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京津冀城市群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乡关联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乡关联度地域不平衡性与空间差异性显著,这种空间地域特征与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规律一致;京津冀城市群城乡关联发展的区域差异变异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11市县的城乡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有着密切关系,呈正相关性;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等级和空间差异;而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度的量化分析与与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实际水平基本相符,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关联发展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2004—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了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具体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总体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降低;产业结构水平优于土地利用效益与碳排放水平;北京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和碳排放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是天津,第三是河北省;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发展格局。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协同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新疆15个地州市城乡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但在影响因素上有所不同;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推进新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压舱石"。通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农业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联系范围和联系格局的发展变化,发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强度有所提高;除石家庄外,各城市的农业经济联系方向均未发生变化。在农业经济联系范围和格局上,整个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一般化程度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农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均有所增强。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均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同时也均存在着以石家庄、邯郸和邢台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构建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网络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强化北京与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依据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环境、农业网络经济水平特征和农业龙头企业结果扩散三维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3个网络经济分区。研究表明:3个维度的农业产业网络经济地区关联复杂网络属于无向权重复杂网络,3个复杂网络可分别区分为多个子群,京津冀农业产业网络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基于河西走廊五个地级市城乡社会经济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并结合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城乡关联度、城乡协调度和城乡融合度,对河西走廊各地市的城乡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2年河西走廊五市城乡关联度水平整体不断提高,关联度值平均提高0.266,但各城市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武威市从0.174提高到0.406,关联度最低,嘉峪关市从0.495提高到0.793,关联度最高。城乡协调度呈不同程度递增的趋势,武威市协调度最低,2012年仅为0.287,嘉峪关市由0.486增长到0.629,协调度最高,城乡关系趋于良性互助。城乡融合度普遍较低,但均呈增长趋势。总体而言,嘉峪关市城乡关联度、城乡协调度以及城乡融合度水平最高,之后依次为金昌、酒泉、张掖、武威。河西走廊各市城乡关系以2004-2012年期间嘉峪关市的"强中型"为最优,以2001年武威市的"双弱型"为最弱。  相似文献   

8.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因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混乱等问题,选取了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因子与三大产业的融合程度,从而得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以及如何调节相关农村产业结构以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为以后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例,通过收集与整理资料,在构建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借助Arc GIS软件,对1996—2014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996—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呈现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下降的趋势;依据土地经济效益基础及其变化程度,将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划分为高基础—快增长型、高基础—慢增长型、低基础—快增长型和低基础—慢增长型4种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漫宇  彭虎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3):4745-4753
【目的】评价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分析其地区差异以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影响因素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全面了解中国各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制定区域性的绿色食品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依据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各影响因素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结果】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的整体评价值将其分为发展程度高、中、低3组,发展程度高的组包括山东省等11个地区,发展程度中等的组包括陕西等8个地区,发展程度较低的组包括重庆等11个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系数达到70%。各影响因素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表现为: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降低而下降,灰色关联度分别由0.298降到0.189、0.233降到0.125;资源条件、政策支持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降低而上升,灰色关联度分别由0.125上升到0.218、0.183上升到0.220。【结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关联。市场需求,资源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政策支持这5个因素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差异明显,这决定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差异,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可能在京津两市周边交通方便的农村地区以及石家庄、保定等河北省大城市郊区的部分农村协同发展起来.北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带动周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建立京津冀都市型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制定三地联合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人才的计划,打破招生界限.  相似文献   

12.
龚健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43-16844
运用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与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关系数为0.93,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利用集约产生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密云区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利用2008年来密云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区域经济、乡村从业、设施农业、籽种产业以及乡村旅游等五个方面对密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同时运用 SWOT方法归纳总结出密云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决定模式、模式促进发展的原则,建议密云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该采用以生态休闲功能为主、以生产保障功能为辅的兼顾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吕蕾  彭荣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3-3005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涞水县太行山区为例,对其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要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拓展的发展战略,走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品牌带动、市场主导的发展路径,研究建议涞水县太行山区未来发展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京津冀产业对接、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健全农业投融资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4个维度阐明了生态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产业集聚和品牌创建等方面透视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推进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通途。因此,评价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采用均方差决策权数法,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构建了济南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济南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济南市经济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发展呈显著上升态势,而人口城镇化要明显滞后于经济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说明制约济南市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没有得到改变,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排列图示指标法,对海口市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采用简单易行的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减少了主观干预,评价结果不仅简洁直观,而且临界值对系统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表明海口市达到城乡统筹发展高程度的难度不断增大,反映了系统整合原理;虽然海口市2006~2011年城乡统筹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其总体水平较低,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海口市应依托海南自身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探索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