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完善物种数据,提高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样方设置,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个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内共有87个树种,隶属于38个科63属,以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山茶科、紫金牛科、藤黄科为主;(2)乔木树种主要以假鹊肾树、狭叶坡垒、石栎、大叶栎、黄杞和广西血桐为主,灌木主要以罗伞树、杜鹃、草鞋木和柏拉木为主;(3)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1、2号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3、4号样地。综上所述,狭叶坡垒所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人为因素对群落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野生狭叶坡垒种群的保护及其恢复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粤东河源市龙川县响水村的针阔混交林与东源县万绿谷阔叶林植被作为调查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两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响水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5种,隶属于17科25属,该群落以松科、山茶科、桃金娘科、茜草科、里白科占优势;万绿谷阔叶林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23科29属,该群落以五加科、大戟科、鼠刺科、茜草科占优势.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比阔叶林较低、物种分布不及阔叶林均匀、群落种间相遇机率比阔叶林群落小.两个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通过对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针阔混交林群落处于衰退型状态,而阔叶林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分析海南岛橡胶林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群落性质十分必要.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橡胶林群落内植物科的区系组成成分,结果表明:1)海南岛橡胶林群落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群落优势科(物种数>20的科)有5个,分别为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其中最大的科为大戟科,包含有36个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群落中优势属(物种数>5的属)仅有6个,占总属数的2.0%.2)海南岛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和属分别有58个和269个,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63.7%和90.9%,表明橡胶林群落的热带性质;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有35个,占总数的11.9%,表明海南岛橡胶林群落具有一定的热带亚洲成分.3)全球广布科的数量达24个,占总科数的26.4%,表现出橡胶林群落的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海南霸王岭南亚松(Pinus latteri)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采用样方法对南亚松群落的物种组成、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霸王岭南亚松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共有66科146属230种,以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茜草科(Rubiaceae)为主要优势科,南亚松(Pinus latteri)、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银柴(Aporo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优势属不明显;2)南亚松群落的植物地理联系广泛,以热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含杉木属(Cunninghamia)一个特有属;3)不同海拔梯度南亚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4)南亚松群落结构复杂,其径级和树高结构都是典型的倒“J”型,群落中南亚松的径级和树高结构呈钟形,说明南亚松群落稳定性高,更新状态良好,能够稳定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海南风吹楠群落区系组成、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广西5个海南风吹楠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 100 m2样地中,维管束植物共261种,隶属于94科196属,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均占绝对优势,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海南风吹楠群落以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38.3%,草本植物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植物覆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群落的层间植物种类丰富,占16.7%。乔木层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优势科主要有大戟科、肉豆蔻科、梧桐科、云实科、桑科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科。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白果蒲桃(Syzygium album Q. F. Zheng)生境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基于白果蒲桃生境群落样方调查数据,计算分析该群落植物区系、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白果蒲桃生境群落有240种维管束植物(80科170属)。物种组成以茜草科(Rubiaceae)、禾本科(Po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为主,有42科仅含单属单种,占总科数量52.50%。(2)种子植物中热带成分共42科,占种子植物科数量的63.69%,热带成分属118个,占种子植物属数量的77.63%,热带分布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种子植物科和属的49.25%、34.42%。说明该群落植物区系具明显热带性质。(3)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最高的分别为木荷(Schima superba)(12.96)、茜树(Aidia cochinchinensis)(12.25)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29.72)。对乔木层优势树种与白果蒲桃径级结构的分析表明,主要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4)群落...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巴山榧树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巴山榧树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64科136属176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6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58科127属166种;蔷薇科、菊科、樟科、忍冬科、芸香科、茜草科、百合科和禾本科等在物种组成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群落中植物的生活型以落叶木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两者共135种,占总种数的76.70%;种子植物的科、属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分别占56.00%和42.10%,温带成分分别占44.00%和57.0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的物种较丰富,灌木层的主要伴生种为花椒属、悬钩子属、菝葜属、栒子属、荚蒾属、小檗属等植物种类,草本层以白苞蒿、芒、三脉紫菀、穹隆苔草、打破碗花花等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8.
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冈栎林是分布于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特殊的硬叶栎类林,对水土保持及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群落学方法对乌冈栎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并对该群落的木本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鸟冈栎为优势种的群落内共有植物60种,隶属于26科43属,其中茜草科、蔷薇科、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等少数几个科在物种组成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该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简单,与栎属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可知,木本植物多度接近辽东栎群落和袍树群落,而低于锐齿栎群落和麻栎群落.科属区系分析表明,热带性质的科属所占比例为61.90%和57.14%,区系分布类型热带性要稍强于温带性,从而体现出该群落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交融与过渡的特点.地理联系与华东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属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乌冈栎群落区系在地史年代上的起源与演化和西部高山硬叶栎类林有着紧密的关系,是高山栎类林在东部的"残遗植被",并且其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晚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罗甸县的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的外貌随旱季与湿季变化.乔木由常绿阔叶树的桑科、壳斗科、芸香料和落叶或半落叶阔叶树的豆科、无患子科、楝科、大戟科、翅子藤科、榆科、猕猴桃科、五加科等组成。优势种不明显,藤本植物、老茎生花和绞杀植物常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样方调查,对澳门青洲山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属于南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700 m2的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66种,隶属于39科62属,其中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种为血桐,重要值为119.25,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等。群落终年常绿,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3个层次多样性格局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群落处于增长状态。群落频度分布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与其他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是迄今在澳门发现的保护得最好的血桐群落,因此,建议对青洲山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有53科85属103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樟科,茜草科,芸香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壳斗科等,它们绝大多数科是热带亚热带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为热带亚热带亚洲分布属,旧世界热带分布属,但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区系成分和区系的标志种均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带区系成分组合特征,这对于白云山风景区的林分改造方向是建立近自然的人工群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河口安村擎天树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河口安村的擎天树林分布在具较高温度及湿度的岩溶地区,含蚬木、金丝李、肥牛木等石灰山植物。据群落生态学分析,这类森林显示了季节雨林的特点。这一地区及邻近地区具有许多珍稀物、植物,但森林面积日趋减少,急待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地区建立50 hm2样地的技术规范,2012年在海南儋州橡胶林中建立1 hm2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的野外调查,研究橡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1 h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植物69科155属183种,群落较大的科(物种数量较多)有5个,分别为茜草科、大戟科、禾本科、菊科和桑科。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相比,橡胶林群落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且盖度较大。2)橡胶林群落结构简单,可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他热带森林不同,橡胶林群落乔木层仅含1层,灌木层植物较少,草本层发达,无散生巨树、附生、寄生植物种类较少。3)橡胶林群落的叶级普以小型叶和中型叶为主(75.9%);叶型以单叶比例较高(75.6%),叶缘以全缘叶为主(65.0%);叶质以纸质为主(61.2%)。海南橡胶林群落的叶质、叶缘、叶型普与海南和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完全不同,具体表现为革质叶、全缘叶和小型叶比例较低,而纸质叶、非全缘叶和中大型叶比例较高,反应出海南橡胶林群落的湿润和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14.
曾辉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68-4669
以5块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固定样地15年来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对乔木层1993、1998、2003、2007年等不同年份的株数、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热度、均匀度和胸高断面积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群落的株数以较小的幅度减少,这是因胸高断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引起的自然稀疏过程;而株数、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胸高断面积的变化体现了望天树群落还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是已经接近顶级群落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5.
湖南阳明山毛竹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样地法,研究了湖南省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毛竹林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阳明山毛竹林主要有毛竹纯林群落、甜槠+毛竹群落、毛竹+马尾松群落和毛竹+南方红豆杉群落4种类型,其中毛竹纯林群落占地面积最大;组成该毛竹林群落主要有46种植物,隶属41属26科8个地理分布型,温带分布的属(51.2%)略高于热带分布的属(48.8%).群落结构较简单,乔木层以毛竹单优种为主.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63.04%)为主,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为主.不同毛竹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平均树间距不同.通过径级和龄级分析表明:阳明山毛竹林属衰退型.  相似文献   

16.
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擎天树不同器官碳素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65.1~493.5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依次为:细根〉树干〉树叶〉根兜〉中根〉粗根〉树枝〉干皮;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为300.70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为169.71 t/hm2,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占整个植被层的84.22%。经估算,擎天树人工林乔木层净固碳量和碳素净积累量分别为11.30和5.20 t/(hm2.a)。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对福建龙栖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