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盐度30和水温20℃条件下,配制钙、镁(1∶3)总浓度A(700mg/L)、B(1100mg/L)、C(1600mg/L,对照)、D(2200mg/L)、E(2800mg/L)的人工海水,研究了5种人工海水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生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观察发现,褐牙鲆幼鱼初次接触高钙、镁浓度人工海水(D组和E组)时产生应激反应,鱼体呈弓形,呼吸频率降低,摄食不积极,适应7d左右恢复正常。经60d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实验鱼食物转化效率(FCE)无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均在90%以上。0~20d时实验鱼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I)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组大于高浓度组,20d后,FI无显著差异(P0.05),40~60d时低浓度组SGR小于高浓度组。各处理组SGR和FI随钙、镁总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实验进行到60d时,低浓度组A的SGR和FI分别为高浓度组E的1.13倍和1.04倍。不同钙、镁浓度对实验鱼的免疫酶活性亦有显著影响。D组实验鱼SOD酶活力和肝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E组SOD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CAT酶活力也低于其他处理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钙、镁浓度通过影响褐牙鲆的摄食而影响其生长,低钙、镁浓度组实验鱼生长较快,高浓度组生长较慢。经60d养殖驯化,除E组外的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过高浓度钙、镁对褐牙鲆的免疫酶活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建议养殖褐牙鲆时应注意避免水体钙、镁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2.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0 033)T2,摄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式为:FR=-5 324+0 719T+(-0 016)T2。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1 5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2 33℃。结论认为,施氏鲟在水温17~26℃都可摄食生长,但在20℃时最适宜;同时证实,施氏鲟最适生长温度要低于其最适摄食温度。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细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相似文献   

4.
细鳞鱼摄食和生长最适水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  相似文献   

5.
在刺参配合饲料中添加6个比例(10%、20%、30%、40%、50%、60%)的甘薯块根粉与甘薯蔓茎粉,测定两种甘薯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仿刺参摄食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薯块根粉中粗蛋白含量为10.01%,甘薯蔓茎粉中粗蛋白含量为5.54%;每100 g甘薯块根与蔓茎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33 g和4.37 g。在30 d的实验期间,投喂添加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仿刺参平均体重随实验时间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10%和20%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组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蔓茎粉的实验组仿刺参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SGR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20%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仿刺参食物转化率(FC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蔓茎粉饲料的实验组FC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实验组仿刺参FC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当甘薯块根粉和甘薯蔓茎粉添加比例分别低于30%和10%时,可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保证并促进仿刺参的摄食与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差异(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饲料转化率(FE)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APD最高,为67.28%,与市售1组的APD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海星棘皮可以较好地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可添加到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用作饲料源。  相似文献   

7.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5.25±0.53)g在不同时间(7、15、25和40d)饥饿处理后再投饵30d过程中的生长参数、基本营养成分及组织RNA/DNA比值的变化。饥饿状态下,螺体水分含量逐渐上升,第15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肪与糖原含量均下降,并分别于饥饿15d、25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肌与肝胰脏中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该组其余营养成分及其它各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RNA/DNA比值除在饥饿40d组肝胰脏中仍较低外均接近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幼螺摄食率(FR)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量、食物转化率(FCE)在前3处理组及特殊生长率(SGR)在饥饿7d与25d组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饥饿15d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40d组尽管FR显著提高,但体重增量、FCE及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饥饿时主要消耗脂肪与糖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量中华倒刺鲃能量代谢和生长能力的差异,在25°C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20、40、100和180 g组)中华倒刺鲃的静止代谢率(RMR);经过为期28 d投喂养殖实验,测定各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效率(FE);并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4~248.1 g)实验鱼的生长激素(GH)水平。随体质量的增加,中华倒刺鲃个体RMR显著增加,单位体质量RMR显著下降;SGR和FR均显著增加;体质量对FE影响不显著;GH水平与体质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3,n=30)。单位体质量RMR与SGR(r=0.586,n=51)和FR(r=0.640,n=5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FE(r=0.100,n=51)关系不显著;SGR与FR(r=0.956,n=51)和FE(r=0.447,n=30)均呈显著正相关;FR与FE(r=0.245,n=30)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小体质量中华倒刺鲃具有相对更高的维持能量的消耗和生长潜能,归因于小体质量鱼具有更高的摄食消化及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评价饲料蛋白水平对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5%、30%、35%和40%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末重(FW)、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先上升,饲料蛋白水平≥35%后,进入平台期。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E)和成活率(S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摄食率(FR)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FW、SGR和FER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幼鱼达到最佳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4.57%~35.37%。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幼鱼蛋白利用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3.61%~34.68%。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可促进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强免疫酶活性。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台湾泥鳅幼鱼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68%~35.37%。  相似文献   

10.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11.
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养鱼供水量和供气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工厂化养鱼池内进水、排水、供气、生物代谢、饵料投喂和有害物质降解的关系,利用的料平衡原理、微生物降解动力学原理、生物能量学原理和养鱼池的水力特性,建立供水量、供气量与产氮率、耗氧率、产BOD率的关系式,提出工厂化养鱼场供水量和供气量的计算方程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比率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影响,构建了曝气比率与ODmax、μmax、Cmax的适配曲线。实验设置0%、2%、10%、20%、30%、50%、70%共计7组曝气比率,在1 000 lx光强和20℃条件下,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小球藻至稳定生长。结果显示,适宜的曝气能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最适曝气比率为20%,过量曝气会抑制小球藻生长;曝气比率(x)与ODmax、Cmax、μmax拟合方程分别为:Omax=170.63x3-231.83x2+84.341x+1.8439(0x50%;R2=0.9850)、Cmax=15.844x3-19.803x2+6.8594x+0.0521(0x50%;R2=0.9285)、μmax=8.1202x3-11.428x2+4.4963x+0.1173(20%x30%;R2=0.8581);50%x70%的关系式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究不同曝气比率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为其优化培养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和保留率 3d间无显著变化 ;实验期间 ,随时间的变化 ,牡蛎对混合液的清滤率变化最大 ,贻贝次之 ,扇贝则无明显著变化 (P >0 .0 5 ) ;如果以摄食率作为指标 ,贻贝在控制赤潮方面的潜力较大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栉孔扇贝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排粪能为 2 2 .5 2 %~ 4 5 .99% ,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 ,低于 3 %。  相似文献   

18.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协迫对其生长及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和吸收氨氮速率均有显著影响.龙须菜在20℃条件下生长较其在10℃和30℃条件下生长快速(P<0.01);营养盐含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龙须菜的生长;营养盐水平越高,龙须菜吸收氨氮的速率越高(P<0.05),但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则呈现出氨氮吸收速率减小的趋势.鉴于龙须菜对氨氮的高吸收能力,可考虑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山西盐池卤虫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沁贤 《水产学报》1995,19(2):172-176
盐度对山西盐池卤虫群体的影响贾沁贤,王贻义,卢敬让,周望舒,杨孟科(青岛海洋大学,266003)(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关键词盐度,卤虫,孵化率,存活率EFFECTSOFSALINITYONARTEMIASINICAPOPUL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