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国华 《甘肃农业》2005,2(8):11-12
农村公共品短缺,不仅是抑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素质改善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并讨论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它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正当权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产生根源,探讨了从农村就地转移、跨地区转移分流、国外劳务输出三个层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途经;并从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技能培训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险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推进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的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缺乏完善的社保资金筹措机制、社保制度亟待完善、农业保险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探索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借助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和直接补贴等手段,保证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邓莉  冉光和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26-8730
将统筹城乡纳入"三农"框架中的3个层面进行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的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在上述框架下探讨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资本投入和流向偏离"三农"是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业投入不足、农村投入不合理的直接诱因,而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财政金融政策的不合理。据此,提出了创新财政政策和金融制度等制度举措。  相似文献   

7.
农村科技工作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科技工作机制的创新。南平市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不仅是农村科技工作机制的创新举措,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农”政策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危。针对大连市农村的实际.就关系“三农”的几个政策性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04-205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制度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制度与制度创新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指出了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和城乡分离的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经济理论和成功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13,(12):66-69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山西晋中的左权、榆次等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破解“三农”问题上大胆创新,首创并成功实践了生态庄园经济这一新模式,使之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农业转型的希望,农村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