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莉 《陕西林业》2005,(1):20-21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我省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退耕还林总面积2736.8万亩,其中,退耕地13361万亩,宜林荒山14007万亩,涉及退耕农户164.9万户。几年中,遍及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及1675个乡镇。退耕还林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文件、技术资料非常广泛、非常重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能否将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完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2000年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在16个省辖市的74个县(市、区)全面展开。省政府参事室去年上半年专门组织胡运生、纪好勤和我三位参事到信阳、南阳、濮阳、安阳、鹤壁和洛阳等市进行了退耕还林工作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外地的经验,对进一步搞好我省退耕还林工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农民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文章从退耕还林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民增收之路更加广阔,显著改善工程区生态面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退耕还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退耕还林工程 开始全面启动 全国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决定,2002年我国将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4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993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先行试点以来,共涉及20个省(区、市)400个县,5700个乡镇,2.7万个村,410万个农户,1600万农民。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245.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5.
赵红  孔忠东 《森林工程》2003,19(4):14-15
本文结合作者对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体会和MIS的实际开发经验 ,重点从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退耕还林工程与MIS的最佳融合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MIS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开发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有关规定,退耕还林后,经检查验收合格,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验收证明,分一次或两次兑付退耕还林款项。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计划、财政、林业等多个部门。而且工程建设面向的是广大退耕还林户,在工程管理上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公示、兑现等诸多环节。所以,在退耕还林资金的兑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几个主要矛盾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几个主要矛盾,即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退耕还林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矛盾,退耕还林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矛盾,退耕还林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矛盾四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这些矛盾存在的原因及制约退耕还林工程的机理,探讨了解这些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牛营子镇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04年底全镇共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8028.7亩,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24107.7亩,荒山荒地造林3921.0亩,涉及全镇13个行政村中的9个行政村,总退耕户3505户,是喀喇沁旗18个乡镇中退耕任务量最多,完成任务较好,受到旗政府表奖的乡镇。几年来,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效、经验及做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认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目标应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省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2002年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截至到2011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工程造林2741万亩,工程涉及全省11个社区市、165个县(市、区)、218万退耕农户、800多万农民。2010年,全国退耕还林十年总结大会上,我省被国家林业局评为退耕还林先进省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3年造林树种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以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树种选择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原料林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基地规模急剧扩张弊端凸显。各种因素正在干扰项目的运作及增加经营目标实现的难度,影响项目建设的风险在加剧。理性应对项目风险的挑战,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投资者长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尹平 《四川林勘设计》2005,(3):36-39,46
四川省在我国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开始,随着天然林采伐的停止。四川省的人造板产业遭受了全面的原料危机,绝大部分人造板企业纷纷停产、关闭。禁伐近六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四川省的人工林和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以非规格小径材为主体的木质原料供应来源,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禁伐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在于发展原料生产。增加原料供应,开发新的原料种类和来源。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省关岭县案例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工程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进行退耕前后的比较分析,结论是工程区的资源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丽江市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及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市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复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丽江市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存在天然林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森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林区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藉此提出了落实工程目标责任制;加快森林植被恢复进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妥善安置职工就业,切实保障林农利益;落实属地责任,逐步推进林区改革;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等天保工程二期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在溆浦县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后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程管理、后续产业规划发展等。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项目背景、实施情况和补偿标准进行分析,认为应该以农村退耕还林(草)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退耕还林补偿的标准,提出了优化退耕还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完善耕地和林地的流转制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澜沧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规模、布局,林种与树种结构,造林模式,造林质量,产业培植与发展以及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农户生计与工程成果巩固等情况。对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后续产业发展滞后,退耕成果难巩固,工程管理有漏洞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了落实林权,延长补助期限,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工程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自1998年相继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区的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工程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地方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报告针对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政策缺位、资金安排缺项或不足、返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弥补缺位政策,调整工程预算项目,修正资金配套方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看待林农间种等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工程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自1998年相继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区的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工程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地方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报告针对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政策缺位、资金安排缺项或不足、返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弥补缺位政策,调整工程预算项目,修正资金配套方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看待林农间种等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延边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成功地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与政策的相关性相统一的标准,选定了森林覆盖率变化、森林蓄积量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天然林面积变化率、水源涵养量变化、水土保持面积变化、湿地面积变化、固定温室气体量变化和释放氧气量变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