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以欧盟农业为例,荷兰已形成花卉与牛奶的产业区,比利时精于养鸡与产蛋,而法国专门生产小麦及与之相关的面包等,丹麦在养猪方面很出色,这样细的分工与专业化,使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区。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在农业生产力的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方向上存在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背离现象”,提出了农业区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了农业区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规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现代农业必须实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是根本办不到的。即使有所分工,也是自然分工,而非社会分工;农户为满足自身需求,不仅不能实行专业化生产,往往还要搞多种经营,土地的细碎化在小农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与此相反,在实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总量显著增长,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差异大,肉鸡饲养业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仍处在传统养殖加工向现代养殖加工转变的关键阶段。美国肉鸡业是连接紧密、高度社会化和以公司为主导的跨国农业产业,从生产到消费,形成了体系完整、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连接紧密的价值链,为加快我国肉鸡业发展,分析了美国肉鸡业价值链构建特点,以期为我国肉鸡业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兰是一个小国,然而却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主要得益于荷兰健全的农业合作组织、合理的农业区域分工、市场化发展的导向、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的结合、不断创新的农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战略等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村经济专业化、集约化,农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是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规模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左长虹 《山东农业》2003,(11):28-28
“三农”论坛我国农业相对落后,除了人均资源短缺这一客观因素外,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直接生产领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职能进行分离,通过分离促进农业内部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此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一、农业劳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农业劳动的分工,同样是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改…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客观必然性,概述了扩大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和地域专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504-14506
结合循环农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三农"问题矛盾突出;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食的需求。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的4大创新模式: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生态整合模式、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各地要在不同的功能区选择或创造使用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以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源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为应对国际挑战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强 《北京农业》2013,(35):14-19
农业旅游是旅游活动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农业产业影响下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是从农业生产、生活和资源特色出发,满足旅游者观赏乡村景观,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需求而形成的互动并紧密相关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产业存在着"产业聚集"和"产业联系"的特性,并在其农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链的关联,具备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分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今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下,农业服务体系也面临提档升级。重庆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结构正在不断完善。但客观上仍然面临着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内部结构不平衡;市场性服务主体滞后、基层服务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困境。针对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优化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建立联营型服务组织,强化第三方物流和网络平台,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引进绿色服务团队,打造良好的法律金融和人才服务环境等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内容建设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建设的内容。结合各地实际,总结了烟草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困境、条件及方向,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应用"二元"经济理论,分析农业的增长源于农业产业的自身发展,就业的增加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内部的分工细化、市场的扩大,可以使农业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增长。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分工和发展的纬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内转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艳  王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现代化规模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切实可行的.安徽金安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农业收入随土地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耕地平均经营规模的增加每公顷产值呈递减趋势.从农村发展情况看,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模型计算出该区合理的家庭农场规模为8.40 hm2,达到此规模金安区将有90.44%的农业劳动力需要从种植业上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分工演进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农业分工抑制是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对分工思想进行历史性回顾。对其做了相关理论梳理和提炼,然后介绍了分工演进的一般过程,最后基于海南向高效农业的转型分析了转型中的分工演进.用实例说明了持续推进农业分工深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现象入手,基于相关理论分析,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O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广义矩估计(GMM)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女性化对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农业女性化程度加深会明显促进农户选择农业机械服务外包.(2)当户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苹果产业中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结构低下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分工与专业化的增进是现代生产方式变革与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从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苹果产业需要深化分工,在交易费用理论框架下探讨我国苹果产业专业化水平低下的原因认为,市场规模的狭小限制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增进,而过多的交易费用制约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产业无法利用专业化的好处。最后,从保护资产专用性、增加交易次数和对不完全契约的治理几方面,提出降低交易费用、促进苹果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衍  牛三库 《现代农业科技》2012,(9):261-262,265
介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在中级机械化阶段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低、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及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制定贯彻涉农法律法规、发展精细农业、建立保障机制、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等措施,以期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50-11451,11455
选取农业单位GDP能耗作为衡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明显,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农业科技专利授权数量和农业科技投入是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