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地的云雨观测和研究是深入认识地形对云降水影响的基础.本研究利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对山地垭口2019年1月15-20日冬季"霰-雪-雾-云"天气的云降水垂直结构和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汽和动力条件下,4种天气的云雨类型、垂直结构和演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降雪云层为对流云,云体发展旺盛,回波强且变化大;降霰云层、雾和低云则为层状云,云体浅薄,回波弱且变化小.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2 km以下,但当高原槽过境,水汽可发展至6 km.大气层温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霰、雪、低云、雾,雾的温度垂直递减率明显减小.降雪对流云出现前,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和液态水路径提前3 h反映出了水汽变化,比雷达回波更敏感.降霰时,利于过冷水的维持,使得冰晶与过冷水冻撞形成霰粒子;而降雪时,云内温度较低使得冰晶聚并形成雪花. 4类云层水凝物增长过程的高度存在差异,雪、霰、低云和雾的粒子增长高度分别位于3~6 km, 1.2~2 km, 1.2~2 km和0.4~1 km.含冰量和粒子有效半径从大到小依次为:雪花、霰、低云、雾.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12995-12997,13011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1999年12月~2009年11月的D2云气候资料集,分析了中国地区低云量、低云云水路径以及低云云光学厚度的年、季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低云量分布呈减少趋势,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春夏季低云量高于秋冬季节;年平均低云云水含量及低云光学厚度的空间上全国分布相对平均,沿海略高于内陆,新疆西北部及黑龙江北部相对丰富,两者的年际变化比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初春(3~4月)较低,其他月份相对平均.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参数卫星反演产品,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降水资料,以2018年7月1日在东部农业区实施双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为例,对作业区与对比区作业前后的云系进行跟踪,对宏微观物理量、降水量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作业1h后作业区粒子半径和液水路径增长明显,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对比区两个值变化不明显;云中过冷层厚度、云顶高度和光学厚度等宏观物理量在作业区和对比区均没有明显变化特征。过冷层厚度、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可以用来判断降水系统的发展时段,粒子半径和液水路径可以作为判断作业时是否有效果的判断标准,对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4.
齐贵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53-155
利用近47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使用EOF分析方法对阿勒泰地区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云量和四季云量的第1特征向量均为正值,能较好的反应出相应云量的平均变化;总云量除秋季为减少外,其余时间均在增加,但趋势不显著;低云量增加的趋势显著,但没有明显的区域对应;大部地区总云量与气温呈反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低云量与气温和降水都呈正相关,但显著程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象站气温、降水、总云量、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气温、降水与云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虎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87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低云量增加趋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虎林市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云量成明显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春季低云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云量、低云量与年降水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同一地点连续10年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数量和降水的资料,对降雨量与棉铃虫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月的月降雨量和一日最大降雨量均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其中2月月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2月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月的日最大降雨量、中旬降雨量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显著正相关,3月降雨量≥0.1 mm的日数与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的月降雨量与三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的降雨量、一日最大降雨量及日最大降雨量≥5.0 mm日数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8月下旬的降雨量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的正相关度最高。9月各旬的旬降雨量均与四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0月日最大降雨量≥25.0 mm的日数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1月的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5.0 mm的日数均与次年二代棉铃虫百株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最重要的降雨旬是11月中旬。建立了18个棉铃虫百株卵量与降雨因子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GRAPES模式预报资料、卫星云特征参量产品、L波段探空数据、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6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进行条件判别并初步分析了作业效果。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云宏观场的模拟效果较好,云带范围、云顶高度、云顶温度、发展趋势与实况基本一致,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及其水凝物的预报为作业条件的识别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业后影响区内降水回波面积增大、回波增强,云层增厚,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一次层状云人工增雨催化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3月21日河南层状云降水过程中飞机观测的云微物理资料及多普勒雷达、加密探空等资料,分析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云的宏微观物理量特征和人工增雨催化条件。结果表明,云顶高度在7.6km左右,云顶温度为-24.7℃,回波负温层厚度为6.1km。地面出现明显降雨时高空存在有较深厚的饱和层或准饱和层,且云中存在e-Ei〉0的有利于冰晶增长的"冰水转化区"。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FSSP-100探头观测的大于2μm的粒子总浓度为21.1~145.0个/cm3,平均值为77.0个/cm3,过冷液态水含量为0.0075~0.1020g/m3。2D-C探头所观测的大云粒子浓度值取值范围为0.374~19.500个/L,平均值为7.170个/L。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9.
土默特左旗大青山水土流失现状与生态修复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部大青山土石山区,地貌为剥蚀中、低山和不明显的丘陵过渡带.地形属中低山.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但降水变率大.呈极不稳定状态。据实测资料,多雨年(1964年)降雨629.8mm,而少雨年(1962年、1965年)仅有207.0mm。区域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蒸发量平均1870.3mm.是降雨量的5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近10年降水变化特征,以修文县为例,对2006-2015年修文气象台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近10年月均降水不遵从正态分布;年总降水量均值为1 068mm;春季后期(2011-2015年)降水比前期(2006-2010年)略有增长;影响降水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气温、气压及蒸发量,降水与气温、蒸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统计模型的拟合优度与F检验极高,回归系数高度显著,故建立的统计模型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黄彦彬  陆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89-7792
利用2005年11月海南岛地基GPS水汽观测资料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GPS反演水汽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GPS反演的水汽结果与探空资料计算的水汽一致性很好,与地面水汽压、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降水量、云量、能见度等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赵繁盛  赵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43-18346,18432
2006年7月10日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利用常规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M5模式,对发生在大连地区的这次暴雨天气进行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高空槽、副高后部切变云系、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地面倒槽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流天气过程。切变线云系中不断产生并发展加强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这次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时,对流层低层存在很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台风充足的水汽配合低层旺盛的西南流场为雨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切变线结构为低层有辐合中心,高层有辐散中心,垂直运动场上对应有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区上空存在着较深厚的高湿水汽柱和高温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高层有明显冷气流侵入是产生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83-14885,14913
[目的]分析2009年9月4~10日陕西北部秋季连阴雨中局地暴雨过程中的非规则信息。[方法]利用V-3θ图、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陕西省100个县区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针对2009年9月4~10日陕西北部秋季连阴雨中的暴雨过程,采用结构分析法,对局地暴雨天气中出现的非规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暴雨发生前到降雨减弱的整个过程中暴雨区的大气结构呈现明显的演化过程,降水前大气出现典型的突发对流天气的大气结构信息,200 hPa出现明显的超低温结构,垂直风场上为整层一致的顺滚流,同时低层水汽充沛,低层有不稳定能量,提前12 h出现了对流性强降水的结构特征,随着降水减弱,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超低温消失,强降水时段结束。[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改则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FY2E云图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等方法,对2016年7月28日改则发生的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克什湖附近的低压槽底部冷空气下渗到改则地区形成弱的高原槽是此次强降水产生的影响系统;此次降水时间短,雨量大;包括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在内的物理量在强降水发生后才出现有利条件。对流云团B靠近测站时,降水已经开始,云团还在改则上空维持其强度时,强降水已经结束;改则站的降水发生时并不是云顶亮温最低时,更像是由于产生了降水而造成的TBB下降。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6~9月份廊坊市历史气象资料的普查与统计分析发现,700 hPa天气图上的低涡、切变线、低槽和地面天气图上的冷锋是出现频率较高且可带来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当其中的某个系统出现时,该地区有50%以上的日数会出现雷暴和较明显降水,或出现云量大于4的积雨云,成为人工增雨作业潜力日,因此,正确识别上述系统是指导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环节。笔者对该影响系统的位置、范围等进行了宏观描述,以期抓住适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增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桂东南“6.23”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林  林宝亭  陆秋霖  苏尉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20-1222,122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6月21~24日广西东南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涡和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在广西中部是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充分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的能量场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强降水发生过程中,强辐合明显,短时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分析红外云图和TBB均可以很好反映了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的强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甘肃省玛曲县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天气系统,结果表明,80%的降水是由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为此,综述了用卫星云图分析青藏高原MCSs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条件和降水的关系,发现青南高原和玛曲对流云团的低云冰水路径,其中心强度为223~245 g/m2,大于东侧的陇南和陕南,而高云光学厚度则相反,玛曲仅为8,是陇南和陕南的44%,显然与高原海拔高度较高有关。玛曲的大降水多由对流云团产生,降水效率较小约为19%~40%,人工增雨潜力应比冷锋高云带大,但小于古巴热带对流云的增雨率39.7%。  相似文献   

18.
王钦  曾波  龙妍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00-12404,12408
利用逐小时降水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探讨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北部出现持续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暴雨主要是受到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和季风低压等低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影响,由于这2个系统之间形成的气压梯度力使得南风异常强劲,中尺度东南风低空急流携带着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高温高湿气流与盆地西北边缘的地形相正交,地形抬升配合低空暖式切变线,使得盆地内不断有中尺度的对流云团发展、维持和再生,造成了暴雨的不断发生。此外,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使得暴雨过程中降水集中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危害,提前采取效应防护措施,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陇南市1980—2010年气候评价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6日春季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特点,500hPa上阻塞形势建立与崩溃,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及横槽转竖偏北风带下强冷空气是主要成因之一,500hPa高原槽、700hPa上低涡切变线持续也是重要因素,而地面上冷锋和冷高压前冷空气与四川盆地热低压长时间对峙是此次春季连阴雨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另外低层持续良好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通道和长时间维持的上升运动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