设定为30.6℃、68 ml(250 ml三角瓶)和65.5 h。在初始pH为6.7、转速180 r/min、接种量3%的条件下,发酵液芽胞含量为1.67×10~9CFU/ml,较基础培养基(YPG)芽胞含量提高159%,无菌滤液对稻瘟病菌的抑菌带宽增加18.2%。  相似文献   

2.
刘坤  郭威  胡雪芹  张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90-9692,9694
[目的]优化苏云金芽孢杆菌B28培养基,提高晶体蛋白产量。[方法]采用SAS软件设计PB试验,得到影响晶体蛋白含量的显著因素。根据选出的显著因素设计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晶体蛋白含量最高的中心点。根据确定的显著因素和中心点设计响应曲面法分析试验。[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比:牛肉膏4.00 g/L,蛋白胨10.00 g/L,葡萄糖3.00 g/L,NaCl 4.60 g/L,K2HPO40.67 g/L,MgSO40.30g/L,MnSO40.05 g/L。[结论]优化后的B28晶体蛋白产量提升了43.5%。  相似文献   

3.
潘自皓  顾薇  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92-17895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XD-12发酵培养基,以提高转氨酶的转化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菌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28.3 ml/L,蛋白胨9.3g/L,MgSO_4 0.5g/L,NaCl 0.5g/L,pH值7.2,在此条件下,酶转化得率的预测最优值为93.8%,实际平均值为93.0%。[结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用于大肠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徐爽  黄志勇  路福平  王永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68-9769,9788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主要培养基成分,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Design-Expert 7.0软件建立响应曲面模型,来优化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培养基。[结果]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为影响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主要因素,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68 g/L,硝酸钠2 g/L,磷酸二氢钾5.03 g/L,磷酸氢二钾1.36 g/L,硫酸镁结晶0.2 g/L,硫酸亚铁0.02 g/L,氯化钙0.01 g/L,微量元素液2 ml。在此条件下,生物乳化剂乳化活性的实测值(67.0%)与预测值(66.7%)较为接近,比优化前提高了27%。[结论]响应面法适用于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率.[方法l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产阮假丝酵母产量的影响,对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获得最优的增值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36.32g/L,蔗糖76.17 g/L,磷酸二氢钾1.98 g/L,硫酸镁1.5 g/L,硫酸铵1 g/L.[结论]产朊假丝酵母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下OD值可达0.916,菌体于重可达11.15 g/L,比对照组提高了2.08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优化。【方法】 以脑浸心肉汤培养基(BHI)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因素(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及其适宜的浓度范围,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培养基中的最佳组成成分。【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糖、蛋白胨、VB1和KH2PO4能够提高二氢大豆苷元的产量,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在以BHI为基础的条件下,葡萄糖的补充量为10.22 g/L、蛋白胨为6.00 g/L、VB1为0.49 g/L、KH2PO4为0.82 g/L。验证试验显示在培养基优化后的条件下,DHD的产生量为0.27 μg/mL,与预测值0.28 μg/mL接近。【结论】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明确了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佳成分为38 g/L的BHI、10.22 g/L的葡萄糖、6.00 g/L的蛋白胨、0.49 g/L的VB1、0.82 g/L的KH2PO4。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生料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实验首先利用部分重复因子试验筛选出链霉菌702发酵产抑真菌物质的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其次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通过优化得到玉米淀粉和蛋白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6.83 g/L、8.64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链霉菌702产抑真菌物质效价达到1 214.52μg/mL,比优化前789.41μg/mL提高了53.85%。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金龟子绿僵菌发酵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Plackett-Burman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的培养基为:蔗糖20.07 g/L、酵母膏20.04 g/L、Mg SO40.70 g/L。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金龟子绿僵菌的生物量可达16.523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7.24%。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蛹虫草CY1909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生产虫草素的最优培养基配方:酵母蛋白胨52.25 g/L、酵母粉8.43 g/L、硫酸亚铁0.06 g/L、腺嘌呤3 g/L+甘氨酸12 g/L.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测得虫草素产量6.35 g/L,与预测的产量几乎一致.优化后配方为高产虫草素及其后期开发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B91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9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提高其发酵产物中芽孢的浓度。[方法]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芽孢浓度的显著因子,即葡萄糖、酵母膏和Mn SO4;通过爬坡试验逼近显著因子对应最大响应值的稳定区域,并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确定各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结果]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9.35 g/L,酵母膏6.93 g/L,氯化钠3 g/L,K2HPO42 g/L,Mg SO40.2 g/L,Mn SO410.16 mg/L,Ca CO30.2 g/L。菌株B91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芽孢浓度达到41.89×108cfu/ml,与优化前(24.83×108cfu/ml)相比提高了68.7%。[结论]实现了该菌株高密度培养的同时提高了芽孢形成率,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