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为发掘越橘中WBC型(White brown complex)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基因,研究其与次生代谢物质(Secondary metabolite)运输关系,从越橘果实转录组测序文库中筛选出21个编码WBC型转运蛋白基因。其中10个基因上调表达,11个基因下调表达,10个上调表达基因中有7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以越橘‘北陆’(Northland)根、茎、叶芽、叶、花芽、花、绿果、粉果、蓝果、蓝果种子、蓝果果皮和蓝果果肉为试验材料,对7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分析,研究在越橘各个器官和果实发育不同阶段中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橘中7个WBC转运蛋白基因中有5个基因在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情况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越橘所有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WBC型转运蛋白表达,但表达量不同。Unigene5067_All和Unigene27766_All在根中表达量最高,Unigene14517_All、Unigene27928_All和Unigene29820_All分别在茎、花和蓝果中表达量最高,Unigene34381_All和Unigene34438_All表达量从绿果、粉果到蓝果呈递增表达模式,与越橘中花色素苷累积呈现一致性,推测这两个WBC转运蛋白基因可能参与越橘次生代谢物运输。有助于阐明越橘中WBC转运蛋白生理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植物中多药和毒性化合物外排(MATE)转运蛋白参与类黄酮在液泡中积累的过程。以高丛越橘品种"北卫"为试验材料,应用染色体步移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克隆MATE转运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VcMATE6,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F875437。序列分析表明VcMATE6的cDNA全长1 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6.39 ku,理论等电点为6.12。多重序列比对显示VcMATE6与MATE型类黄酮转运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VcMATE6与MtMATE2、MlMTP77、AtTT12、VvAM1等一类植物典型的MATE型类黄酮转运蛋白聚为一类。VcMATE6具有2个MATE家族特有的Mat E结构域,TMHMM在线软件预测VcMATE6含有12个跨膜螺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cMATE6基因在越橘各器官和果实发育各阶段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蓝果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以及蓝果的果皮和果肉组织,其次为根,果实发育过程中VcMATE6表达量随果实成熟度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一个苹果山梨醇转运子基因(命名为ST)的全长cDNA,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法从苹果叶片中克隆ST基因,应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法,分析ST在苹果不同组织中以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1个包含全长开放阅读框的ST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 767 bp,包含长达1 61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其他植物山梨醇转运子的同源性均在72%以上,其中与苹果山梨醇转运子MdSOT5的同源性较高,为81%。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中,ST在韧皮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在衰老叶、成熟叶、叶柄中较高,在库器官花、幼叶、果实、果柄、根中表达较低;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ST基因表达量在果实发育早期很低,花后30 d快速升高并达到峰值,在发育中期保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在果实发育后期相对表达量又降低,之后略呈递增趋势。【结论】从苹果叶片中克隆了ST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ST具有糖转运功能;ST在韧皮部的表达量最高,说明其负责长距离运输;ST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与山梨醇的含量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西拉’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桂蓉  惠竹梅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0):1657-1665
为了分析‘西拉’(Syrah)葡萄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关系,以山西临汾地区‘西拉’葡萄5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还原糖、总酸以及葡萄果皮酚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转运蛋白、单糖转运蛋白以及糖代谢相关酶(蔗糖合酶、蔗糖磷酸合酶和转化酶)等15个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己糖转运蛋白合成基因 VvHT1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果实发育的后期下降较快; VvHT2和 VvHT5表达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VvHT3和VvMSA的表达量呈"降-升-降"的趋势,两者的表达量均在花后71 d最高。蔗糖运输蛋白(VvSUC11,VvSUC12,VvSUC27)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VvSUC11和VvSUC12表达水平上调,VvSUC27呈下调的表达趋势。蔗糖转运蛋白、转化酶和单糖转运蛋白等的协同表达促进‘西拉’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在‘西拉’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越橘果实中克隆花色素合成酶(ANS)基因cDNA,为研究越橘花色素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越橘(Vaccinium spp.)品种“北陆”(V.corymbosum L.)为试材,并以Illumina测序文库(NCBI登录号:SRA046311)中差异表达的Unigene 38125片段为基础,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花色素合成酶基因全长cDNA,利用DNAMAN和MEGA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探讨ANS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及其与对应花色素苷含量的关系。【结果】成功克隆了越橘花色素合成酶基因序列,命名为VcANS,GenBank登录号为JN65470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VcANS全长1 424 bp,包含93 bp的5′非编码区、248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长度为1 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ANS家族普遍存在的2酮戊二酸和Fe2+依赖的氧化酶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VcANS与杜鹃花科植物亲缘关系最近。在越橘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VcANS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获得了越橘花色素合成酶基因全长,推测其对越橘花色素苷的形成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简并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长度为693 bp的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多向耐药性(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PDR)转运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C473536,其编码的231个氨基酸的蛋白属于PDR转运蛋白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水稻(Oryza sativa)的PDR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74%,9004%和8831%。RT PCR法检测PDR在刺五加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器官中表达情况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总皂苷含量的结果显示: 刺五加PDR基因在整个生长期中均有表达,与皂苷在整个生长期中均有合成的特点相符,但两者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DR基因在叶片和叶柄中高表达的特点与刺五加皂苷仅存在于叶中的特点相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7.
越橘查耳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越橘花色素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越橘(Vaccinium spp.)果实中克隆了查耳酮合酶基因(CHS)的全长cDNA,命名为VcCHS,GenBank登录号为JN654702.VcCHS全长1438 bp,包含107 bp的5 ′非编码区、71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长度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CHS家族普遍存在的功能活性位点:Cys(C)164、His(H)303、Asn(N)336和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CFAGGTVLR).多重比对分析发现越橘Vc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itis vinifera)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0.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杜鹃花目的植物聚为一类.VcCHS基因在果实发育的整个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表达,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表达量较高,绿果期表达量最低.VcCHS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并均在果皮组织中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桃果实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PpZDS)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研究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从黄肉品种桃果实中克隆PpZD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桃果实不同成熟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PpZDS基因全长2014 bp,具有完整的编码区,长度为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PpZDS蛋白含有ZDS特征序列(KVAIIGA-GLAGMSTAVELLDQGHEVDIYESR),属于NAD_binding_8超级家族保守结构域.PpZDS蛋白与同为蔷薇目的苹果(gi|33313474)和草莓(gi|256041892)的ZD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物种间分化程度较小.整个桃果实成熟期PpZDS基因在果肉和果皮中均有表达,从软核期至硬熟期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硬熟期达最高,完熟期降低;不同桃果实发育期果肉中的PpZDS基因表达量均大于果皮中表达量,其中硬核期、硬熟期和完熟期的桃果实中PpZDS基因在果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果皮中的表达量(P<0.05).[结论]PpZDS基因表达对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呈色发挥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龙眼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DlSPS)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SPS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DlSP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龙眼不同组织[根、茎、叶、幼果、果皮、花、熟果(果肉和果皮)]的相对表达量;测定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SPS活性及DlSP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的DlSPS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P769779)cDNA全长3504 bp,编码1057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118.38 kD,理论等电点6.09,脂溶指数85.53,不稳定系数43.69,亲/疏水性平均值-0.412,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DlSPS蛋白与温州蜜桔(BAA23213.1)SPS蛋白同源性最高,聚在同一小分支上,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DlSPS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5.0%,延伸链占13.8%,无规则卷曲占51.2%,与其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DlSP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其次是在幼果和花中的表达量,在根、果肉、果皮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和SPS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蔗糖含量在谢花后101 d达最大值,而SPS活性在谢花后94 d活性达最大值,说明SPS活性与蔗糖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lSPS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果实发育呈略微下降—大幅上升—略微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谢花后101 d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此时蔗糖含量也达最大值.[结论]SPS在龙眼不同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蔗糖积累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叶片和果实中蔗糖积累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了番木瓜果实3个发育时期(Ⅰ、Ⅱ、Ⅲ)的果皮(外果皮)、果肉(内果皮)及种子中芥子酶的活性,并通过RT-PCR分析CpTGG1、CpTGG2和CpTGG3三个番木瓜芥子酶基因在番木瓜果实各组织的差异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及种子中均有明显的芥子酶活性,但在果肉中无法检测出芥子酶活性;成熟后(Ⅲ期)番木瓜果皮的芥子酶活性相比未成熟前提高了6.6倍,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的芥子酶并不表现出显著差异性。RT-PCR分析结果表明,番木瓜芥子酶基因在番木瓜果实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其中,CpTGG1在番木瓜果皮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果肉中完全无表达;CpTGG2在番木瓜果实的各个组织中均无表达;CpTGG3在果皮及种子中也均有表达,成熟果皮(Ⅲ期)和Ⅰ期种子中表达量比较强,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呈现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