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建设的宗旨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为认识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以及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园林环境和绿化环境是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精神文明,而且也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因此,负责美化环境的公司可以提高幼苗的种植质量和护理水平,以此来增加幼苗的存活率,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坚实的基础,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价值观的视角反思人类城市的发展,探讨以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生态观.在新的生态观基础上的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中新的、更为理性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城市森林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善城市生态坏境,就必须拓展居住环境的绿色空间,发展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4.
生态风景园林是借助着园林植物、景观环境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一个环境质量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给城市居民,但随着风景园林的持续发展,在现阶段也遭遇了许多困局,本文就风景园林建设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突破困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提高城市居住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想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务必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要认真执行工程各项规定,严格树立质量第一的、生态高效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39-142
为满足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越来越多的生态公园在城市中建设起来。城市生态公园获得更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同时,能够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渐形成一种生态文化。本文以上海闵行文化公园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原则,以期建立起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体系,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质的变化,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等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还会改善城市的风貌。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概述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包括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合理选择节能植物,优化植物配置;节约材料和资源,加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利用科学技术,优化城市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园林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太仓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必然要对作为改善城市环境重要手段的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谋求城市绿色植被生态效益及其改善环境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美化城市,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城市特定的条件下,建立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是提高绿地质量的关键所在.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从开始的环境美化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人们对城市绿化认识也在逐步提高.随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对城市绿化评价的指标也由原来的二维指标升级到三维,即绿量(三维绿色生物量)的概念.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绿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基于这一问题笔者对不同绿地类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城市绿地建设探求合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南昌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根辉  刘萍  郝帅  王丙超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99-102,106
以南昌市为案例论述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提出了协调度与持续度的测度方法,然后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南昌市生态城市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城市发展度属于中等偏高至较高等级,协调度属于一般协调至良好协调等级,持续度均属于弱持续度,增长速度相当缓慢。最后对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园林绿化对城市的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他的重要性,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高水平的城市园林绿化,是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是改善生活和投资环境的需要。通过城市园林绿化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造出适合人类现代化生产和居住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如何减少城市街道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态危害已成为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城市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议题。道路绿地系统建设作为应对道路污染的重要生态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者在剖析现有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全球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进展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理论和方法提出建议。强调要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的定量化研究,并结合生态城市的环境建设指标逐步构建城市道路绿地生态控制性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更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加丰富规律的认识。对生态城市理论的背景、内涵特征进行了介绍,对生态城市的规划创建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顺  黄国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53-6155,6159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受到城市面积偏小,限制城市发展的影响,安徽省经过国务院批准对行政区划做出了新的调整。此次行政区划是打造区域性特大合肥的必然要求,合肥市面积的扩大,对合肥生态城市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从合肥生态特征出发,结合合肥实际情况,对合肥未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世纪80年代生态城市提出后,生态城市成为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列举了生态城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从当前城市规划方法入手,分析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地评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是优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降低和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基础。以南昌市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根据2006、2010、2016年TM影像解译结果,通过景观格局稳定性指数、分形模型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2006—2016年城市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景观的内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中,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南昌市主要的景观类型,2016年分别占研究区的35.24%和25.94%,景观优势明显,也是调控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的主要部分。(2)南昌市土地利用景观的稳定性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由2006年的250.41 km~2增加到2016年的311.76 km~2,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生态建设重要途径的必然性,探讨了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并为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开创农业的新局面,构建榕城和谐社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双燕  钟业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42-15844
研究以城市公园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可迭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南昌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生成公园可达性的时间等值圈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得知:南昌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不太合理;公园可达性较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昌北可迭性优于昌南;居民需驾车前去的公园少。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它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也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南昌市2002-2010年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数据,利用Zipf法则等方法预测南昌市的人口规模,然后借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双对数方程,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VAR模型分析、协整性检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和纠正。同时,对2011-2014年南昌市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和检验,发现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都不超过5%,预测出2020年南昌市市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88.343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