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参茎基腐病镰孢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党参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 sonali)和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其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均可引起党参茎基腐病,其中尖孢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2种菌。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对3种镰孢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同时3种镰孢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苦瓜枯萎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1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3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进行了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苦瓜有明显致病性,不侵染其他测试的瓜类,证明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dicae Sun & Huang)引起。  相似文献   

3.
盾叶薯蓣茎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起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茎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病原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伤口是病原的主要侵入途径,该菌是否为尖孢镰孢菌的新的专化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甘薯茎线虫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它危害性强,传播速度快。它在苗床期,大田期和贮藏期都能侵染危害,但主要侵染薯块。受害的甘薯外皮褐色,发青,有龟裂纹,块轻,有的薯块外表无异样,只是内部糠心。该病不但影响甘薯的品质,、而且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甘薯茎线虫病是由一种寄生性茎线虫侵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菌及种类,于2020年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临沂市兰陵县等采集发病大蒜植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Blast同源性分析,利用MAGE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芳香镰孢菌(F.redolens)、木贼镰孢菌(F.equiseti)是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对比4种镰孢菌对大蒜根腐病的致病性发现,分离出尖孢镰孢菌的植株根腐病最为严重,可见尖孢镰孢菌是大蒜根腐病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结果可为大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防治及大蒜——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闽粤桂主产区的巴戟天茎基腐病株中,分离并选用有代表性的9个茎基腐病单孢菌株。盆栽致病性测定表明,这9个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通过PSA培养基、麦粒培养基、米饭培养基等培养试验,观察到9个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状态、颜色,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形态、大小和形成方式等基本相似。经鉴定,本病原菌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 ex Fr.)美丽组(Section Elegans Wr.)的尖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7.
枯萎病菌和根结线虫对黄瓜复合侵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a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6方根结线虫(Meloiddogyne indcoginta)、爪哇根结线虫(M.jau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9.
自东北三省蔬菜大棚内采集38株未嫁接黄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76株镰孢菌,根据形态鉴定,确定属于6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占82.18%,木贼镰孢(F.equiseti)占9.31%,腐皮镰孢(F.solani)占4.52%,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占2.93%,串珠镰孢(F.moniliforme)和锐顶镰孢(F.acuminatum)分别只占0.53%。从辽宁省采集的8株长势弱的嫁接黄瓜植株根茎上分离到20株镰孢菌,分别为串珠镰孢(8株)、尖孢镰孢(7株)、半裸镰孢(4株)和木贼镰孢(1株)。  相似文献   

10.
茎尖采摘次数对叶菜型甘薯薯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0~7次8个茎尖采摘处理,采摘时间间隔为10 d,分析了茎尖采摘对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产量与茎尖采摘次数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对薯块的8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烘干率及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Vc的含量都随着茎尖采摘次数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进行第1次茎尖采摘时就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在茎尖采摘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且高于对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在此时出现了1个反弹.因此,对于叶菜型甘薯品种,采用3次茎尖采摘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兼顾薯块产量,并具有薯块品质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对感染蔓割病甘薯活性氧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芽孢杆菌菌株25-6、25-9为材料,研究了通过接种芽孢杆菌提高甘薯对蔓割病保护酶系统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菌株后,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含量下降,同时甘薯叶片的MDA含量也降低,植株的活性氧保护酶系统代谢水平提高;但处理组的甘薯叶片活性氧保护酶系统代谢水平下降.说明接种芽孢杆菌可有效增强甘薯抵御蔓割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重要作物萎蔫病病原镰刀菌(Fusarium)种类的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三个地区七市县5种作物上采集的5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鉴定出1个种,其中5个茼株均属于镰刀菌属美丽组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5种作物病原镰刀茵种类如下:辣椒、甜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番茄枯萎病菌(F.oxysporum)、芝麻枯萎病菌(F.oxysporum)、甜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13.
双抗性甘薯新品系的抗病力鉴定和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甘薯青枯(瘟)菌和蔓割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选育出高产、优质的双抗性甘薯新品系"97-10"和"99-12"。多年多点室内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97-10"和"99-12"对青枯病和蔓割病的抗性均达抗至中抗水平,均高于福建省当家品种"金山57"和蔓割病抗病品种"福薯2号"的抗性,更大大高于对照品种"新种花"的抗性。"97-10"和"99-12"的早薯平均产量分别为47.88和47.39t/hm2,晚薯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5.57和28.59t/hm2,分别比"新种花"提高132.5%~176.5%和130.4%~209.1%。  相似文献   

14.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几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蔓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甘薯蔓割病菌的室内抑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之间抑菌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四霉素的EC50最小,为326.240mg/L,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对甘薯蔓割病菌的敏感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6.
甘薯干裂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福建漳州田间发现一种甘薯病害,根据病薯症状将其定名为甘薯干裂腐烂病.经鉴定该病害是由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与甘薯拟茎点霉(Phomopsisbatatae)2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复合病害.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等对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甘薯块茎和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Mg、Fe、Mn、Zn、Cu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绝大多数比甘薯块茎或常见蔬菜高,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均是价廉物美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9.
贵州甘薯地方品种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的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地方甘薯品种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产量、烘干率、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特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甘薯资源品种;从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看,紫云红心薯、凯里板栗薯的各项指标较好;从鲜薯产量看,道真白皮苕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山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的鉴定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文山三七药材基地感染根腐病的三七组织获得分离物,并对其进行培养和纯化,并运用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进行病原菌回接感染,得3株致病明显的菌株,后对此菌株进行生物学和18S-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及室内药效防治。结果表明,此3株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甲基硫菌灵、根康、多菌灵对茄孢镰孢菌、尖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可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引起的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