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建设我国区域性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从搭建区域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出发,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州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为例,对试验站的定位、主要职责、服务模式、运行机制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试验站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模式和创新。笔者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子营试验站的实践为例,从主要做法、取得成效等方面探讨了试验站的建设模式,并就农业科研单位以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为依托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海口香蕉综合试验站")建设为例,阐述海口香蕉综合试验站的功能定位、基础工作、重点任务,以及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探讨综合试验站的建设思路,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为"十二五"新进入建设的试验站,是国家50个玉米综合试验站之一,包括庆阳市的镇原县、宁县,平凉市灵台县、庄浪县,武威市凉州区5个示范县(区),产业规模140万亩。试验站核心试验示范基地设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科研用地100亩。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我国农业试验站建设的背景及其重要性,以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为例,介绍了其坚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试验站情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江门)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综合试验站(简称试验站)的由来和工作进展.拟定试验站建设思路,分析试验站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试验站建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农业试验站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章从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出发,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站建设为例,对建设现代化试验站的必要性、特点、功能进行了阐述,对试验站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验站位于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最低层,是把理论研究成果推向生产实践的平台。构建试验站不仅有利于交叉科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也能促进基层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密切合作。目前试验站建设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如何协调不同机构共同参与试验站、定位行政管理部门与试验站的关系、经费保障以及与上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部门的合作方式等问题。从试验站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管理系统和软环境的营造,行政管理部门对农业科研机构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推动私人力量参与试验站的科技活动几个方面,探讨了新型农业科技试验站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科技》2013,(6):1+65-66
国家胡麻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是国家10个胡麻综合试验站之一,包括金昌市永昌县、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庆阳市华池县5个示范县,产业规模25万亩。试验站核心试验基地设在榆中县良种繁殖场,科研用地50亩。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设在恩施州I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共设5个创新团队,15个创新岗位,担负着马铃薯、魔芋、水稻、玉米、小麦、天然医药、茶叶等具地方生态特征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病害防治和植物中间体提取等农业科技创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为依托单位,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设立的26个综合试验站之一。试验站长为郝燕副研究员,团队成员:王玉安、张辉元、杨瑞和张坤。示范县包括:敦煌市、麦积区、高台县、民勤县和红古区。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业科技》2011,(8):F0002-F0002
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单位,是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设立的10个试验站之一。试验站站长为罗俊杰研究员,团队成员为王方、谢志军、叶春雷、陈子萱。示范县包括永昌县、皋兰县、榆中县、永登县、华池县。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乏力、农业技术落后、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进一步解决了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实践探索对于服务现代"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境外农业试验站是推动农业技术双向交流、助力农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系统总结了中国境外热带农业试验站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任务设定、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成效和建设经验,分析了热带农业境外试验站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更好发挥境外试验站作用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唐山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加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有核心团队成员6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3人,现任站长为刘晓光副研究员(代)。示范县为唐山市的迁安、遵化、滦县、滦南和秦皇岛的昌黎。唐山综合试验站主要服务冀东花生主产区,服务辐射花生种植面积100万亩。该站在花生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上成绩显著,育成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11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农业科学》2010,(2):61-62
一、基本情况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综合试验站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辽河生态育种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田间试验站是高等学校农学院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设施,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美国各高等学校对农业田间试验站的建设和管理极为重视,凡是有农学院的高等学校,都在校内外设有若干田间试验站。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马里  相似文献   

18.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确立的50个体系之一。目前该体系设置育种与菌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研究、栽培与设施、加工、产业经济5个功能研究室,21个岗位科学家,20个综合试验站,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为农业部2008年确立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农业试验站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启杰 《世界农业》2005,(11):30-32,48
美国的农业试验姑体系是在综合了英国的农业协会捐助与管理体制和德国的国家资助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建立全美试验站体系的思想最早是由诺顿于1845年提出来的,而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农业试验站是1875年在康涅狄格州建立的由州财政支持的永久性试验站,其职责就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学研究是一门以试验、应用为主导思想,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研活动,具有显著的实效性。随着农业科学试验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之前,需要一个温湿度、土壤土质、生物群落、自然地理等条件指标和农业生产条件一致的"完全模拟大田环境",使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向生产实践平台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便产生了农业试验站(台或科技园,以下统称农业试验站)。农业试验站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教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凭借在农业试验站多年的管理经验,对国外一些典型农业试验站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与国内农业试验站做进一步的对比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试验站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做好未来农业试验站的建设、管理、应用等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