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园林艺术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否关系到整个园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没有内涵的园林其功能仅仅是一片绿地,不能给游人以更高水平的艺术享受,不能算作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分析园林艺术文化内涵的表达方法,使从业者有所借鉴,或能提高园林的艺术水平,也可使游人提高自己对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永刚 《农业考古》2012,(3):194-196
汤显祖纪念馆是一座纪念性园林,本文针对这一特殊性质,把汤学文化和园林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在园林主题、园林空间意境、园林艺术造景、园林配景等规划设计中充分融入的汤学文化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园林中,园林建筑指的是建造在城市绿化区域和园林内部的,可供游人观赏和休憩的建筑物。常见的园林建筑有榭、轩、亭、楼、舫、台、廊、阁、厅堂等。园林建筑能够提高园林的艺术水平和档次。本文就此对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极盛时期,不管是造园艺术水平还是造园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潮,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清王朝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高潮的同时,也为现代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回顾和分析清代的历史,探讨了清代中国园林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对中国园林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西园林艺术作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作者通过对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中西园林艺术比较,分析了中西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以及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园林文化是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秦皇岛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秦皇岛园林作为秦皇岛文化的载体,呈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秦皇岛园林文化不仅表现在以丰富的传统文化、滨海文化为主体,而且融入了体育奥运文化、生态文化和高科技文化,具有特征突出的多元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开发秦皇岛园林文化方面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和滨海文化的主体特征,更多地体现体育精神,加强秦皇岛生态园林建设和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文化的渗透,中外文化交流随之深化,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日文化的交融,造就了中国园林艺术在日本生根发芽,从而形成独特的日本园林艺术。反观日式园林对中国园林,尤其是中国现代园林在设计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日式园林在中国园林的设计与应用两方面来浅析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俄园林由于中俄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同属于世界园林艺术.本研究拟用比较的方法对中俄古典园林艺术、特别是中国明清园林与俄罗斯十八世纪古典园林进行研究,目的是促使园林工作者了解双方的优良传统和存在问题,借鉴俄罗斯园林的长处,为我国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肖雍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3-20625
解析了园林与文学的概念,从园林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出发,通过园林表现形式、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以及游人赏景角度分析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在表现形式方面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在造景手法方面突出了文学在借景、抑景、题景、点景中的应用;分析了游人赏景中的"观"、"品"、"悟"的文学,指出园林设计应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特色;强调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应突出不同的文学韵味;根据游客心理,体现园林景观的文学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园林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金英 《吉林农业》2010,(11):188-188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来的瑰宝,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结合绿化实际,从造园技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的影响现代园林如何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博采众长,摒弃传统思想的某些束缚的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和园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园林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树具有园林植物的特点,在园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地位价值的论述及茶树在园林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为研究茶树在绿篱、观赏植物、盆景、行道树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结合统一的应用是现代茶园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茶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内在联系,介绍了茶树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而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艺术更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直到今日也是指导城市园林建设的宝贵思想。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建设公共园林游览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笔者特意截取几个唐代著名的公共园林景观,通过对唐代公共园林景观的梳理,指出了这些建设思想对于现代条件下的公共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园林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于园林文化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园林文化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的学科。园林具有生态、景观、文化三个属性。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古典园林走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加入时尚的元素,结构现代文化,体现当代科技带来的新的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5.
陈连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2-12943,13013
在解读《道德经》的基础上分析了"道"的内涵,强调其是道家最基本、永恒、超越物质存在的宇宙法则,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指出园林艺术是时-空综合的艺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其哲学思想是园林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神仙信仰"等道家思想以及道家辩证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为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美的艺术精神、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以神仙和仙境传说作为设计蓝本的特色找到了思想根源,也解析了园林艺术中有无、虚实、内外、大小、高低、抑扬、疏密、藏露等对比手法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不谋而合,突出了"境生象外"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核心内涵的意境魅力,强调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园林空间组织以及空间引导和暗示、布局形式、景观节点的布置、园林植物配置等常用手法,使得中国园林更具有含蓄性和趣味性,更具东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境生象外”的意境魅力。意境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文章分别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官感知所体会的不同意境以及园林要素(山石、水体、建筑等)不同处理的艺术手法上进行分析,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式园林风格作为近现代出现发展的一种风格元素,它是中式风格中的优秀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融糅,在带有中式元素的同时不乏现代人所需的精神。本文将简述新中式风格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对现阶段新中式风格园林艺术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将提炼新中式园林的相关理念,发现新中式风格园林在应用的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文化,经济,艺术特点等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对新中式园林的应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对广州清华坊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新中式风格园林艺术在应用中的优缺势,以及解决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为新中式风格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哲学思想的智慧,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经常应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增加了现代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该文就传统造景手法中的主景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分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作出了分析,以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水又称堪舆、相地,风水文化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对中国园林艺术产生了深的影响。介绍了对风水的认识,并从园林选址、建筑朝向和园林绿化3个方面分析了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