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川单13号,组合为478/18-599,四川农业大学玉米所选育,2001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平丘区玉米杂交种区试对照种。为确保杂交种纯1抉选最优的自交株其作法是以它的双亲478和18-599互为测验种,在选株自交的同时,用其花粉与对方测交,我们各自编号自交了350穗,遂得50个自交果穗和相对应的测交种,经过精选各保留了30个自交穗及其相对应的测交种。自交果穗的种子予以保留,测交种进行田间鉴定,抉选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478和18-599自交株,供生产育种者种子之用。2单穗繁殖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在抉选的478和18-599最佳自交植株中,提取…  相似文献   

2.
马淼  范俊峰  李静 《种子》2006,25(6):62-63
本文以沙生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自交与异交植株的种子为实验材料,测定了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时间及种子萌发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自交株种子的萌发时间推迟,萌发率显著降低,但自交株种子的重量却明显地高于异交株。这一方面体现了自交衰退对两种独尾草繁殖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种独尾草的自交繁育机制有助于增加单粒种子的重量,提高了种子发芽及幼苗成活的潜力,这可能是独尾草对自交衰退机制的一种有效补偿,在保证物种的种族繁衍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劲松 《中国种业》2013,(Z1):53-53
玉米杂交种晋单6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型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09013。1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品种选育过程1.1亲本选育、特征特性母本变长28 2002年从长城种业的长城024杂交种中选出2株自交苗,同年冬天在海南加代自交,其中1株自交苗表现较好,经南北多代自交,整齐一致;生育期124d,株高235cm,穗位高,穗行数行,秃尖小或无秃尖,穗长,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常发现F1群体中出现同品种母本的自交株,这些自交株从何而来呢?据多年观察是制种田母本弱株所致.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王甲生,1982年在田间发现一株簇生型南瓜。该南瓜植株没有明显的主蔓延伸,分枝多头生长,分枝茎蔓长约20厘米左右,经过连续4年自交选育,簇生性状已得到稳定。簇生型南瓜露地直播,株、行距均为70厘米,每  相似文献   

6.
赵建华 《种子科技》2002,20(4):235-236
1 种株的培育甘蓝的种株要在低温下通过春化才能抽薹开花 ,所以必须在前一年秋天培育种株。由于一代杂种的亲本都是经过多代自交选育成的 ,抗逆性较差 ,最好适当晚播 ,采用半成株法留种。半成株留种有几个好处 :一是播种期适当晚些 ,能减少苗期病害 ;二是种株包球不实 ,有利于贮存过冬 ;三是种植生长旺盛 ,种子产量高。但播种期也不能太晚 ,否则苗子太小 ,影响选种 ,甚至不能通过春化 ,影响开花结实。中熟、中晚熟品种的自交不亲和系可在 7月中旬育苗或 8月初直播 ,早熟、中早熟品种的自交不亲和系一般在 8月上旬育苗或 8月2 0日前后直播。…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王甲生,1982年在田间发现一株簇生型南瓜。该南瓜植株没有明显的主蔓延伸,分枝多头生长,分枝茎蔓长约20厘米左右,经过连续4年自交选育,簇生性状已得到稳定。簇生型南瓜露地直播,株、行距均为70厘米,每亩可种植1500株左右。下种后50天  相似文献   

8.
该品种是由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种子公司于1998年以自交系Q1261的变异株经多代自交稳定系G3为母本,以自交系E28的变异株经多代自交稳定系南4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于2002年冬季于海南测配育成。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富友16。该品种突出特点是结实性好,耐高温能力强,稳产、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枸橼C-05是抗溃疡病的柑橘种质资源,柠檬是枸橼的后代,其自交后代可能继承枸橼的抗性基因。为分析柠檬自交群体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感性规律,本研究建立了433株的‘尤力克’柠檬自交后代群体,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合子胚实生苗进行了鉴定,观察合子胚实生苗和珠心胚实生苗叶片形态学的差异,对所有自交后代离体注射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初步评价了实生后代对柑橘溃疡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尤力克’柠檬存在多胚性,从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8对可用于‘尤力克’柠檬合子胚鉴定的引物,共鉴定出合子胚实生苗57株,确定珠心胚实生苗4株。叶形指数、叶尖指数、翼叶长、翼叶宽和叶柄长均不能作为区分‘尤力克’柠檬合子胚实生苗与珠心胚实生苗的形态学标记,但合子胚实生苗的翼叶长度变异幅度大于珠心胚。57株合子胚实生苗离体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后,5株表现为抗病,52株表现为感病;4株珠心胚实生苗均表现为感病;在372株未鉴定清楚的自交后代中,8株表现为抗病,364株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还不能完全鉴定出‘尤力克’柠檬合子胚植株,可能需要更多的引物或更灵敏的分子标记才能把全部实生后代鉴定出来。利用合子胚自交后代接种鉴定,更有利于分析‘尤力克’柠檬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感性遗传规律,挖掘抗性基因,为柠檬的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选育过程 大白菜品种菜优5号母本97-5-1-4-5是利用浙江省农科院的早熟5号F2代分离植株,连续5年进行定向系统选择,将分离出的株系97-5-1花期自交进行不亲和性测定获得了自交不亲和株,S1、S2代用全轮配法测定株间不亲和性,S3、S4代采用混合花粉法测定系内亲和指数,按亲和指数低、性状优良为选育目标进行定向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  相似文献   

12.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新单2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0年用自选系新328做母本,P128做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母本新328是1995年用48112与郑32杂交,F1自交后用8112回交,又经过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P128是用P78599连续自交选育而成。2000年冬在海南组配杂交组合,2001~2002年进行鉴定、产比试验,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3000株组),2005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夏播生产试验(3000株),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玉2006001。2特征特性2.1植株性状幼苗叶色深绿,生长势强,株高275cm,穗位高116cm,茎粗2.4…  相似文献   

13.
兴单131是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黔西南兴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131(从外引78599中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为母本,039(系由北方引进自交系105与自选自交系贞20杂交后经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为父本,于2002年杂交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2007年分别通过贵州、湖北两省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中国春和Sava单体的繁育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的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5.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籼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 37.ext 37自交所得M 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  相似文献   

16.
杂交番茄采种期的种子处理技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北京100028)马引萍1采收前1.1通过检查叶型、株型、果柄、果肩、果型、果色等明显特征特性,最后一次逐株清除母本田中的杂株。逐株检查是否有自交果和杂交标记不明显的果,杂交标记不明显的一律按自交果清除。...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以最佳的选育途径育成新的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设计了2种选育途径获得新的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即连续自交保留不育株分离株系和在不育株分离株系系内兄妹交2种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观赏性状的纯合效果,并对不同世代矮牵牛进行花径、花葶、株高的调查。结果表明BC2F2代系内兄妹交和连续自交的花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8.26%和6.13%,BC3F2代系内兄妹交和连续自交的花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0%和2.15%。随着世代的增加,自交的变异系数逐渐变小,基因型纯合速度更快。连续自交比系内兄妹交的变异系数小,连续自交是获得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的最佳选育方法。发现优先模式,加快矮牵牛的F1代选育进程,为矮牵牛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稻“三系”繁殖和制种过程中,经常不同程度地出现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有时则相当严重.例如四川省峨嵋县农科所于1981年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进行自交试验,套袋100株200穗,实得96株152穗,其中结实株占37.5%,结实穗占28.9%,又如,据郭道强1986年9月调查,少数田块的当选晚2号A不育系中有31.5%  相似文献   

19.
陈静  饶勇  肖华贵 《种子》2004,23(12):71-73
用蜀杂一号F2群体分离的不育株与R-8杂交、自交、连续5代兄妹交(不育株/可育株),转育成新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SAB-3.在不匀苗的条件下,调查SAB-3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1∶1;可育株自交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3∶1,卡方检验不显著;芥酸0.5%、饼含硫代葡萄糖苷19.2μmol/g、含油量38.9%;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基本稳定、生育期210 d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黄檗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但本研究首次发现自然界存在两性植株。为了研究两性植株的有性繁殖能力,以两性植株为试材,雌株和雄株为对照,对两性植株性器官形态和繁殖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2年对5000余朵花的研究发现:(1)两性植株的花粉和柱头与雄株和雌株在形态和发育上没有差异,花粉的萌发率在23%以上,与雄株花粉基本一致;(2)两性植株花粉授粉至雌株后得果率为86.69%,两性植株雌花在接受雄株花粉后的得果率为91.30%,自然受粉条件下的得果率为95.69%,自交授粉的得果率为88.01%。两性植株雄性和雌性都能正常繁殖,也可以成功自交繁殖。本研究为黄檗性别分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为其生物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