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章通过构建人地关系状态模型和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关系分析模型,对甘南州人地关系状态演进、人地关系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和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从1978年的0.205增大到2010年的0.308,年均增长1.57%,资源环境压力逐年加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甘南州城镇化率与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值相关系数为0.878,说明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的情况下,农牧村对人口城镇化的推力加快。③甘南州城镇化率与城镇生态环境的表征值相关系数为0.59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南州城镇人地关系相对较好,城镇生态环境容量潜力相对较大。④城镇化不仅可以缓解甘南州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而且城镇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及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据此,提出了集中型、生态型等城镇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等数学方法与模型,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贵阳市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降低,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略微波动变化;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强,其余地区则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弱。2贵阳市、遵义市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大,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较低;除贵阳市外,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各地区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3各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值均稳定增加,其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状态呈逐年改善趋势演进;至2010年,仅遵义市与安顺市的人地关系为协调状态,其余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处于轻或中度失调状态。4各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均朝着失调程度减轻方向发展演进;贵阳、六盘水、遵义等市人地关系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与破坏,其余地区人地关系表现为区域资源环境开发程度低或不合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逐步改善其人地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的要求,新一轮耕地质量分等需要将未投入使用、未体现现实质量,但具有开发潜力和潜在质量的耕地资源本底纳入分等因素中。标准耕作制度是耕地分等中计算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系统地从耕地资源本底的角度提出确定标准耕作制度的方法,对标准耕作制度的定义、确定原则、确定方法及结果进行更新,明晰耕地本底质量能更好地服务于三调耕地分等。基于耕地的气候资源本底和作物生态适宜性,应用定量模型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定性评价法进行分区归并和标准耕作制度确定。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建立地理要素与气候要素的空间关系,得到经过地形校正和优化的全国水热资源分布。2)依据熟制划分标准,得到不同水热资源条件下的全国潜在熟制空间分布。3)根据熟制和作物生态适宜性差异,进一步划分了12个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51个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4)结合作物种植优势和农业发展趋势,确定了不同分区内以熟制、作物组成配置为核心的标准耕作制度。以资源本底和作物生态适宜性为切入点确立了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体系,相比上一轮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各地区在资源禀赋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典型耕作方式,可以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标杆”,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区位商法分析了西南地区2000~2010年肉牛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肉牛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周期波动性,但总体上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西南地区内部,西藏是最具优势的地区,云南与贵州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重庆则最不具备比较优势。云南省肉牛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优于西南其它地区。西南地区肉牛业发展应遵循区域比较优势原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农村国土综合整治差异化路径,本研究从农村国土综合整治的关注重点出发,在效率、品质、形态、文化等4 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全国范围内农村国土利用水平进行本底评价,采用Arc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限制、优势性因素识别,再叠加形成限制性及优势性因素分级,并根据区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整治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国土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低值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2)各评价子系统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高,高值区及低值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规律性并具有显著的地域性;3)各区域限制性因素和优势性因素差异显著,东部无限制区应进行全域农村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东北地区应当注重品质的提升,西南地区应着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人居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水质及植被覆盖为主要指标,分析广西北部湾沿岸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以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部分区域水质较好,经过处理可作为饮用水源;近五年的空气质量也保持优良状态。因此,该区域人居环境自然本底质量较好,适宜人居。区域内相较而言,钦州市的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PM2.5及PM10排放量略微偏高,影响该市的空气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凸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成为宁夏当前面临的重点任务.分析产业布局演进进程,探讨产业布局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位商研究方法评价三次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判断宁夏五市的优劣势产业,提出宁夏三次产业未来区域布局的重点及优化产业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识别短板要素,确定最大承载规模,进行国土空间优化布局.运用加权求和模型进行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并测算出短板要素约束下的承载规模,利用耦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和FLUS模型得到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4个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和最优情景下的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各类空间的本底资源...  相似文献   

9.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方法对叶尔羌河流域的莎车县为例建立三级指标,利用2005-2014年的各指标统计数据对叶尔羌河流域莎车县人地系统的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莎车县2005-2014年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关联度分别是最高0.8765、最低0.6376,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与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均关联度为0.7631、0.6948,由此可判别研究区人地关系为较高关联。人地关系中人口要素是影响资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传统的只以品种产量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局限性,采用作物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2013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试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竹优1013、鹏两优187、泸优257、T优1655、瑞华218、内香5A/川恢907、德香047A/R4923、Ⅱ优838、天龙优1375、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试验点分布在16个地区,分别为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陕西汉中、四川巴中、四川广元、四川绵阳、四川内江、四川泸县、四川双流、云南红河、云南文山、重庆涪陵、重庆巴南、重庆万州。[结果]德香047A/R4923、绿优4923在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4个区域及四川绵阳、巴南、万州具有较好的适应性,T优1655主要在四川各区试点表现良好,泸优257在贵州遵义及四川双流、泸县、文山表现具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number of B chromosomes (Bs) in 54 maize landraces from Southwest China was tested by means of cytological observations. Nine landraces with Bs were observed. A map, showing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races with Bs, was plotted. It was found that south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was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landraces with Bs in Southwest China.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Bs and genetic variation, genetic diversity both among and within 11 landraces was evaluated. For each SSR marker,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3 to 12 with an average of 7.86, which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maize landraces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SSRs data, higher genetic variation was found in the landraces with 2B,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landraces with and without Bs was higher.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aize landrace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middle part of southwest Sichua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Bs on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胡珂  何鹏  高文波 《农学学报》2023,13(10):62-69
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谭荣志  王春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36-1537,1582
论述了重庆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在长江流域近千年水文资讯、两岸农情预报、流域气候气象记录、巴蜀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贡献,记述了石鱼题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现状,展望了石鱼题刻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未来继续发挥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狗牙根新品种(系)在西南区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5个野生狗牙根为材料,“南京”和“Tifway”作为对照品种,分别在雅安、眉山、成都、重庆和黔南5个试验点进行了周期3年的区域性试验研究,观测草坪密度、质地、均一性、色泽、成坪密度以及抗性等指标.经试验观察以及Excel2007和SPSS12.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Sau9926在5个试验点的平均绿色期天数为296 d,成坪天数为46d左右,密度为200枝/l00 cm2左右.从5份狗牙根新品系及两份对照品种的质地、色泽、密度、抗逆性、成坪速度和绿色期等方面综合分析,Sau9926的综合表现最佳,优于2个对照品种,已通过审定登记为国审品种“川南”狗牙根.Sau02011和Sau9936通过进一步改良,有望培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重庆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生态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喀斯特山地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栽力、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该文尝试将喀斯特山区农业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生态响应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农业与生态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37个区县喀斯特山区进行横向对比和识别,并按综合得分进行分级.研究发现重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协调度以较差和差为主,分别占总喀斯特面积的71.12%和12.1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县,这种空间分异是自然基底背景、人为胁迫、经济科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不同产地主要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伍晓丽  钱敏  曾纬 《特产研究》2007,29(4):52-55
对重庆(渝)和四川(川)产珠芽蓼根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灰分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水分和粗脂肪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K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Mg、Fe和Mn 3种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K、Ca、Mg3种含量最多的元素排序中,渝产珠芽蓼为"K>Ca>Mg",川产珠芽蓼为"Mg>K>Ca"。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水解精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游离精氨酸和游离谷氨酸的含量分别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的精氨酸和蛋氨酸的总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并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分析结果可能是渝产珠芽蓼饲养效果优于川产珠芽蓼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为人工饲料的配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后对四川茶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进展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已指日可待。加入WTO不仅给中国茶叶经济带来机遇 ,也使中国茶叶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四川茶类丰富 ,加入WTO后 ,四川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多于挑战。但四川茶叶发展中现有的突出问题 ,使川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四川茶叶必须扬长避短 ,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是加大以“三抗性”为产量基础的高香、高机能营养成分含量的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其次是大力发展有机茶 ,为四川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运用经济学比较利益原理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研究 ;最后是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茶叶生产 ,保证四川茶叶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市24个区县(市)农业环境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环境污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和局部性,城郊区污染较重,近、远郊区环境质量良好,但存在局部污染。城郊区土壤出现一定程度的Cd超标,农灌水水质良好,除近郊区一个水样Hg超标外,其他水样污染物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城郊区农区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差,SO2、NOx、TSP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针对重庆市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在农业生产布局上应树立保护治理城郊和重点发展近、远郊的指导思想,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农产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