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是介于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 Membrane)和超滤膜(Ultrafiltra-tion Membrane)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膜,填补了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空白,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较快的膜品种之一。它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子量的有机物,透过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近年来纳滤膜尤其是复合纳滤膜,因其具有操作压力低、通量大、选择性高等优点,它的研究与应用已引起广大膜技术人员的关注,界面聚合法是目前制备复合纳滤膜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纳滤膜的过程、界面聚合所用材料、膜性能影响因素及…  相似文献   

2.
高新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66-168
随着膜系统运行至一定年限,加上膜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行和膜化学清洗的不及时、不规范,都将加快膜元件的老化,造成膜元件对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物质的截留率有所下降。膜出水COD偏高,电导率升高、颜色偏黄已成为纳滤/反渗透(NF/RO)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较频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膜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出水美观度。本试验选取长沙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出水水质差的反渗透/纳滤处理系统为分析对象,通过冲击性投加的方式将专用NR-MRA-1000型修复剂粘附于膜表面,并24 h长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膜系统添加NR-MRA-1000型修复剂且运行48 h后,呈现出膜出水色度明显降低,COD截留率上升以及出水电导率下降、膜运行压力上涨等产水特征,对膜产水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且膜修复剂试验运行60 d后,膜机组相关产水性能恢复至原来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浓缩山药粘液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型板式超滤/纳滤器对山药粘液质浸取液中的粘液蛋白质进行浓缩提取,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纳滤技术浓缩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建立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浓缩工艺。配制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并对其无菌性、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可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灭活抗原浓缩约7倍,超纳滤膜用NaOH洗后其通量可以恢复;配制的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无菌检验合格,安全检验家兔无不良反应,符合动物用生物制品要求;以2 mL/只的剂量免疫家兔,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的保护率达100%,传统铝胶疫苗对照组的保护率平均为86.7%,表明超纳滤浓缩疫苗免疫效力优于传统铝胶疫苗。确定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疫苗超纳滤膜膜浓缩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处理+超滤+纳滤"工艺对浙江某农药厂生化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通过改变投药量、超滤和纳滤操作压力和回收率,探讨了预处理和双膜法深度处理农药厂生化尾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在300 mg/L的条件下,预处理出水效果达到超滤进水要求。超滤操作压力控制在0.1~0.2 MPa,回收率90%;纳滤操作压力控制在2.0~2.2 MPa,回收率80%,膜处理性能较好。废水经双膜法处理后,总磷降至8 mg/L以下,COD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浊度小于0.1 NTU,完全达到含磷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陈小龙  赵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64-20265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对粪便、泔水的滤后液和垃圾渗滤液2种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很高的混合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对纳滤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采用微滤-超滤-纳滤多级膜分离纯化木豆叶提取液,分析木豆叶提取液主要有效成分在膜处理前后的保留情况。结果表明,微滤能截留提取液中15.78%的黄酮类物质,超滤能截留提取液中62.52%的黄酮类物质,而纳滤能截留提取液中97.92%的黄酮类物质,溶剂除去率达到了50%,木豆叶提取物中黄酮纯度可达50.13%。超滤浓缩液中牡荆苷含量可达0.069mg·g~(-1)(HPLC),异牡荆苷含量为4.31mg·g~(-1)(HPLC)。经过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豆叶提取液的分离效率,达到了较好的高效浓缩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膜技术的地黄根区土壤化感物质分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0.004μm的超滤膜(5000 D)和0.001μm的纳滤膜(150 D)及反渗透膜等4种不同卷式膜元件对地黄根区土壤水提液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富集,测定了富集效率、不同截留液中的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等,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截留液的化感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根区土壤水提液的富集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沼液还田利用的减量化、资源化角度出发,结合膜分离对沼液浓缩的作用,介绍了正渗透膜、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在沼液浓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正、反渗透膜工艺对沼液有很好的浓缩效果,透过液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浓缩液中重金属符合国家肥料标准。微滤和超滤由于分离精度较低,通常需要协同其他膜工艺处理沼液。指出沼液膜浓缩在现阶段难以实现工业化所存在问题与瓶颈主要是国内液肥市场化程度不高与膜污染防治技术不够。提出应根据沼液成分来选择预处理工艺、膜种类和组件构型,优化工艺组合,最终选择正确、高效的膜浓缩及清洗工艺,从而防止或减缓膜污染,减少清洗频率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0.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炜臻  白庆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82-7583,7587
简要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及目前的处理工艺;分析了纳滤膜分离技术的特性和分离机理;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总结了各种与纳滤膜分离技术有关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并且对国内目前的几种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经济可行性评价,认为在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时,纳滤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崔莹  刘志明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36-6537,6685
[目的]对木醋液复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木醋液抑菌复合膜的制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实验室精制木醋液和桉木浆纳米纤维素为原料,制备木醋液复合物,并且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将木醋液复合物与聚乙烯醇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木醋液复合膜。[结果]木醋液复合物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木醋液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木醋液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圈直径高达(21.48±1.02)mm,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高达(21.21±1.74)mm。[结论]木醋液复合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木醋液复合膜在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作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喆  蔡炳水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24-126,132
壳聚糖既能进行化学改性,以其为材料所制得的膜又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良好的膜材料。综述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膜及其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滤处理啤酒发酵液时对成品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微滤膜处理啤酒发酵液,重点探讨膜材质、孔径、操作压力、温度等条件对啤酒中多糖、蛋白质、总多酚、苦味质、浊度、色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有机膜材质会影响成品啤酒中各个组分的含量。有机膜孔径为0.22μm时微滤膜截留较多的糖、蛋白质、总多酚和苦味质等,由此获得的啤酒淡而无味。过高的压力会影响成品啤酒的浊度和色度。操作温度控制在7~10℃时,蛋白质和酚类等透过量的增加影响了成品啤酒的浊度和色度。[结论]为获得满意的啤酒品质,膜的孔径为0.45μm,操作压力控制在0.05~0.08 Mpa范围内,操作温度选择0~2℃。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某生物制药企业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出水配置了不同Ca/Al配比的料液,以考察其对反渗透膜污染的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进水中共存的钙、铝成分结合有机物在膜面上形成了复合污染层,Ca/Al配比的变化导致差异显著的膜污染特性。在低铝含量、高Ca/Al比条件下,进水中铝盐与膜面有机官能团在强势极性作用力下优先结合,与进水中疏水性有机组分凝聚共沉于膜面,对膜污染的形成具有远大于Ca组分的作用。根据扩展杨氏方程计算得到系统总表面张力:低钙低铝,53.0 mJ/m2;低钙高铝,69.5 mJ/m2;高钙高铝,70.4 mJ/m2。这表明进水中铝含量变化主要影响进水溶液与膜面材料之间的极性作用力,钙含量变化几乎没有相应影响。膜清洗结果表明进水中钙铝成分引起的膜污染在空间结构上是分层的,铝通过与膜面分子间的极性力作用紧密结合在膜污染的底层,形成难以清洗的不可逆污染;Ca则主要存在于污染的滤饼层,极易通过化学清洗恢复。因此,精准控制前段混凝预处理阶段Al盐投加量对防止膜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改性填料作为填料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印染废水,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减缓膜污染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和NH3-N均有着较高的去除效果,当进出水COD浓度分别为436~1 722 mg/L、43~79 mg/L,进出水NH3-N浓度分别为160~245 mg/L、6.6~16.8 mg/L时,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8.99%~96.93%9、0.69%~95.94%。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抽吸时间20 min时的膜过滤阻力上升较快,而抽吸时间15 min能较好地维持膜通量,保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在膜通量为11.2 L/(m2.h)情况下,透膜压差随运行时间的递增而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改性填料对减轻膜污染的贡献明显;ρ(MLVSS)/ρ(MLSS)比值与SOUR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该系统内生物膜含有较高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具有较高的活性。改性填料的投加有效地减轻了膜污染,大大延长了膜清洗的工作周期。  相似文献   

16.
燕麦氮吸收利用特性与适宜施氮量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越多,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穗部氮积累量、转移量和花后吸收量越多,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阶段吸收比例在低氮处理有苗期提高、灌浆后期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移率则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收获指数以中低施肥处理最高,不施肥或最高施氮处理最低。氮生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年际间差异,年份与品种互作效应显著。氮肥显著影响燕麦产量(P<0.05),两种燕麦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90和120 kgN•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有随定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趋势。【结论】施氮量显著影响燕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品种间有差异,白燕7号较白燕2号对氮反应更敏感。4年的定位结果看,吉林白城地区氮肥用量90 kgN•hm-2可以实现燕麦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保鲜膜,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柠檬酸改性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万能试验机、透湿机、透光率/雾度测定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并讨论了柠檬酸用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与淀粉发生了酯化交联反应,柠檬酸改性淀粉能提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降低薄膜的雾度、亲水性和水蒸汽透过率,改善薄膜对芒果的保鲜效果.当柠檬酸质量分数为3.3%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2%和79%.  相似文献   

18.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variable rate nitrogen (VRN) fertilization in corn (Zea mays L.) are required to realize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is technology. However,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lgorithms that consider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crop response to nitrogen fertilizer (NF) within fields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velop site-specific corn yield production functions for VRN fertiliz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site-specific variables controlling corn response to NF.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eight commercial production fields. Fields were divided into 13–20 sections composed of five plots. Each plot received one NF rate. Site-specific variables includ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rrain attributes, and the Illinois Soil Nitrogen Test (ISNT). Nitrogen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rn yield and it interacted with at least one site-specific variable. The ISNT was the site-specific variable that interacted with NF in most fields where the CV of ISNT was larger than 10%.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ISN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corn yield and that it reduced the response to NF. Terrain attributes also affected corn yield and its response to NF. In general, parameter estimates indicated that well drained areas (i.e. small specific catchment area, moderate slopes) had higher yields and responded less to NF than areas where water is expected to accumulat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rrain attributes as surrogates for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ISNT as a measure of soil mineralizable nitrogen are site-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at affect corn yield and its response to N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月桂酰乙醇胺[N-lauroylethanolamine, NAE(12:0)]延缓香石竹切花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以5 μmol•L-1 NAE(12﹕0)对香石竹切花(Dianthus caryophyllus L.)‘Red Barbara’进行瓶插处理,研究瓶插试验进程中NAE(12﹕0)对花瓣微粒体膜组分和功能的影响。【结果】香石竹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伴随着花瓣微粒体膜磷脂含量、膜脂流动性、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以及膜结合酶比活力的下降,外源NAE(12﹕0)处理能在切花盛开后期至初萎发生前明显滞缓香石竹花瓣微粒体膜上述指标的下降速率,同时降低作为膜衰老可靠指标的电导率的上升幅度。【结论】NAE(12:0)延缓香石竹切花衰老的作用机理与NAE(12﹕0)对花瓣微粒体膜磷脂降解以及膜脂脂肪酸组分的调节有关,由此延缓了花瓣微粒体膜脂流动性的下降速率,降低了膜渗漏的上升幅度,并维持了膜结合酶较高的比活力,从而推迟了切花初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5种裸腹溞Moina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气干法,依据Levan等和Stebbins的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M.mongolica的核型公式为2N=6M+18T,NF=30,1A;多刺裸腹溞M.macrocopa,2N=10M+12T,NF=32,1A;直额裸腹溞M.rectirostris,2N=12M+12T,NF=36,1B;微型裸腹溞M.micrura,2N=10M+14T,NF=34,1A;近亲裸腹溞M.affinis,2N=12M+14T,NF=38,1B。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5种裸腹溞的亲缘进化关系,认为5种裸腹溞按进化地位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直额裸腹溞〉近亲裸腹溞〉多刺裸腹溞〉微型裸腹溞〉蒙古裸腹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