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建湖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该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由于有上述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通过不断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结合建湖县地理、气候及该县目前大棚养蚕的现状,将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纳,供同行及蚕农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棚养蚕是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已为大多数蚕农接受。在建湖县涌现出一批使用大棚养蚕技术而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典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蚕农大棚的搭建方式、质量存在差异,养蚕成绩迥然不同,特别是秋季。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霞 《蚕桑通报》2005,36(4):33-33
近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蚕技术的要求是逐渐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条桑育、砖池育到现在的大棚养蚕,既节省蚕室蚕具投资、又减少劳动力投入,操作方便,关于大棚养蚕的技术关键已有报导.本试验就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明霞 《江苏蚕业》2006,28(1):58-58
<正>近年来,随着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养蚕技术要求是逐渐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条桑育、砖池育到现在的大棚养蚕,既节省蚕室蚕具投资、又减少劳动力投入,操作方便,关于大棚养蚕的技术关键已有报导。本试验就大棚养蚕的抗病性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蚕桑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户均养蚕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杭州市有年产500 t茧乡(镇)6个,年产50 t茧村28个,年产0.5 t茧户2079户.但在养蚕规模扩大的同时,蚕室和劳动力紧张,食桑不足的问题也开始凸现.而建造蚕室又受到资金和土地限制,大棚养蚕恰好为养蚕生产规模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002~2003年在总结学习各地大棚养蚕经验的基础上,杭州市进行了大棚养蚕技术的试点、示范、推广,两年来虽有少数农户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养蚕成绩不理想,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韦茁萍 《广西蚕业》2007,44(1):19-20
实践证明,户养蚕达3张/批左右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大棚养蚕作为省力化养蚕的一项新技术,可解决蚕室、蚕具和劳力不足的矛盾,可节省养蚕投资40%~50%,操作便利,提高养蚕工效,适合规模化养蚕。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跟上,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蚕农不懂技术而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棚养蚕失败的原因1.1大棚建造过于简陋。建棚地点地势不够高,造成雨季排水不通畅;大棚保温、隔热不好,夏秋季往往棚内温度太高,早春和晚秋棚内温度过低;大棚过于敞开或过于封闭,导致天敌为害和受不良气候的影响。1…  相似文献   

8.
徐继成  陈辉 《四川蚕业》2006,34(2):38-38
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随着养蚕技术的革新,传统的养蚕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公司在进入雅安发展蚕桑生产前,雅安养蚕设施一直沿习使用的是五十年代陈旧落后的草笼、和部分蔑折蔟,制约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养蚕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蔟具产生大量的次茧,影响农  相似文献   

9.
大棚养蚕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02,33(1):16-18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为了开发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我省2次组织了赴山东专题考察,并从2001年春蚕开始在桐乡市等地进行试验。本文概要介绍了春期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胡洪法 《蚕桑通报》2010,41(2):65-66
<正>大棚全龄养蚕是在大棚饲养大蚕成功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大棚的设施和结构,使其能达到满足小蚕饲养的要求,从而形成的一项全龄大棚养蚕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且不破坏土地资源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不少地方推  相似文献   

11.
大棚条桑养蚕技术,因其投资少、工效高、适应规模经营、利于人蚕分离等诸多优点而在蚕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1大棚条桑育的好处1·1省工、省力、实用大棚条桑育养蚕,剪伐桑条,直接喂养,每日只需给条桑1~2回,5龄期不需除沙,且可直接自动上蔟,较之传统养蚕,可节约用工三分之  相似文献   

12.
郑作运 《北方蚕业》2001,22(4):48-49
大棚养蚕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适应蚕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在室外用塑料膜或塑料纺织布建成"温棚",在棚内进行养蚕的新的饲育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优质、高效等特点,目前,已在国内不少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省近年也开展了大棚养蚕研究与应用,同样取得了可喜成绩 .现将河南大棚养蚕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 大棚养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棚养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养蚕是适合蚕桑规模化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一年来通过5期蚕的大棚养蚕试验,取得了蚕茧产量高、质量好,管理方便,省工省力的好成绩.本文概要介绍桐乡市5期蚕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唐辉  邓欢 《广西蚕业》2012,(3):14-17
通过蚕房与塑料大棚的建造成本和养蚕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成本较低的大棚养蚕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蚕农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而且采用塑料大棚育和传统蚕房育的张种产茧量和茧丝质量成绩基本相当,同时大棚养蚕还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等特点,与在蚕房养蚕对比优势明显,并详述大棚养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是对传统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介绍了养蚕大棚的建立、养蚕物资的准备、大棚养蚕技术措施、养蚕空闲时期利用大棚开展食用菌栽植,养蚕种菌复合经营可获纯收入3.0万~5.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并展望了"一棚两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赵亮  张继红 《四川蚕业》2007,35(4):53-54
塑料大棚养蚕是蚕业生产的新事物、新技术,它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条件下养蚕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大棚养蚕有着省工、省力、高效的优点,甘肃省康县引进试验推广有一定的背景和过程。对发展大棚养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瑞芬 《江苏蚕业》2002,24(3):43-45
<正>室外大棚条桑育养蚕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该项技术1999~2001年在我县金南、银集、陈桥等7个重点乡镇进行试点示范,现已向全县推广,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规模化养蚕的发展方向,必将对我省蚕桑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1概况 大棚养蚕是近年随着蚕桑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项新的养蚕方式,2003年桐庐县蚕区共搭建各类大棚204只,总面积达10903 m2,节约蚕室建造费用525万元,因该方式省工节本降低劳作强度而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大田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淳安蚕桑产业的发展,淳安蚕桑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蚕茧质量效益较好,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随着户均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蚕设施紧张、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淳安蚕农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小、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新模式.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是实现浙江省蚕桑"西进"和加快淳安蚕桑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3年在全县10个蚕桑重点乡镇实施大棚养蚕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植桑养蚕模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作为省力化、规模养蚕的新模式大棚养蚕,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蚕业产业在我市已成为部分农民的家庭经济支柱.现将适应大棚养蚕省力化要求,实现全年条桑育和几种条桑收获剪伐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新式轮伐收获法见示意图. 该剪伐技术是由山东省诸城市丝绸公司王永选等同志试验并推广的一种增产桑叶的剪伐形式,能增产桑叶20%~30%,该技术论文曾在1991年山东蚕学会第九届年会上交流,得到专家关注,现在全省推广.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1 第一年秋蚕桑树落叶后,将一户承包的园块平分为两区,其中一区实行重剪梢(留条高度为0.8m),另一区进行常规剪梢(条高为1~1.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