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康成 《水产科技》1998,(5):9-10,8
高位池养虾是我市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对虾养殖新模式。所谓高位池养虾,就是提高水位养虾,在海水高潮线以上的沙滩建造养殖池开展对虾养殖。其最大特点就是养殖池建在海岸线以上的沙滩上,不论高潮、低潮都能把池内水体排干,因而有别于传统的滩涂围垦挖池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下旬,作者赴广东省徐闻县和海南省三亚市,对我国新兴的高位池对虾养殖进行了实地考察,现报告如下。所谓高位池养虾,就是在高潮线以上1~2米高度的海岸上,兴建小型精养池,进行充气式高密度养虾。由于高位池地势高,不受潮汐的影响,随时都可排干池水。高位池不但清池、排水方便,而且可避免台风及风暴潮的危害。是一种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的养虾模式。高位池养虾,最初是由广东湛江市广泰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1994年,他们投资180万元,在广东徐闻县大洋镇开发建成4口高位养虾池,总面积92亩,创办了南门高位池养虾…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养虾业发展很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传统低位池22万亩,高位池9万亩,共31万亩。2004年对虾产量6.3万吨,占广东产量20%,占全国产量10%。湛江养虾业成为全国主力军,成为广东海洋经济领头羊。养虾业是我市支柱产业和亮点经济,解决相关产业链60多万人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了更好使我市养虾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势头,必须解决好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制约,以自繁自育的SIS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海水高位池养殖系统及其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高位池养虾高产技术生产性研究,以探析高位池养虾的适宜条件与高产技术。试验在6个海水高位池中进行,放养公司自行培育的青年虾(平均规格25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经80d左右饲养,平均单产3.65kg/m^3(3.29~4.14kg/m^3),平均成活率94.29%(92.52%~95.91%),饲料系数0.89。结果表明,海水高位池系统不仅适合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还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罗凯 《水产科技》1998,(6):8-10
徐闻县南门养殖基地于1994年始搞高位池养虾,开创全国之先河,并取得很大的成功。尔后,在仅两年的时间里,这一技术便在整个湛江市推广开来,现全市高位池养虾面积已近4000亩,且普遍获得成功,有的亩产已超500公斤,亩值已超3万元,均是常规虾池的8倍以上。它的成功表明,资源重组在发展海水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12,(12):47-48
今年以来,汕尾市甲东、金厢、大湖、捷胜镇等地利用沿海荒沙滩、沙坡地新建高位池养虾面积1300多亩,对虾养殖的热情继续高涨。采用高位池高密度精养对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一部分虾池搭建了防冷冻大棚养殖等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全市对虾精养殖面积已达到8万多亩,1-10月份  相似文献   

7.
“1200斤。”当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军告知公司高位池养殖向虾亩产量的时候,记者非常吃惊。对于高位池养虾来说,这个产量确实较低。  相似文献   

8.
高位池养虾亩产万斤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崎沙村的养殖规模并不大,但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远近闻名。杨长美是当地养虾能手.据说几乎年年有钱赚。  相似文献   

9.
最近,台山市40hm^2高位池已正式投放虾苗养殖,拉开了该市高位池养虾的序幕.从而填补了该市以往没有高位池养虾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围塘塑料大棚对虾精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虾围塘精养高产的养殖产量相当高,比如南方“高位池”对虾养殖单茬亩产可达1t,一年二茬养殖或一年三茬养殖的亩产可达2t-3t,但是,全国围塘对虾养殖仍以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为主,年最高对虾平均产量也只有150kg/亩。其主要原因为:池  相似文献   

11.
SPF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红 《河北渔业》2013,(12):37-39
<正>SPF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是近年来漳州市率先推广的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具有产量高、效益好、后劲足、污染少等优点,且节约了土地资源,有效保障南美白对虾产业增长后劲。近年来已推广SPF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面积400 hm2以上,平均单茬产量57 960 kg/hm2。南美白对虾高位池产量较广东、海南等省份要高得多,单茬产量可达45 00052 500 kg/hm2,有的甚至超过75 000 kg/hm2。同时结合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区域重大)《凡纳滨对虾产业化健康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全国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的对虾养殖产量在增加。特别是海南的对虾养殖业于1997年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主要是推广斑节对虾高位池的养殖模式和低位池健康养虾技术,高位池养虾水面由1997年初的近百亩发展到1999年的近万亩,低位池养虾7万亩。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对虾的病害也逐趋严重,在海南的发病率达60%—70%。根据近两年我们的调查和实践,对斑节对虾暴发性疾病防治技术提出如下探讨性意见。 一、诱因分析 (一)外因 1.海区环境受污染,由于局部地区盲目追求高产量,采用高密…  相似文献   

13.
红海湾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海湾海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高位池养殖,养殖面积3.6hm^2,虾苗规格0.7-1.0cm,投苗量336万尾。养殖周期95-113d,商品虾规格15.2-20.0g/尾,成活率60.9-80.1%,饲料系数1.25,产量39440kg。  相似文献   

14.
钟合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35-35
养殖南美白对虾,各地养殖实践经验很多。放养密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的产量。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吴琴瑟教授研究。归纳各地的经验认为养殖产量1,000kg/亩以上,规格60尾,kg左右,高位精养虾池。配套设施较好的,放养南美白对虾苗10-12万尾/亩;半精养虾池需看养虾池条件、产量与规格、设施等综合考虑,每亩放苗量3~8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2—2004年在长春镇介石村进行了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成试验。通过池塘选址和建设、清池消毒.基础饵料培养.苗种选择放养.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年来,用3.75hm^2的试验池,平均布苗密度160万尾/hm^2,每茬虾经过3—4个月饲养,成活率达78.5%、商品虾规格为77—95尾/kg.饵料系数1.21.共获商品虾54230kg.创产值1103440元,盈利(未扣除同定资产投资)453440元,平均单位面积产量14461kg/hm^2,利润达12.09万元hm^2/茬。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2015年宿迁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35万亩,产量2814吨,初步形成了小龙虾池塘单养、鱼虾套养、藕池套养、蟹虾套养、稻虾套养等多种不同养殖模式。其中莲藕塘套养小龙虾养殖模式因具有藕池利用率高、管理较为容易、立体生态、藕虾产量高、养殖效益明显等优势,近几年发展最快,不少藕池套养小龙虾养殖户纯收入达4000元/亩以上。沭阳县陇集镇李爱龙养殖户2015年利用155亩进行莲藕套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湛江市积极开发高位池养虾。到上半年止,全市高位池养虾已由1994年的几百亩发展到1万多亩,开展高位池养虾的乡镇由2个发展到18个。高位池养虾主要有如下优点: 1.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控制虾病发生。高位池养虾由于虾池建在位置较高的沙滩上,在放苗前能将池水排干,通过药物清洗池堤池墙污渍,将池底污泥全部清除干净,再经过一段时间晒池杀菌,可以有效地堵住病源,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同时,抽水时水体过滤,清除了海水中有害生物和杂质,优化虾生长环境。 2.实行封闭、半封闭放养,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过滤清洁后进入养池的水体,在投苗前,可以经  相似文献   

19.
罗凯 《水产科技》1995,(5):8-10
徐闻县南门养殖基地是国营防护林场、大水桥农场和徐闻广泰实业有限公司于1994年共同投资创办的股份制企业。该企业搞高位池养虾,开创全国之先河,并取得很大的成功。1994年6月建成虾池32亩,当年放养,收获对虾9600公斤,产值48万元;亩产300公斤,亩产值1.5万元。1995年,虾池面积扩建到98亩,放养92亩,  相似文献   

20.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一种养殖方式,广东、广西、海南高位池较多。南美白对虾是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1999年台湾的吴进山博士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亲虾在海南万宁海水种苗基地育苗成功。生产出大量虾苗在海南、湛江等地大规模养殖获得高产。特别是高位池养殖更加理想。我国南方发展高位池养虾迅速,尤其是海南省发展最快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