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从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并研究该物质的活性。[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纯化抗菌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粉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活性研究。[结果]土壤链霉菌CaiF1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得到分离纯化;该物质在pH2.0-pH10.0、100℃和紫外照射24h条件下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69.7%。[结论]分离纯化的土壤链霉菌CaiF1抗菌物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其结构鉴定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黎晶晶  王旻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17-3719
[目的]初步研究1株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对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研究SMN的抑菌谱和抗肿瘤活性以及Ca2+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来吸附链霉菌发酵物中的活性物质,吸附量大,解吸附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通过HPLC比较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活性物质的峰面积,国产的大孔吸附树脂AB-8和D312均高于进口树脂Diaion HP20。SMN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耐药菌株有抑制活性,且抗菌活性具有Ca2+依赖性,对6种肿瘤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SMN的抗癌活性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活性物质SMN在抗菌和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球孢链霉菌JK-1抗菌物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方法]以稻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球孢链霉菌JK-1发酵滤液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蛋白酶K处理和硫酸铵盐析之后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盐析对抗菌物质进行初步提纯,并通过超滤的方法初步测定该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球孢链霉菌JK-1产生的抗菌物质在高温和蛋白酶K处理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在pH2 ~ 11条件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而pH≥11的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饱和度为50%的硫酸铵即可将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完全沉淀下来,超滤发现其分子量在10 ~ 30 k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球孢链霉菌的田间应用及其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抗菌活性示踪和多级色谱方法对该菌株所产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两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和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均为环二肽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李其利  宁平  郑露  黄俊斌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682-1687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球孢链霉菌JK-1生长及其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明确该菌生长及其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培养条件.[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别测量球孢链霉菌JK-1的菌体干重,并以稻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JK-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LB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体生长,PSB培养基最有利于产生抗菌物质.JK-1在10~35℃范围内均可以生长并产生抗菌物质,25℃为菌体生长和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温度.JK-1在PSB中培养5d菌体干重可达最大值,培养7d抑菌活性可达到最大值.适宜于JK-1生长及其产生抗菌物质的pH值范围为6~8,最适为pH 7.JK-1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和产生抗菌物质,其中分别以甘油为碳源和酪氨酸为氮源时生长最好;以麦芽糖为碳源和硫酸铵为氮源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强.[结论]球孢链霉菌JK-1生长和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的PSB培养基,25℃条件下培养7d,甘油和酪氨酸最适于该菌的菌体生长,麦芽糖和硫酸铵最适于产生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采自陕北沙漠的沙土中分离出一株链霉菌A1。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初步确定其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广谱、较强的抗真菌和细菌活性。盆栽试验中,A1菌株的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达到87.85%,治疗效果也达到81.1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A1菌株的发酵液对黄瓜霜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78.97%,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脂从炭样小单孢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生素的可行性,并探讨树脂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方法]采用琼脂糖扩散方法检测发酵液中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结果]717阴离子树脂能够吸附炭样小单孢菌发酵液中抗生素。在pH5.0,吸附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717阴离子树脂的吸附量为1 221 U/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结论]该研究将为分离纯化炭样小单孢菌发酵液中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筛选能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株。[方法]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理化性质采用管碟法进行了测定。[结果]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具有耐热性,在100℃以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pH值3.8~9.0),拮抗能力无明显差异,其中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拮抗活性较强。拮抗物质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拮抗活性亦无明显变化。经终浓度为2 mol/L(NH4)2SO4处理过的粗发酵液,其上清液与沉淀均具有拮抗活性,沉淀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证明其拮抗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结论]1#链霉菌具有很好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舟山常见潮间带海洋动物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共附生放线菌,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谱,同时鉴定拮抗菌的分类地位,为研究海洋来源产抗菌物质的菌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舟山几个潮间带海洋动物中获得放线菌菌株。点种法初筛后获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菌株;酶标仪法定量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法复筛获得高效拮抗菌株;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球菌(Monilia albican)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抗菌谱。[结果]对典型菌株GP57和GT16进行生理生化、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分子鉴定,其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似度分别为99%和100%,其中GT16鉴定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结论]海洋共附生微生物中,海洋放线菌可能是一类很好的产抗菌活性物的菌源,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笑颖  雷白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7-16128,1613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的链霉菌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土样中分离链霉菌,再将获得的链霉菌接种在含有右旋磷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取上清液采用纸片法进行生物检测。[结果]通过对抑菌圈产生情况的分析,初步确认从土样中分离获得的121株链霉菌中有4株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结论]该研究为工业上磷霉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裴韬  任大明  石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76-2577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将Bacillus subtilisP72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5%,28℃摇床培养48 h后,8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菌株发酵离心所得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遗传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测定。[结果]P72菌株发酵上清液经过盐析、透析后进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用0.5 mol/LNaCl溶液洗脱的蛋白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最强。SDS-PAGE电泳显示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D。经过稳定性的试验测定,该抗菌物质的拮抗活性具有遗传稳定性,在60℃有较高的稳定性,无菌液对酸具有稳定性,在碱性溶液中不具有稳定性。[结论]小麦赤霉病拮抗菌P72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能力较强,抗菌活性较稳定,且热稳定性较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苏杭  孙利芹  赵小惠  王明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387-18390
[目的]探索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从卢氏藻中分离抑菌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己烷-乙酸甲酯-乙腈-水(体积比为4∶4∶3∶4)的液-液-液3相溶剂体系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最优分离体系,以上相和中相为固定相,依次以下相和中相对样品进行洗脱,并收集分离液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结果]洗脱共得到RS1、RS2、RS3 3个组分物质,经HPLC纯度检测,RS1为极性较强的单一化合物;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RS1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RS2对细菌有抑菌效果,对真菌无抑菌作用,RS3没有抑菌活性。[结论]液-液-液3相高速逆流色谱法能够一步从卢氏藻混合物中分离获得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李哲  张彬  顾铭  王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68-5770
[目的]从贻贝中提取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方法]以紫贻贝为原料,采用0.5%的乙酸直接提取方式提取抗菌肽,再经过Sephacryl S-100聚丙烯酰胺凝胶色谱进行纯化,收集各馏分并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及对各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使用SDS-PAGE测定抗菌肽的分子质量,测定其在100℃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pH条件下抗菌活性的变化。[结果]使用0.5%的乙酸作为提取液粗提取抗菌肽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使用Sephacryl S-100纯化抗菌肽,可将抗菌肽纯化为单一物质。分离纯化出的贻贝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抗菌性,分子质量为5 908,且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的性质。[结论]该研究为抗菌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成勋  王晓梅  樊振中  戴伟  王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37-14439,14445
[目的]分离纯化革胡子鲶体表粘液抗菌肽,并分析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高密度养殖的革胡子鲶体表粘液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纯化,并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得到2个洗脱峰,经检测这2个洗脱峰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抑制作用最强,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作用次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对同种菌而言,洗脱峰2的抑菌效果强于洗脱峰1。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洗脱峰1显示3条蛋白主带,并以9.5kD的蛋白含量最高,而洗脱峰2中所含蛋白的分子量应小于4.1kD。[结论]为探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革胡子鲶的抗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水产饲料添加剂和抑菌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陶淑霞  韩静菲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7-14170
[目的]探索黄粉虫抗菌肽的生物学性质。[方法]通过菌液注射对黄粉虫幼虫进行抗菌肽的诱导,对其热敏感性、反复冻融的稳定性、抑菌活性的适宜pH值及部分抑菌谱进行测定,并对黄粉虫血淋巴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黄粉虫抗菌肽热稳定性好,反复冻融对其活性影响不大,显示出一定的抗酸碱性能,在pH为5时抑菌效果最佳,对测试的6种动物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SephadexG-25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活性峰,表明黄粉幼虫血淋巴中有多个抗菌活性组分。[结论]该研究为黄粉虫抗菌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艳  谭睿  王静  罗琴  崔文婷  吴梅  曹雨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3-11554
[目的]研究藏紫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浓度95%乙醇冷浸提取藏紫草得到总浸膏(A),依次采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提取物(B)、乙酸乙酯提取物(C)和正丁醇提取物(D),将C通过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采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滤纸片法对A、B、C和D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用2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结果]从C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苯甲酸、阿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A、B、C和D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河朔荛花农药生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河朔荛花进行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筛选,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河朔荛花进行超声波提取,进行粘虫、蚜虫的杀虫生物活性测定,以及对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并采用活性追踪法,应用常压柱层析法结合重结晶T、LC等技术,对河朔荛花石油醚浸膏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在浓度为500 mg/L时,河朔荛花3种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种均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浓度为5%时石油醚提取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龄粘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对石油醚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得馏分F4对蚜虫的触杀活性最高,其致死率达60.00%。[结论]河朔荛花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较多,其活性部分及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河朔荛花农药生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植物。河朔荛花2006年夏季采于延安大学文汇山。取其花于阴凉处干燥,粉碎后备用。②昆虫。粘虫3龄幼虫.室内人工饲养,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提供,饲养条件为(25±1)℃;蚜虫采于陕西延安苹果树上。③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提供。④试剂。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溶剂均为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AYM-18的抗菌物质,为利用该菌开发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农药应用于番茄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拮抗菌AYM-18的全细胞培养液、无菌滤液和菌体悬浮液对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确定其抗菌物质的主要来源,并采用单因子试验测定其抗菌物质的稳定性及产生条件.[结果]拮抗菌AYM-18的全细胞培养液、无菌滤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产生的抑菌带较早、较大;AYM-18菌株无菌滤液在pH 5~9、-20~80℃时均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AYM-18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接种量5%、28℃条件下培养36h.[结论]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源于其代谢物质,其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产生条件温和,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