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养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辉  李晓秀  张汪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81-11883,11901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取样,测定土壤养分(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结合武清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剖面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基本上呈抛"S"形分布,速效钾呈"U"形分布,而有效磷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层养分差异较明显。[结论]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以有效磷含量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湖南省祁阳县为例,探讨了南方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剖面含量分布,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年)的土壤养分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土有机质、全氟、碱解氮及速效磷平均含量高于旱地,而速效钾含量低于旱地土壤.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水稻土和旱地的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都明显增加,水稻土的增加幅度要高于旱地土壤;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稻土下降程度小于旱地.水稻土各剖面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远高于旱地土层,各土层全磷含量略高于旱地,而全钾含量则略低于旱地土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施肥水平与施肥结构、耕作制度、田间管理等可能是造成研究区域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淑英  鲍明运  张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1139,1188
[目的]为控释肥在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棉田随水滴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研究施肥后棉田土壤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氮素移动规律。[结果]施控释肥棉田的氮素垂直移动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降低,氮的垂直移动距离基本达20~30 cm;施普通尿素的棉田垂直移动规律是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的垂直移动距离达到30 cm以上。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的棉田不同深度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变化很小,氮的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结论]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施用控释肥的地块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要高,土壤中氮素垂直移动距离较为接近,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海拔土壤的综合肥力,并揭示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的关系。[方法]对湖北宣恩烟叶产区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产区的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高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但磷素普遍缺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在高海拔与中、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大小为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且在高海拔与低海拔间的差异达到了0.05显著水平,而高海拔与中海拔、中、低海拔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该地区烟叶的生产及区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区烤烟种植区划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海拔的变化与草甸退化程度对武功山草甸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了解武功山草甸土碱解氮的分布情况,以武功山核心景区金顶1 600~1 900 m之间的不同海拔与不同退化程度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A(0~20 cm)、B(20~40 cm)2层土壤碱解氮进行测定,分析武功山碱解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功山草甸A、B 2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同一海拔有明显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下层土碱解氮含量明显小于上层土壤,在重度退化的情况下这一特征表现不显著;海拔的变化对武功山草甸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海拔1 750 m左右上下层碱解氮含量均最多;草甸的退化程度对武功山草甸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也不显著,说明武功山退化草甸土壤的供氮水平无较大缺失,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利用氮肥或其他肥料调节土壤肥力需要谨慎合理。  相似文献   

7.
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外,各粒级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未开垦土地最高,表现为随开垦时间的增加,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下降。2.0~5.0mm和0.25mm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未开垦土地最高,其它粒级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各粒级团聚体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未开垦土地碱解氮含量最低。不同开垦年限土壤酸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诸城市土壤中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评价诸城市的土壤养分丰缺,以期为诸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产量和科学施肥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研究诸城市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诸城市土壤pH均值为6.10,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6.95 g/kg、108.58 mg/kg、 60.36 mg/kg、168.35 mg/kg。[结论]总体来看,诸城市的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量水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可  赵岩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8-11239,11335
[目的]研究海拔与生长时间对栽培人参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地区不同人参生长时间、不同海拔的人参土壤,测量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研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参龄条件下,土壤中大量元素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整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同参龄土壤,大量元素含量整体随着参龄年限的增长而变化,其中土壤pH值随着参龄的增长有变小的趋势。[结论]不同海拔与生长时间对人参大量元素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石灰调节酸性土壤pH后,不同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对土壤成分的影响以及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结果]紫花苜蓿不同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对土壤pH没有显著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播种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与行距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与播种量和施磷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行距呈0.01水平显著的负相关;种植不同作物1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且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种植苜蓿和三叶草能在0.05水平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但种植小麦和南瓜对全氮含量没有影响。种植豆科牧草(苜蓿和三叶草)均在0.01水平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而种植小麦和南瓜对碱解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酸性土壤引进种植紫花苜蓿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地种植香蕉或其他经济作物,研究水田改种香蕉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方法]通过对海南琼海市塔洋镇具有代表的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取样,并与其附近未改种的水田土壤比较,探讨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pH值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没有表现明显变化;香蕉土壤有效性锰含量比水田的显著增加,而有效性铁含量却显著降低;香蕉土壤蔗糖酶活性较水田显著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酸碱度与蔗糖酶活性均表现极显著相关。[结论]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水田改种香蕉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海拔庐山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的差别。[方法]选择庐山地区3种典型土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分析不同层次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阐明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受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植被类型和凋落物等)和人为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污染等)的影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度成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速效磷含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但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速效钾的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土壤总体养分含量为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结论]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山地土壤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提出土壤资源利用改良意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颗粒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山茶园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对提高茶园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及茶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蒙顶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C0+C)分别为35·5%和28·5%,自相关距离分别达到了843和1149m,结构性因子是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二者的空间变异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在东南方向有明显的空间变异,在东北方向的变异较小。②Kriging插值分析说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均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在垂直方向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③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0·0001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01~0·0005mm粒径土壤颗粒相关不显著,与0·0005~0·01mm粒径土壤颗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翟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8-5779
[目的]评价恩施州藤茶种植基地土壤质量。[方法]选取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因子,再将各属性值分级标准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公式对采样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藤茶基地土壤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肥力基本达到肥沃水平,宜于藤茶的生长。[结论]藤茶基地土壤肥力肥沃,但土壤有酸化现象出现,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紧实度特征。[方法]以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选取25个测样点,分析丘陵地区土壤紧实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紧实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植被条件不同,也可能导致其土壤紧实度有所差异;植被覆盖率越高,其土壤紧实度越大;植被垂直结构越好,其土壤紧实度越高;枯枝落叶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紧实度。[结论]该研究对川东北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研究,以及城市绿化的模拟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地区林地、耕地、草地、沼泽、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较深土壤中一般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亦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临界值(20 g/kg)土样占90.86%,处于较高含量水平(≥30 g/kg)仅为2.67%。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沼泽、草地、林地、荒地。[结论]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以中低等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盐化丘间低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0~5 cm和5~20 cm土层各种酶的活性,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不同生境各种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为缓坡丘陵梁地>盐化丘间低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结论]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