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对仔猪皮肤表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10-12日龄同品种仔猪的腹部皮表区域涂搽含氮酮的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和不含氮酮的洛美沙星水溶液,分别于涂药前、涂药后 2、4、6、12、24、48和 72h在体取皮,应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皮肤表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探讨氮酮促进洛美沙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氮酮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1)作用于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导致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角质层变薄,降低了皮肤对药物渗透的屏障作用; (2)作用于毛囊,导致毛囊口附近角质疏松,药物易于在此部位储存并经毛囊缓慢渗透入皮下,但毛囊在本制剂经皮渗透中为非主要途径.研究还发现,含有氮酮的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对仔猪皮肤的主要作用时段是在给药后 6h内,但氮酮的作用可以维持 72h以上.由氮酮引起皮肤结构的改变是一个非损伤性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2.
微乳能够提高药物溶解度,作用于皮肤角质层、皮肤附属器进而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主要是微乳中的各个组分以及所承载的药物特性。微乳用于经皮给药制剂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文章综述了微乳透皮给药的吸收机制以及影响微乳透皮吸收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兽药透皮吸收因素的体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室扩散池法进行兽药透皮吸收的体外实验,证实药物的透皮速率,透过量,与仔猪的品种,日龄,皮肤的部位有关,陆川杂仔猪皮肤薄,角质层疏松,皮肤毛囊数多而大,药和透皮容易,量大,速度快,药物透过量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第5-10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用中药促透剂薄荷醇对小鼠及家兔皮肤的组织学影响,初步了解薄荷醇的促透机制.将自制的含有薄荷醇及不含薄荷醇的两种透皮剂涂抹于小鼠及家兔脱毛部位,给药后一定时间在给药部位取样,处理制成组织切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皮肤角质层变化.在一定时间段内,薄荷醇组皮肤角质层排列紊乱,部分区域角质层脱落;溶剂组皮肤角质层出现疏松.  相似文献   

5.
将恩诺沙星与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按药剂学方法配制的透皮吸收搽剂 ,经皮给药防治哺乳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 ,收到了与恩诺沙星注射剂、口服剂同样的效果 .表明透皮吸收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6.
恩诺沙星透皮吸收搽剂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恩诺沙星与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按药剂学方法配制的透皮吸收搽剂,经皮给药防治哺乳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收到了与恩诺沙星注射剂、口服剂同样的效果。表明透皮吸收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的药物量逐渐增加。添加0.36 g冰片和0.04 g薄荷脑的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稍强于添加4%氮酮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选择0.36 g冰片,0.04 g薄荷油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新型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对右旋糖酐铁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其对防治仔猪缺铁性贫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形态学特点在毛囊细胞凋亡和绵羊绒毛脱落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季节的蒙古绵羊皮肤毛囊进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蒙古绵羊皮肤表皮颗粒层中的细胞凋亡并不常见,不同季节的皮肤毛囊超微结构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细胞的凋亡主要取决于皮肤组织中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尤其是Bcl-2/Bax蛋白及Bcl-2/BaxmRNA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土荆芥精油对杀虫剂的渗透促进作用,明确土荆芥精油对小菜蛾幼虫透皮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施用土荆芥精油后小菜蛾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和分析土荆芥精油对杀虫剂透皮吸收量的影响。【结果】与蒸馏水对照和丙酮处理相比,土荆芥精油或氮酮处理后,小菜蛾表皮蜡质层结构出现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刺状突起排列变得较为松散,刺状突起变得平滑,刺状突下部变得褶皱或开裂。随着时间的延续,土荆芥精油对3种杀虫剂的透皮吸收量和渗透率均大幅增加;处理24 h后,土荆芥精油处理的氟虫腈渗透率达99.34%,显著高于氟虫腈单剂(55.12%)。【结论】土荆芥精油与氮酮处理对小菜蛾幼虫表皮的影响相似,土荆芥精油对敌百虫、氟虫腈、毒死蜱都具有很好的渗透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土荆芥精油促进有机磷、苯基吡唑类和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的透皮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胚胎组织切片及常规染色发现,胚胎期第35天已经初步分化形成皮肤,随后表皮经历复层化,真皮经历胞外基质纤维堆积,形成哺乳动物典型皮肤结构。毛囊形态发生开始于胚胎期第75天,经历基板形成、毛芽、毛钉和毛囊分化成熟几个主要阶段。初级毛囊形成过程中伴随几波次级毛囊发生,最终形成由3种不同毛囊类型组成,呈单毛囊散在分布的毛被结构。皮脂腺和汗腺的发育伴随毛囊发生而发生,经历形态发生和分化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单位。牦牛皮脂腺和汗腺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毛囊,这种广泛分布特征体现了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毛囊发育与毛发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是皮肤的衍生物,其结构复杂,由多层独特的细胞构成.毛囊是哺乳动物惟一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器官.毛发是毛囊生长发育的产物,由死亡的终末分化角质细胞组成.动物毛发是重要的畜产品,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毛囊发育和毛发生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迅速,许多调控毛囊形态发生和毛发周期的信号通路以及基因相继被发现和鉴定.这些调控通路及基因的发现和鉴定提高对毛囊发育和毛发生产的了解和认识,为采用分子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细毛羊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综述了毛囊形态发生、毛发周期以及毛干特性的调控等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羊毛囊发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冰冻切片及H.E染色法制作合作猪皮肤毛囊切片研究合作猪皮肤毛囊特性。结果表明:合作猪皮肤毛囊清晰观察到毛根、毛尖、外鞘、内鞘、毛囊群、纤维鞘、外表皮、内表皮、皮脂腺等组织结构。不同部位间毛囊孔径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毛囊孔径大小依次为:肩部<体测<臀部。毛囊密度为5.59-7.26个/mm2。该研究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Seasonal hair follicle activity and fibre growth in some Cashmere-bearing goats (Caprus hircus) is a cyclic process that is well characterized morphologically but understood incomplete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s an initial step in discovering regulators in hair-follicle activity and cycling, we used qPCR to investigate 19 genes expression in Cashmere goat side skin from 12 mon. Many of these gen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relevant genes (HFDRGs)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show that Hoxc13/β-catenin gene associated with the follicle activity. In addition, Hoxc13 was found to be expressed with an drastic increase between July and November for melatonin treatment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oxc13 on HFDRGs, fibroblasts and keratinocytes from Cashmere goat skin were transfected with p-ECFPHoxc13.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Hoxc13 gene decreased HFDRGs with negative role for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HFDRGs with positive role for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vitro. These findings provide data on the Hoxc13 expression profile of normal Cashmere goat skin and Cashmere goat skin with melatonin treatment, and demonstrate hair-follicle-activity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Hoxc13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以及原位杂交技术。【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休止期毛囊毛干周围高表达,在兴盛期不表达;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同兴盛期相比,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中表达上调24.65倍。【结论】BMP2基因抑制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与维持皮肤毛囊处于休止期有关;该基因主要在皮肤毛囊的毛干周围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维持皮肤毛囊发育处于休止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羊驼皮肤毛囊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s,NOS)的存在差异。【方法】Dopa染色定位黑色素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NOS进行定位与定量分析,分析NOS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表达的差异。【结果】Dopa染色显示黑色素细胞存在于羊驼毛囊鞘和毛乳头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种NOS在白毛组和棕毛组皮肤毛囊中均有阳性产物。NOS1和NOS3表达呈弱阳性,NOS2表达呈强阳性;NOS1在毛乳头细胞无阳性产物,在白毛组毛囊鞘细胞与棕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NOS2在棕毛组毛囊鞘细胞与白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棕毛组毛乳头细胞极显著高于白毛组(P0.01);NOS3在毛囊鞘细胞无阳性产物,在白毛组毛乳头细胞与棕毛组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印迹显示NOS2在棕毛组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结论】NOS2参与调节羊驼毛色形成,为NO信号调节羊驼毛色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 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8.
以胚龄13.5 d到8日龄的昆白系小鼠为试验材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dh19在小鼠毛囊形态发生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基板前期、基板期均未发现pcdh19的表达;毛芽期开始表皮和间充质胞质中出现弱表达,并且毛芽上的表达逐渐加强;在毛囊结缔组织鞘发生和成熟过程中,在该部位始终强表达,推测可将pcdh19作为结缔组织鞘的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