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苹果重茬病又称苹果再植病,是指苹果园刨除老树后,在原地栽植新苹果时,新植树根系发育不良,幼树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的现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苹果产区。据报道,英国有50%的苹果园发生重茬障碍.波兰发生苹果重茬障碍的果园占60.7%,美国华盛顿州调查的17个苹果园中有14个果园发生重茬反应。烟台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优质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甘肃、山西等8个省份,截至2015年全国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 460余万亩。苹果主产区果树多为上世纪90年代栽植,很多果园都是树龄15年以上的中低产老果园。针对近年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品质量较差、效益低的情况,提出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果实和枝条的重要病害,为害果实造成烂果,为害枝条严重削弱树势,严重时造成死枝死树。苹果轮纹病在高温多雨地区发病严重。2001年,烟台地区苹果轮纹病大发生,一般果园烂果率在30%~50%,部分果园甚至绝收。1999年陕西岐山县‘红富士’苹果轮纹病烂果率一般在20%~30%,管理粗放的果园达50%~60%。本文综述了有关轮纹病的研究结果.为轮纹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辽阳市从1998年开始推广栽植‘寒富’苹果,目前全市‘寒富’苹果总面积达2100hm2,其中新建果园占50%,年产量2.5万t左右。近年来,一些老果园的‘寒富’苹果树相继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优质果率下降及树势衰弱、腐烂病严重、结果期缩短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静宁县苹果园规模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期进行了3次集中栽植,目前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果园品种老化,树体老化衰弱,果园郁闭现象突出,已严重地影响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6.
1998年秋季,陕西关中和渭北旱原南部广大果区,苹果烂果病暴发流行,眼看着丰收在望的果实一批批腐烂,许多果园损失达50%以上。树上生斑点,地下落满园,辛苦采回家,还是不停烂。 那么,苹果烂果病为何这般严重呢? 1 栽培管理上的失误 由于过去建园时栽植过密,无论关中还是  相似文献   

7.
‘98陕西苹果,梨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及’99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98年苹果、梨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 1.1 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如梨黑星病从省东到省西酥梨栽植区约15万公顷大面积严重发生,受害叶片达50%,果实发病轻的30%,重的达80%以上。苹果轮纹烂果病在乾县、兴平等地富士园果实发病率平均4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甚至毁园。苹果红蜘蛛、梨花网蝽在关中灌区果园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8.
防治红富士苹果轮纹烂果病的措施红富士是山东省诸城市的主栽苹果品种,目前全市8年生以上成龄果园有4200hm2(公顷),多采用中密度乔化栽植,总产0.8亿kg,平均每666.7m2收入3000余元。但是,近年生产上轮纹病烂果率达35%—40%,全市每年...  相似文献   

9.
烟台市苹果面积达15.3万hm~2,产量240万吨。2001年,苹果轮纹病发生严重,一般果园烂果率在30%~50%,部分果园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 ,适合发展苹果生产。栽培面积已达 8万 hm2 (公顷 ) ,是全国苹果主要产区。因受地理、环境条件影响 ,苹果病虫种类多 ,危害重。目前 ,该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苹果病虫主要有叶螨、蚜虫、金纹细蛾、蛀果害虫和轮纹烂果病、早期落叶病。其中苹果蛀果类害虫在 80年代、 90年代中期经过大面积的综合治理 ,得到了有效控制 ,虫果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 ,但自 1997年以来 ,以桃小食心虫为主的蛀果害虫再度猖獗 ,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经全面调查 ,受害果园虫果率一般为 15%~ 2 0 % ,偏远地区、管理粗放的果园 ,虫果率高达 50 % ,…  相似文献   

11.
<正> 承德县山咀村南山果园地处荒山坡,于1967年建园,栽植苹果51亩,共964株,品种为国光、金冠和元帅,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结构不良,无水源条件。由于缺肥少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导致树势早衰。据1985年调查,由于山楂红蜘蛛和早期落叶病的为害,早期落叶60%,虫果率30%以上,总产量徘徊于1-1.5万公斤之间,一二级好果率仅30—40%.自1986年开始,在完善承包责任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承包制度,制定了管理技术措施,从而调动了承包户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水平,使低产果园得以改造,苹果产量逐年提高。51亩的年产量从1986年的1—1.5万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5.75万公斤,改变了低产质劣的面貌,提高了经济效益。在1989年的百果园竞赛评比中名列第二,同时国光苹果被中央农业部评为优质果品。  相似文献   

12.
<正>临猗县苹果树种植面积4.67万hm2,年产苹果15亿kg。现有苹果树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栽植的,采用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多数果园株行距为(2~3)m×3m,平均密度在1 000株/hm2以上。随着树龄的增加,果园逐渐密闭,通风透光差,腐烂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树体衰弱、成花困难、果品质量下降、果个小、着色差、口感不好、果业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了砍树毁园  相似文献   

13.
苹果锈果病是当前我县苹果树的主要病害。随着树令进入结果阶段,锈果病病症逐渐显示出来,并且蔓延很快,发病迅速。这种病一直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所以不少果园已将病株刨除,如大南宋大队两年内刨了十五株九年生树,对今后苹果发展和产量增加影响很大。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九年对锈果病发生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前烟台地区樱桃园栽植的大樱桃主要以红灯、大紫、斯坦拉、拉宾斯、水晶等品种为主,这些果园因树龄老化、病虫危害、气候等原因,大樱桃不仅果个小、产量偏低,而且死树现象严重,直接影响果农效益,必须更换新品种进行老果园改建。由于连作障碍,又必须进行3~5年的土壤轮作,再加上新建果园结果还要再等4年多的时间,对目前老龄化的果农来说难以接受,多数果农放弃了老果园改建。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苹果产业最发达省份之一,目前的结果园中许多都是上世纪80年代大发展时期建立的,至今已逐步进入淘汰更新阶段。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和果树上山下滩的政策,决定了老果园的更新,绝大部分会继续在原地进行。这样连作重茬障碍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难题。研究表明,重茬的作物通常表现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在苹果上表现幼树长势弱,成园不整齐,病害发病重,结果后易早衰,产量较正常苹果树减产20%。30%.并降低质量,严重影响果园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栽植苹果已有60多年,而大规模栽植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95%以上为乔砧树,行株距4 m×3 m,树龄大都20年生以上。当前盛果期果园普遍存在株间交接、交叉、密闭,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光照恶化,腐烂病严重,果园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为了提升这些果园的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推广应用‘红富士’苹果提质增效改形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1改形对象密度较大、光照恶化的果园乔砧园666.7 m2栽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今年苹果价格回升,果园效益比较稳定,有不少果农对栽植苹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栽植苹果,要根据目前的形势选择适宜发展的品种,更重要的是要选用矮化苹果苗。目前正推广的矮化苹果  相似文献   

18.
大石桥市官屯镇位于营口市北部,1月份平均气温-10℃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几次果树冻害使85%以上的苹果园受到严重损害,红富士苹果所剩无几,大部果园不是死树就是缺枝少杈,广大果农对今后能否栽植苹果树提出质疑。通过对受冻果园的广泛调查,冻害与品种的抗寒性有关,但更为主要的是与果园综和管理关系更大。我镇建的苹果试验示范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矮化砧富士苹果树体小、结果早、丰产快.近几年来,在沙碱薄地上栽植面积较大,但有些果园的果树只结了2、3年好果,就出现了树势早衰的现象,主要表现是:中干衰弱,主枝头下垂,新梢短,细弱枝多,叶片小而薄,果实个头小,着色差,汁少味淡口感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田家大队位于莱西县大沽河上游,地处丘陵坡地,1967年后栽植苹果99亩、梨树7亩,十几年来由于对果品生产重视不够,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管理粗放,致使树弱多病,结果晚,产量低1981年106亩结果园,产果品16万斤,收入12500元,平均亩产1509斤,亩收入118元。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栽苹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