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2-丁酮为溶剂、糖精钠和CTAB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诱致型氯氰菊酯微乳剂.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电导率和粒径分布等方法与手段,对微乳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微乳剂为O/W型,对氯氰菊酯的增溶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热贮、冷贮稳定性,微乳液滴粒径分布均匀.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在植物叶面易附着、润湿、铺展速度快,适宜于农用喷洒.  相似文献   

2.
以2-丁酮为溶剂、葡萄糖酯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生物相容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测定、负染-电镜分析对体系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具有较好的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和经时稳定性;氯氰菊酯的增溶效果较好,粒径分布均匀,符合微乳剂的标准.在杨福麦7116叶面的接触角较小,易于铺展,适合农业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银杏酸和槟榔碱二元微乳剂。[方法]采用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对微乳区的影响。[结果]当DBS-Ca和农乳600#的质量比Km=1∶1时,DBS-Ca-农乳600#-乙酸乙酯-水体系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对药物的容量也最大;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与乙酸乙酯的质量比(AS/O)=3∶2时,制得的二元微乳剂最稳定。[结论]该微乳体系制得的银杏酸和槟榔碱二元微乳剂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乳剂形成的机理,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其配方为1%甲维盐原药+10%二甲基甲酰胺(溶剂)+5%环己酮;表面活性剂OP-10、601#、500#以3∶1∶1的比例进行复配,用量15%;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2%,水补足100%.试样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合格.对小菜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LC50毒力略高于1%甲维盐EC.  相似文献   

5.
通过15%高氯.毒死蜱微乳剂配方研制对溶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以及水质的筛选试验,研制筛选出具有良好的热贮稳定性、低温冷冻稳定性、经时稳定性和较宽透明温度范围的15%高氯.毒死蜱微乳剂配方。该微乳剂配方与乳油制剂相比,不但能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使用安全,对环境的相容性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在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形成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油-水-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和最大增溶量。【结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400#以1/1、1/2、1/3复配,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拟三元相图中单相区和可对水无限稀释区面积均比表面活性剂单用明显增加,复合体系的最大增溶量也显著提高;与农乳400#单用相比,当二者以最佳比例1/2复配使用时,实现相同高效氯氰菊酯与油相质量分数的微乳化,配方中所需最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由52.5%下降到11.5%。【结论】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当比例复配使用,可以降低农药制剂微乳化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从而提高农药微乳剂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降低农药制剂对环境的污染,以水部分或全部代替乳油中有机溶剂的微乳剂成为主导剂型。[方法]以除尽为有效成分,以起始外观、冷藏外观、热贮外观、稀释稳定性和流动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的配方筛选试验,得到10%除尽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结果]优化的配方为:除尽10%、环己酮15%、苯甲醇5%、二甲苯10%、CJ15%、CJ23%、602#9%,补足水。[结论]该复配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评价.选用聚山梨醇酯(80)及大豆卵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异丙醇和丙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大豆色拉油、十四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在制备伪三元相图的基础上,考察微乳中各组分及其用量比例对人参皂苷-Rg3增溶量的影响,筛选较为适宜的伪三元相图单相微乳区并按其配方制备人参皂苷-Rg3微乳剂.采用RP-HPLC、透射电镜等检测技术对其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测定.伪三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在卵磷脂-异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中,当Km=3/1时,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小;Km=2/1时,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其它比例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无明显差异.在聚山梨醇酯(80)-异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中,所选的4个不同Km值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无明显差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比例对人参皂苷-Rg3增溶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按所筛选配方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微乳剂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9.
诱蝇酮改良剂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酸乙酯与诱蝇酮混配剂对瓜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与诱蝇酮分别以0.5∶99.5、1∶99、2∶98、3∶97、4∶96比例混配的引诱剂,其对瓜实蝇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诱蝇酮的引诱效果。其中丁酸乙酯诱蝇酮以3∶97混配的引诱剂所诱集的总虫数是单剂诱蝇酮所诱集的2.1倍,显示了丁酸乙酯对诱蝇酮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及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含量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优选配方,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UV分光光度计对其形态、粒径和含量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试验和留样观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以乙酸异丙酯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3∶2时,室温下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纳米乳体系;乳滴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32。稳定性试验显示,环吡酮胺纳米乳经10 000r/min离心20min及在-4,25,60℃贮藏6个月后,纳米乳液仍澄清均一,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含量测定显示,在306.2nm处测定纳米乳液中环吡酮胺含量的专属性良好。【结论】获得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配方,且该配方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得的环吡酮胺纳米乳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5%阿微菌素水乳剂的研制.[方法]对各样品进行了乳液稳定性、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性能测定,优选出达到稳定标准的最佳水乳剂型的配制方案.[结果]5.5%阿维菌素水乳剂的最佳配方:阿维菌素5.5%,黄原胶溶液4%,农乳601∶By140 =2∶3的乳化剂7.5%,乙二醇防冻剂4%,余量用水补足.[结论]经过各指标性能的试验,该配方乳液稳定性能够达到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万俊杰  赖子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25-14326
[目的]研究萃取水体中的残留氯氰菊酯农药的影响条件。[方法]通过对影响提前效果的萃取剂、pH值和温度的优化,得出最佳的萃取条件,同时建立了萃取率同萃取时间的动力数学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氯氰菊酯有较好的萃取效果,最佳体积比为90∶10,最佳pH值为8,最佳温度为25 ℃,萃取率可达90%以上。同时构建了对氯氰菊酯的萃取率同振荡萃取时间之间的动力模型和方程:(C0-Ct)/C0×100%=95.5-136.4/t。[结论] 该模型可更好地表达出萃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苏杭  孙利芹  赵小惠  王明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387-18390
[目的]探索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从卢氏藻中分离抑菌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正己烷-乙酸甲酯-乙腈-水(体积比为4∶4∶3∶4)的液-液-液3相溶剂体系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最优分离体系,以上相和中相为固定相,依次以下相和中相对样品进行洗脱,并收集分离液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结果]洗脱共得到RS1、RS2、RS3 3个组分物质,经HPLC纯度检测,RS1为极性较强的单一化合物;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RS1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RS2对细菌有抑菌效果,对真菌无抑菌作用,RS3没有抑菌活性。[结论]液-液-液3相高速逆流色谱法能够一步从卢氏藻混合物中分离获得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23-8925,894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5.
吕庆云  傅茂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14-8215
[目的]开发一种即食玉米藕粉。[方法]通过润湿下沉性试验和速溶性试验,分析玉米糊粉的速溶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奶粉添加量、玉米糊粉粉碎粒度、白砂糖添加量、冲调水温水量等因素对产品口感及冲调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糊粉在静置和搅拌的条件下,全部润湿下沉的时间分别是6和9 s,说明只有玉米糊粉的情况下速溶性不好,需进一步改进。单因素试验表明,玉米糊粉∶奶粉∶藕粉∶白砂糖=37%∶30%∶18%∶15%时得到的产品口感和冲调性最佳。[结论]得到了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口感好的即食玉米藕粉。  相似文献   

16.
张发亮  叶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31-232,308
[目的]详细介绍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过程及性能测定技术。[方法]对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并对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质量指标和性能及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水质对其研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0.5%依维菌素液乳剂含水量约为67%,加水稀释后在水中分散的油珠直径比乳油制剂稀释的小,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原药利用率。同时不燃爆,贮运安全。[结论]0.5%依维菌素微乳剂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农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林地薇甘菊规模化防除药剂优选问题。[方法]以①18%2,4-D微乳剂∶水=1∶700;②75%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水=1∶800;③5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85%2,4-D钠盐∶水=35∶1∶12 500;④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水=1∶200 4种药剂对薇甘菊盖度变化和药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4种药剂均可用于薇甘菊防治,①(18%2,4-D微乳剂)略优于其他药剂,90 d补防1次后,防效可达(97.75±1.01)%。[结论]草甘膦类除草剂添加2,4-D钠盐后能增效防除薇甘菊。  相似文献   

18.
新型高效除草地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高效的含除草剂的除草地膜。[方法]对新型高效除草地膜的药膜成分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该药膜的干燥时间、水溶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药膜药液的最佳配比为:水溶胶A(g)∶水溶胶B(g)∶吸水剂(g)∶水(ml)∶禾宝(ml)=6∶2∶1∶12∶2;药膜室温下的干燥时间为75 min左右;除草地膜覆盖土壤14 d后,药膜绝大部分脱落;除草地膜对1年生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结论]该除草地膜透光性好、含药效成分的涂层水溶解性强、农药有效成分渗入土壤性能高、残效期长、制膜工艺简单并对作物安全,有望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9.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