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土池进行美国大口胭脂鱼鱼苗培育,经过40 d的培育,规格达到2.4~2.5 cm,成活率为92.5%;鱼苗经过100 d培育,鱼种规格在25 g/尾;成鱼养殖平均规格577 g/尾,最大个体达650g/尾,成活率为98.6%。养殖试验研究证明,美国大口胭脂鱼很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泥池培育黄颡鱼苗,研究不同的放养密度、饵料转换、投饵量及环境因子对鱼苗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室内育苗饵料及环境条件可控的优势,解决了黄颡鱼苗初期开口率不高、适口饵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虫害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1种采用卤虫与中华鳖高蛋白粉料结合喂食的工厂化育苗方法。育苗试验放养黄颡鱼水花2.92万尾,16 d后,出池黄颡鱼夏花2.28万尾(体长2.3~3.0 cm),水体育苗密度达3 123尾/m~3,成活率达78.08%,其中前期培育成活率97.26%,后期培育成活率80.28%。  相似文献   

5.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先在池塘中培育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鱼苗,待规格达到1.3~2cm时,放入规格为5cm的大口鲶鱼种,经过35d培育,大口鲶全长达到12~16.5cm,成活率为86.6%。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麦鲮鱼苗作为活饵料,是培育大口鲶鱼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丁鱥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 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 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 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 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 mm,出膜后第3 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 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 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大棚控温、循环水条件下,进行4个批次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培育周期为27~33 d,水花苗种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经过3个阶段培育,在中期分养,分养后密度为2.0万~2.4万尾·m-3。4个批次累计放养苗种598万尾,收获241万尾,平均规格为2 650~2 880尾·kg-1,培育成活率37.0%~48.0%。温室大棚育苗可满足大口黑鲈早繁、反季节苗种培育生产需要,为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卡拉白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激素为LRH-A 2和DOM,其中LRH-A 2剂量为4μg/kg,DOM剂量为2 mg/kg,催产率70.0%,授精率90.0%;孵化水温23.6℃,破膜时间3 d,从孵化到平游总计8 d;夏花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方法同家鱼的培育方法一样,放养水花鱼苗11万尾,培育时间27 d,规格3.37 cm,出塘率81.1%;鱼种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经过82 d的培育,结果平均体质量2.52 g,平均体长6.00 cm,成活率95.0%,净产量175.1 kg,平均每667 m2净产87.6 kg,投喂饲料320.0 kg,饵料系数1.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南方匙吻鲟人工繁殖经验,探索哈尔滨市高寒地区匙吻鲟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雌性匙吻鲟10龄达到性成熟,繁殖适宜水温16~21℃,每千克亲鱼体重怀卵量为1.42万粒,获得受精卵15.2万粒,受精率82.4%,室外22℃池塘水孵化率为52.1%。室内苗种培育5万尾水花,经过30 d培育获得5~7cm鱼苗3.6万尾,成活率为72.0%。  相似文献   

12.
王运能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21-122
通过开展无害化鸭粪培育鲢鳙亲鱼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在春季培育和产后培育中,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追肥培育鲢鳙鱼亲鱼,其性腺发育正常,怀卵量较饲喂商品精料无差异,较常规堆积方法处理的鸭粪培育的怀卵量增加1万~2万粒/kg。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在安徽省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试验中,试验组用新设计的方法培育鱼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培育鱼苗。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养殖,试验组鱼种平均全长61.38 mm,增长5.6倍,平均出塘鱼种3.255万尾/塘,成活率65.10%。对照组鱼种平均全长57.94 mm,增长5.3倍;平均出塘10.27万尾/塘,成活率25.08%;试验组苗种成活率约为对照组的2.6倍。  相似文献   

14.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5.
梁仁杰  施时迪  张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63-11866
[目的]研究鱼苗的生长与食性变化,研制相应的生产流程与设施。[方法]依据苗种的习性与食性,对鱼苗进行"培水"与饵料的投放,详细地观察池养线纹尖塘鳢鱼苗的摄食与生长变化。[结果]孵化3d后的鱼苗进入混合营养期,孵化5d后的鱼苗体长4.11mm;进入外源营养期,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轮虫和藻类为主;孵化20d后的鱼苗体长10.76mm,以枝角类为主要饵料;孵化30d后的鱼苗体长15.62mm,能很好地摄食人工投喂的水丝蚓;鱼苗具明显的昼夜摄食节率,以16:00~20:00时摄食活动最强烈。建立了鱼苗全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鱼苗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鱼苗个体间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性。池塘培育期间,以放养密度130~150尾/m2,经40~55d培育至规格3.1~4.1cm的商业性苗种,其成活率达35.3%。[结论]线纹尖塘鳢是塘鳢科中生长较快的鱼类,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方法]选择1龄以上性成熟雄鱼、3龄以上性成熟雌鱼作为亲本,采用淡水催产孵化、3‰~4‰低盐度海水育苗的方式,开展澳洲银鲈室外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3批次受精卵孵化中,孵化率分别达92%、87%、90%,平均孵化率为90%;3批次人工育苗共获160万尾鱼苗,培育4~5 cm鱼苗成活率分别为58%、31%、28%,平均育苗成活率为37%。[结论]试验表明澳洲银鲈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低盐度海水培育澳洲银鲈苗种是切实可行的,且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条件相同的面积均为0.30hm~2的6口池塘,分别采用直接发塘培育法(对照组)和分级培育法(试验组)进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大规格苗种培育对比试验,黄颡鱼水花放养密度为300万尾/hm~2。经过60d的培育,结果表明:对照组的3口鱼塘黄颡鱼平均成活率为40.43%,平均规格为8.18cm,平均产量为9576.30kg/hm~2;试验组的3口鱼塘平均成活率为60.38%,平均规格为9.44cm,平均产量为18072.8kg/hm~2。由此可见分级培育法要优于直接发塘培育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鱖苗种培育的影响,以翘嘴鳜鱼苗(体长0.7~1cm)为对象,在不同密度下投喂麦瑞加拉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小规格苗种(2.5cm)的放养密度宜在4000尾/m3左右,大规格苗种(2.5~6.5cm)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800尾/m3。(2)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与鳜鱼苗养殖密度成显著正相关,水泥池中进行鳜鱼苗种培育不宜密度过高,密度越高,疾病暴发的风险越大。(3)分级过筛选取鱖苗体长为2~3、5~6、8~9cm时的3个节点进行,保持饱食投喂,能较好地提高鳜鱼苗种的整齐度,降低残食率,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和助推上海市淡水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放养蒙古鲌鱼苗20万尾/667m2,经38d培育,可获得全长4.0cm的蒙古鲌夏花鱼种,成活率达76.8%,折合平均单产15.36万尾/667m2。蒙古鲌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尾/667m2,并适当套养白鲢、花鱼骨。夏花鱼种开展生态培育,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全长16.2cm、体重14.2g的蒙古鲌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8.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