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畜牧业在满足人类动物食品的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全球人类食物中16%的能量和36%的蛋白质由动物性食品所提供(Delgado等,1998)。然而,畜牧业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将饲料养分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畜牧业在满足人类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全球人类食物中16%的能量和36%的蛋白质由动物性食品所提供(Delgado等, 1998)。然而,畜牧业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将饲料养分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只有15 %~20 %,80%~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蛋白(SCP)是在大规模培养系统中培养的用作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蛋白来源的微生物干细胞。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世界膨胀的人口对食物的广泛需求,因此加速了非常规食物微生物蛋白的广泛研究。据估计,到2000年全球的蛋白质短缺将达  相似文献   

4.
世界未来的养猪生产取决于动物(包括猪在内)同人类争夺食物的竞争.农艺措施以及植物育种的进展已使玉米和禾谷类以及油籽蛋白质的产量有了巨大的增加,而这些目前正为我们的畜禽提供着巨大数量的精饲料.然而,由于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而直接使人类对传统的高能量谷物和其他食物的需要量持续增长,所以养猪生产中须愈来愈多地使用其他饲料.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蛋白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蛋白质饲料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寻找廉价、不与人类食物竞争的、不依靠农田的新的饲料来源。科学家注意到用工、农业废料和残渣发酵生产微生物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蛋白的工业生产被认为是解决蛋白质短缺的最有希望的实际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人类生产的食品只能满足其对全价蛋白质需要量的40%左右,尚有许多地区和国家居民的食物结构中严重缺乏蛋白质。解决办法之一除了不断增加家畜饲养量外,就是要提高现有家畜的生产效率。并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尤其应注意发展具有多用途的家畜品种(在生  相似文献   

7.
家畜能为人类提供食物、能量和副产物,其重要性是有史以来就被公认的。它们可将不能消化的纤维素饲草和副产物转化成人类食物,成为易于运输的世界的食物储备,比粮食储备分配更为均匀。家畜的产品为维生素 B_(12)的唯一来源。它们可视为稳定世界粮食价格和供应的缓冲物。在美国,畜产品在全国膳食中提供了3/4的蛋白质,1/3的能量和大部分的钙和磷。自古以来,家畜一直和人们在一起。家畜是一个天然蛋白质加工厂,该工厂能广泛采集各种低价的饲料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牛  相似文献   

8.
翁善钢 《中国猪业》2011,6(7):61-62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世界各国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未来将如何给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或者动物蛋白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可耕地及充足的水源,世界各国该如何发展生产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  相似文献   

9.
猪肉是人类食物的主要动物蛋白质来源,以宋朝词人苏东坡命名的东坡肉千古流传,金华火腿享誉海内外.我国历朝历代又有粮猪安天下之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猪生产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指出"猪多、肥多、粮多",习近平主席多次对生猪生产做出重要指示.但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处于困难时期,猪肉供应偏紧,价格高位行动.上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技发展食用菌生产童光庆香菇、木耳等食用真菌,是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健身美容、市场畅销、出口创汇的上乘“山珍”。当今食用菌类食品风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据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人类蛋白质食物三大源泉之一。在四川省北川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具...  相似文献   

11.
浅谈饲料安全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畜牧业在满足人类动物食品的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全球人类食物中16%的能量和36%的蛋白质由动物性食品所提供(Delgado等,1998)。然而,畜牧业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将饲料养分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只有15%~20%,80%~85%的食入养分排入环境,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了巨大污染(N、P的污染最为严重)。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饲养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及抗生素、高铜、胂制剂等生长促进剂。近年来,由于对这…  相似文献   

12.
猪的蛋白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猪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各种形式的动物蛋白,在猪则主要是瘦肉。但猪初生时,虽和其它动物的蛋白质含量差不多(婴儿11.9%,兔11.1%,大鼠10.8%,猪11.3%)却比羔羊、牛犊低得多(16.0%,18.5%)。做为肉畜,则猪的瘦肉更少(表1),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反刍动物的生产,这不仅由于反刍动物在提供人类食物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牛羊肉(主要是牛肉)的消费量占全部肉类的40%,而膳食中80%的钙来自牛奶和奶制品。而且还由于不同种类的动物蛋白质生产中,就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而言,以乳蛋白的形成对饲料的利用率最高,能量消耗最低。例如,合成1克分子动物蛋白氨基酸所  相似文献   

14.
谢荣国 《饲料广角》2007,(13):29-3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产量大大增加,畜牧业在满足人类动物食品的需求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全球人类食物中16%的能量和36%的蛋白质由动物性食品所提供(Delgado等,1998)。然而,畜牧业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将饲料养分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只有15%~2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世界人口有可能从1974年的40亿增加到本世纪末的70亿。在这一期间,世界上食物的生产和每年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原文为济经发达,有误一译注)、而人口增长率很大的国家。因此,要解决这些地区食物的严重不足,就必须迅速增加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10日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向、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0,(1):28-28
【路透社华盛顿10月11日电】美国监管部门今天批准转基因棉花供人类食用,由此将出现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新型食物来源,那就是味道有点像鹰嘴豆的可食用棉籽,开发者称这有助于解决全球营养不良问题。按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这一决定,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科学家们开发出来的棉花可作为人类和所有动物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产品生产的出路在于提高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消费者对畜产品安全性的苛刻要求是从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刻开始的,人类社会早期,食物匮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因此,食物的有无(Availability)是人类追求的首要目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数量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食物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最重要的质量问题就是食品的安全性(Safety).食品安全专家认为,消费者的A(Availability)-S(Safety)转变(亦即由追求食物有无向追求食物安全性的转变)是食物发展史的必然趋势.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处于A-S转变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9.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第…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9,(16):60-64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导致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对土地、水和能源日益激烈的影响,以及过度开发的捕捞渔业,使得开发未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可持续的饲料原料迫在眉睫。减少与人类食物资源的竞争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微生物发挥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很快,不需要任何农业用地,使用淡水资源很少,微生物可以在非食物的生物质中产生,比如树木和海藻。微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分别是细菌、酵母和真菌,以及微藻。本文旨在介绍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利用木制纤维类生物质生产酵母和直接从海藻中分离出蛋白质等这些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保障农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