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及时免疫接种,预防兔瘟病春季是兔瘟病高发季节,查看防疫记录,对已到防疫期的大兔必须及时补注兔瘟病疫苗,仔兔到40~45日龄首免,60日龄时做第2次免疫。疫苗剂量大兔1毫升,仔兔首免0.5毫升,防疫期6个月。注意各种疫苗接种后,不能投喂抗菌、抗生素类药,以防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2.
兔瘟病是近几年来从国外传入我国斩一种新病,经研究单位进行调查,诊断和研究结果表明,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家兔急性传染病,病毒性败血病,本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上的各种家兔,从1984年以来,即兔瘟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发生,1985年本病传入我省,1985年5月首先在张家口地区的崇礼县发生,到8月份蔓延至11月个县,发病28万多只,死亡27万多只,死亡率为94.8%以上,到85年9月在承德、保定、石家庄等地区陆续生,现已遍及全省各地,给养兔业造成惨重损失,由于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防治上,而兔瘟疫苗又是防治本病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生产上的急需,我们进行了研制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概述兔瘟病是近几年来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病。经研究单位进行调查、诊断和研究结果表明,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家兔急性传染病,病毒性败血症。本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上的各种家兔。从1984年以来,即兔瘟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发生。1985年本病传入我省,1985年5月首先在张家。地区的崇礼县发生,到8月份蔓延至11月个县,发病28万多只,死亡27万多只。死亡率为94.8%以上。到85年9月在承德、保定、石家庄等地区陆续生,现已遍及全省各地,给养兔业造成惨重损失,由于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防治上,而免瘟…  相似文献   

4.
用纯化的人O型红细胞膜吸咐兔瘟病毒后,分别用超薄切片和负染对兔瘟病毒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在超薄切片上兔瘟病毒的直径为27~32nm,病毒呈六角形或卵圆形,电子致密的髓蕊直径为14~17nm。病毒衣壳由2层结构组成,即壁厚约为2nm的六角形内壳层和由许多纤维状突起组成的外壳层,从负染样品可见兔瘟病毒呈球形,并通过病毒衣壳的外层亚基与红细胞膜表面相连,因此血凝因子存在于兔瘟病毒外层衣壳亚基的顶端。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清醒(对照)、实验性发热、麻醉或人工冬眠状态的家兔对Y8504株强毒兔瘟病毒攻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和在清醒兔的所见相比,麻醉兔对病毒感染的发热应答明显地受抑制,在人工冬眠兔也有某种程度受抑制,但在实验性发热兔出现发热反应的重叠。实验性发热和人工冬眠使感染兔的存活时间延长,而麻醉则使死亡时间明显推迟。并且,所有状态下的感染都是致死性的,从而表明兔瘟病毒所致损害在兔瘟疾病经过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兔瘟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兔瘟的诊断及感染脏器含毒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凝和血凝抑制反应及动物感染实验对惠水送检病死兔进行诊断,确诊为兔瘟。为进一步分析兔瘟病毒的血凝特性,分别用人的O、A、AB、B型红血球和牛、马、猪、山羊、鸡、鸭、鹅、兔、小鼠等不同动物的红血球作血凝试验。结果表明:兔瘟病毒对人的O、A、AB、B型鲜红血球具有较强的凝集作用(HA 4℃时为2^12~13),其中O型红血球凝集最好,HA可达2^13。对人工感染病死兔脏  相似文献   

8.
监测了实验感染兔瘟病兔15例的血清溶菌酶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潜伏期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高于接种病毒前检测出的正常值,以后略有下降,但在濒死期升至最高值,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体温交化与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变化不呈平行关系,体温变化迅速,而血清溶菌酶含量在病早期快速升高到高峰值之后相当稳定。结论是,兔瘟病毒感染兔体能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姜瘟病是危害姜的毁灭性病害,一旦感染姜瘟病,就会迅速蔓延,且无法治愈,造成重大损失。种姜带病是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只有加强对姜种的消毒,消灭吸附在姜种上的姜瘟病菌,才能减少姜瘟病的发生和危害。我们多年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姜种后再种植,都没有发现有姜瘟病的发生和危害,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蚌瘟病是目前危害我国三角帆蚌最严重的疾病。我们于1982年--1985年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蚌瘟病是由某种病毒引起的。同时与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超离心机室一起对三角帆蚌瘟病病毒进行分离、纯化等工作,对其生物学特性也作了些研究。至今巳成功地从三角帆蚌瘟蚌的组织中提取到了病毒,并获得了一些电镜照片,现将有关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害防治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炭疽病、癞皮病,其中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姜瘟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RT-PCR技术快速检测鉴定猪瘟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所有已报道的猪瘟病毒株(HC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BVDV)的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Pa,Pb,Pc。应用RT-PCR技术,引物对Pa/Pb从猪瘟HCLV株,猪瘟Thiveral株,3株猪瘟野毒株都扩增出了预期185bp的片断,Pa/Pc从BVDVOregonC24V株中也扩增出了240bp的片断,而Pa/Pb与牛睾九原代细胞,PK-15细胞,BVDVOregonC24V株均无反应,Pa/Pc也不与所试验的5株猪瘟毒株反应。采用多重PCR可以从同时含有HCV和BVDV核酸的样品中扩增出各自的特异性条带。针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特异性插入序列。设计了引物Pr,Pra,Prb,可以从HCLV细胞毒或用HCLV人工感染的兔脾组织毒中扩增出预期200bp的片断,而Pr,Pra,Prb与猪瘟Thiveral株和3株猪瘟野毒株均不反应,通过含毒量梯度试验,得出了RT-PCR可检测猪瘟病毒量的下限为200RID或200TCID50。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在临泉县单桥镇任楼村种植大户生姜栽培区,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发病率都低于5%,用松脂酸铜、喹啉铜及克菌丹+芽孢杆菌的试验效果差异不显著,发病率为6%~8%之间,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不如氯溴异氰脲酸的效果。由此可见,采用氯溴异氰脲酸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优于其他国内现有药剂,并通过试验初步总结出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兔瘟兔瘟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迅速等特点。近几年在养兔密集地区已注射兔瘟疫苗的兔群,仍时有慢性兔瘟发生。临床表现为食欲废绝、头抵笼底、流涎、四肢瘫软。病理剖检可见胸腺水肿、出血及肺部淤血、出血。治疗方法:采用兔瘟疫苗皮下注射,大兔3~4毫升,小兔2毫升,每天注射1次,连用3天,治愈率95%以上。二、兔传染性鼻炎该病是多发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容易复发和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多以继发其他疾病而引起家兔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的瘟病防治浙江水产学院朱建华三角帆蚌瘟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嵌砂样病毒所引起,常在夏秋两季蔓延。江、浙一带每年5~6月份和9~10月份(水温21~26℃)为蚌瘟病流行季节,来势凶猛,死亡率甚高。-、发病症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瘟病,发病初期病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兔瘟病毒对兔血管内皮细胞的致病性,建立兔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采用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获得兔子血管内皮细胞,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并对细胞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和CD34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消化法分离的细胞20 h左右贴壁,约1周长成单层,纯度较高;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两周才开始...  相似文献   

17.
从出生到断乳这一阶段的幼兔称仔兔,一般需30~45d,该时期的仔兔身小体弱,十分娇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死亡。该时期是养兔成败的关键。为提高仔兔成活率,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颗粒饲料在养兔业上的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制成颗粒饲料后饲喂家兔无论从饲料报酬还是饲养成本等方面都优于相同配方的粉料,所以不少兔农,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兔场,都不惜投资购置颗粒机进行加工,若一时买不起颗粒机的兔农,也会去加工点请人代为加工。那么饲喂颗粒料到底有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广大胡椒种植户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胡椒瘟病的危害,结合实践,特提出胡椒瘟病与水害肥害的区别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临泉县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艳秋  吴培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92-192,194
阐述了姜瘟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其主要传播途径,从农业和化学防治两方面介绍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临泉县姜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