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蚕桑产业开发为主,集制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公司建立了几个规模较大的生态蚕桑基地,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深挖维医药精华。公司以"激发健康创意,关爱生命宽度"为宗旨开发健康蚕桑系列产品研制开发了"雄蚕圣酒"系列、"雪蚕降糖胶囊"、"雪蚕降脂胶囊"、"桑叶茶"系列和"蚕沙保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15,(1):2
<正>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蚕桑产业开发为主,集制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公司建立了几个规模较大的生态蚕桑基地,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深挖维医药精华。公司以"激发健康创意,关爱生命宽度"为宗旨开发健康蚕桑系列产品研制开发了"雄蚕圣酒"系列、"雪蚕降糖胶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蚕桑产业开发为主,集制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公司建立了几个规模较大的生态蚕桑基地,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深挖维医药精华。公司以"激发健康创意,关爱生命宽度"为宗旨开发健康蚕桑系列产  相似文献   

4.
院士谈21世纪新疆蚕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蚕丝学会理事长,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先生与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家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夏庆友博士一行4人,于2005年9月25日至30日对"丝绸之路"西部重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绿州农业及和田地区的栽桑养蚕情况和桑树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研究.考察期间向仲怀院士和夏庆友院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业厅、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新疆金怡丝绸进出口贸易公司、和田沙驼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政府、企业有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并作了"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与21世纪新的丝绸之路"学术报告.针对实际情况,院士探讨21世纪的新疆蚕业.  相似文献   

5.
为发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对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蚕桑附加值和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蚕桑资源的各种药用价值,主要从桑资源和蚕资源的研究成果论证蚕桑资源的药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大宣传的力度和促进多领域融合等措施,以实现充分开发和利用蚕桑药用资源。通过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保证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新疆桑、蚕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2006年与  相似文献   

7.
傅竹新 《蚕桑通报》1993,24(4):56-57
(一)桑树除可供采叶养蚕外,还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有些副产品的药用保健功能均可开发利用.笔者认真学习了国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从事蚕业三十多年的实践和体会,对蚕桑副产品的保健功能和药茶开发进行了认真探讨.相信桑蚕药茶的开发能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南充蚕具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创立于1 997年,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蚕桑产业的省力化、自动化、智能化领域,业务遍及国内外各大蚕区。作为大型蚕业机具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在桑园管理、蚕桑育种、家蚕饲养、蚕茧收烘、蚕桑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南充蚕具公司发起人最早从事蚕业机具研制可以追溯到1974年,开始试制"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45年来,南充蚕具以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解决方案坚持不懈地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以优质的产品性能、令人信赖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业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广西与新疆两省(区)蚕桑发展条件与地域特点,分析了两地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产业扶贫任务重、生态治理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探讨了桂—新(广西—新疆)蚕桑领域的合作前景,以蚕桑合作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南北互联互通,共创丝路文明。展望广西蚕业发展,加强交流协作,提升品质品牌,创新驱动,多元开发,推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是1943年建立,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所内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科研辅助仪器设备,科研力量较为雄厚,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较为先进,已建立北方蚕区规模较大的桑种质资源遗传基因库和数量较为丰富的家蚕种质基因材料库,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自然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优质高产高效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个,研制开发出了蚕桑保健医疗功效作用的特殊营养系列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7,(2):25-29
为稳定蚕桑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培育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开创了新型蚕业经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现代蚕业园区,以企业化运作代替"一家一户"的单独经营,二是龙头企业引领建设蚕业农场,改变原有的小规模、低效率生产,三是推进多户联合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提高蚕桑生产规模和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广西蚕区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蚕区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的不同综合高效利用模式在广西蚕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桑枝、蚕沙、桑叶、桑椹、蚕蛹等高效利用模式促进新兴乡镇工业的发展;以开发蚕桑生态旅游带动蚕区农村旅游和生态建设。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建立起适合广西蚕区发展的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郑世杰  秦俭  宋毅  童晋 《四川蚕业》2002,30(4):8-10,23
家蚕主产品是蚕丝及丝绸制品 ,除此之外 ,非绢丝用途的产品在蚕丝业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利用家蚕和桑的营养保健功能 ,经过我们多年开发研究 ,形成了桑蚕非绢丝产业的系列产品 ,有家蚕基因工程植酸酶、低尿酸盐全蚕粉、系列桑茶、蚕蛹红景天胶囊、蚕蛹人参胶囊、雄蛾胶囊、蛹虫草等 ,为家蚕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蚕学通讯》2013,(2):F0002-F0002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浪川乡曹家村的曹声松,现任村蚕桑服务员和乡桑树病虫测报员,家有桑园0.36hm2,一直以来是浪川乡的养蚕能手和蚕桑专业户.2002年在县茧丝绸总公司的帮助和支持下,他创办了一家小蚕公司,由于他饲养的小蚕发育整齐,无病高产,从此名声远扬.在此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他的浪川乡"小蚕公司"以饲养小蚕,出售小蚕为目的,对小蚕进行专业化饲养,商品化买卖,社会化服务.解决了部分缺技术、缺劳力、缺设备的"三缺户"小蚕养不好、效益低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7.
《蚕学通讯》2009,(1):F0003-F0003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蚕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蚕学通讯》2012,(4):F0002-F0002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蚕学通讯》2012,(1):F0002-F0002
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蚕业》2012,(2):9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4月,是在原"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