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川东地区对13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越夏率、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凉苜1号生育期最短为251d,杰利生育期最长为326d;参试品种中共有10个品种可以越夏,且3年越夏率均超过了90%;年均鲜草产量皇冠最高,为50 792.05kg/hm~2;年均干物质产量凉苜1号最高,为11 013.17kg/hm~2;Adrenalin叶茎比最大,为95.36%;皇冠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3%。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发现,皇冠、凉苜1号和Adrenalin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川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采集俄罗斯的草原山黧豆(Lathyrus pratensis L.),在呼和浩特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物候期、生长速度、根蘖性、物生量、根部结瘤量等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对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山黧豆在呼和浩特地区的适应性较强,生长迅速,草产量高,在生长第4~5年鲜草产量可达26-32t/hm^2,单位面积分枝数3196-4600个/m^2,草层茂密,厚度可达15-27cm;有性生殖力弱,无性繁殖力强;叶量丰富,花期(鲜重)叶占66.99%,茎叶比为1:2.02;现蕾期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21.62%,粗脂肪为3.43%,茎叶柔嫩多汁。  相似文献   

3.
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叶粉营养成分含量、茎叶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现蕾至盛花期(80%开花期)分四次取样,测定紫花苜蓿的茎叶比、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以研究刈割时期对苜蓿叶粉质量的影响,确定合理刈割期。研究结果表明:随刈割期推迟,叶比例在初花期后极显著下降(P〈0.01);叶蛋白质含量各时期间均差异显著(P〈0.01);叶中粗纤维含量随着长时期延长显著提高(P〈0.05),中花期后,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高于现蕾期和初花期(P〈0.01)。生产紫花苜蓿叶粉适宜刈割期为现蕾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近1.6岁的公牦牛6头,在环湖地区的高山草原草场,应用4当量盐酸不溶灰分法(4N-AIA)测定了不同物候期(枯黄期和枯草期)放牧牦牛日采食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近1.6岁的公牦牛在枯黄期、枯草期的日采食量分别为(g/kg)62.20、49.79,且枯黄期与枯草期的13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物候期粗蛋白的消化率为75.83%,61.08%(P〉0.05);钙为50.04%、38.59%(P〉0.05);磷为67.02%、10.38(P〉0.05);粗脂肪为68.43%、64.72%(P〉0.05),木质素为59.03%、31.47%(P〉0.05)。  相似文献   

5.
在三峡库区海拔1100米的巫山县花付坪种草养畜示范区引种栽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对其物候期、生长速度、茎叶比、鲜草产量、越夏率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其各种性状表现均优良,在三峡库区相似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苜蓿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在三峡库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海拔1100m的巫山县花竹坪种草养畜示范区引种栽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对其物候期、生长速度、茎叶比、鲜草产量、越夏率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性状表现均优良,在三峡库区相似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梭椤草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野生梭椤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在海拔高度3756m的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上通过2年的栽培和生长特性观测,结果表明:梭椤草越冬率可达到95%以上,第2年20%的植株在8月5日腊熟,鲜草产量615g/m^2,干草产量175g/m^2,茎叶比1:0.74。在高寒草甸的“黑土型”退化草地上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14个,在赤峰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并对初花期和晚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与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气候生态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内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98%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为84%~92%的占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数的56%,越冬率为32%~46%的占44%;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生态适应性良好,而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初花期和晚花期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20.73%,24.37%,19.68%,26.77%。  相似文献   

10.
通过12月下旬刈割后萌发再生进入产种期的盛世紫花苜蓿的灌水处理观察测定,得出从刈割到开花产种生育期为141d;灌水组每667m^2产种量15.41kg,千粒重2.2107g,比不灌水组分别提高115.83%、10.26%;灌水组每667m^2干物质产量为275.69kg,比不灌水组提高61.38%,灌水对植株性状生长发育更有利,表明每周灌水1次(0.07t/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多花黑麦草在早春的生产性能,因此在早春分蘖期分别用0.1、0.2、0.3mg/g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多花黑麦草的生长特性及品质。试验结果表明: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株高、再生草株高、干草产量、蛋白质产量明显提高,且3个处理浓度以0.3mg/g效果最好;0.1、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分剐比对照提高1.16%、0.91%、1.18%。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加速了多花黑麦草拔节进程,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早春赤霉素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及再生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多花黑麦草在早春的生产性能,因此在早春分蘖期分别用0.1、0.2、0.3mg/g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多花黑麦草的生长特性及品质。试验结果表明: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株高、再生草株高、干草产量、蛋白质产量明显提高,且3个处理浓度以0.3mg/g效果最好;0.1、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6%、0.91%、1.18%。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加速了多花黑麦草拔节进程,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拌种“富思德”根瘤菌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恩德”苜蓿根瘤菌剂对紫花苜蓿拌种,调查结果表明:幼苗结瘤率比对照区提高36.4%~40.6%;单株根瘤数量增加27.9%~29.4%;产草量提高13.0%~15.5%;种子产量提高13.0%~28.9%。  相似文献   

14.
中亚热带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根瘤菌拌种量对库布齐沙地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地研究了根瘤菌拌种比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结瘤的影响。紫花苜蓿品种为"4010",按根瘤菌与苜蓿种子的质量比,设0、10、20g·kg~(-1) 3种处理,测定株高、根瘤数随时间的变化和两茬的产量和营养含量。结果表明,根瘤菌拌种对苜蓿株高、根瘤、产量以及第1茬的茎叶比和营养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经拌种处理的根瘤数比不拌种的对照组多14倍。20g·kg~(-1)拌种时株高和产量最高,株高比不拌种高6.8cm;两茬干草总产量比不拌种高1.79t·hm~(-2);10g·kg~(-1)拌种使第1茬的茎叶比减小、粗蛋白含量增加、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减少。产量和营养没有同时达到最佳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连同生产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根瘤菌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早熟未生长高度与地上生物量的测定,了解5个品种的早熟禾在西昌地区的生长特点:生长高峰期分别是雨季来临时的5-6月和秋后的9-10月;生长缓慢期分别出现于5月前后的干热期和7—9月的越夏潮湿期;品种间全年的平均生物量在0.032~0.035g/d之间;生长高度在0.512—0.565cm/d之间,说明品种间差异(P〉0.05)不显著;全年未出现停止生长期,草坪可保持全年为绿色。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约2.5岁公牦牛8头,在三江源地区玉树县的高寒草甸草场,应用4N盐酸不溶灰分法(4N—AIA)和木质素标记物法测定了不同物候期(青草期和枯黄期)放牧牦牛日采食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结果表明:2.5岁牦牛在青草期、枯黄期的100kg体重日采食量分别为3.69kg和2.96kg,差异极显著(P〈0.01);其不同物候期的千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5.70%、61.72%(P〉0.05),粗蛋白的消化率为62.25%、39.00%(P〈0.01),粗脂肪为49.36%、58.18%(P〈0.05),ADF的消化率为57.88%、62.67%(P〉0.05),NDF的消化率为69.09%、79.38%(P<0.01)。  相似文献   

18.
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分枝期——结实期茎叶比分别为1:2.48~1:0.73、1:2.44~1:0.66和1:1.34~1:0.57;开花期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3%~12.84%、11.66%~12.75%和6.81%~10.47%;粗纤维分别为33.87%~37.09%、34.26%~35.04%和37.76%~45.47%;尖叶胡枝子的分枝、孕蕾、开花和结实4个时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1.12%~15.08%、粗脂肪为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mg/kg。  相似文献   

19.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在四川成都双流县城郊用特高(Tetragold)、杰威(Splendor)、邦德(Abundant)、旺饲(Apance)4个品种多花黑麦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4个品种在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基本相同,差距在1~2天,抽穗期杰威、邦德较特高、旺饲提前;鲜草产量特高为2543.2g/m^2,杰威为3381.21g/m^2,邦德为2636.83g/m^2,旺饲为1818.33g/m^2,杰威最高。4品种比较杰威、特高可在云、贵、川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