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扦插密度对生产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适合马铃薯脱毒苗扦插密度。[方法]设4 cm×3 cm、6 cm×3 cm、6 cm×5 cm、8 cm×5 cm、8 cm×7 cm、10 cm×7 cm 6种不同密度进行扦插,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密度4 cm×3 cm、6 cm×3 cm、6 cm×5 cm 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结果通过合格薯率折算后,密度6 cm×5 cm处理小区马铃薯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49.6粒/m2;脱毒苗植株的高度随着密度减小而降低,马铃薯植株的茎粗随着密度减小而变粗,脱毒苗植株的分枝数与密度变化没有关系。[结论]建议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采用密度6 cm×5 cm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2.
基苗与剪类苗的剪尖次数,可明显影响脱毒马铃薯单株合格薯粒数、每平方米合格薯粒数,进而影响脱毒马铃薯生产数量。因此,找出合适的剪尖次数在脱毒马铃薯生产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网棚松针腐殖土上,考察不同培土次数对马铃薯脱毒薯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培土2次处理的单位面积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58.7粒/m2,较其他处理有明显优势。在毕节地区海拔1 450 m的网棚内松针腐殖土上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适宜培土2次,苗床与2次培土厚度累计为8.5 cm。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在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中,围绕降低脱毒微型薯成本、加快繁殖速度这一问题,我们作了试管苗扦插成活后,在70d收薯的前提下,不同剪尖次数对产量、繁殖系数、经济收益的影响分析研究。旨在探索最佳剪尖次数,使经济收益和繁殖系数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6.
对无土栽培的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植株进行剪头再扦插可以增加脱毒苗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但剪头导致了光合面积的减少,使剪头后脱毒苗植株所结微型薯的产量降低。实验采用4种处理水平的KH2PO4,对剪头后的马铃薯脱毒苗植株进行了追施KH2PO4试验,结果表明,追施KH2PO4不但能弥补剪头所造成的减产影响,还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以90.00 kg/hm2的施肥量增产效果最明显,微型薯产量较CK增加36 %。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延长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使用年限的方法.[方法]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通过剪取生长良好的脱毒试管苗顶端带芽茎段来延长试管苗使用年限的新方法,并同传统茎尖脱毒培养的试管苗在成苗时间、移栽成活率和结薯率上进行了比较.[结果]新的方法免去了传统的每年剥茎尖更换脱毒苗的环节,并使脱毒苗的使用年限增加到3~5年;该方法在成苗时间上较常规茎尖脱毒方法提前50 d,成苗率提高25%,且试验苗长势良好;与传统茎尖脱毒繁殖2年的试管苗比较,该方法得到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结薯率提高20%以上.该方法培养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成苗时间快,成苗率高,且能有效延长试管苗的使用年限和降低生产成本.[结论]为马铃薯试管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种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试验以探索经济、高效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时间为目的,为昆明地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合作88’为试验材料,设14个不同移栽期,研究温室条件下不同时间移栽对马铃薯脱毒苗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时间不同的马铃薯脱毒苗植株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T1的早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大,但其晚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小;T14的晚疫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移栽时间不同,温室中马铃薯脱毒苗植株原原种产量和种薯规格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在薯块大小和薯块数量上的差别,T1、T10和T12的大、中种薯率和原原种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适宜马铃薯脱毒苗移栽的时间为上半年的T1(4月4日)、下半年的T10(8月17日)和T12(9月16日)前后一周。  相似文献   

9.
1前言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csonemus latus(Bonks)]和朱砂叶螨[Tel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是西昌农科所防蚜网室中脱毒马铃薯切段苗上发生的2种主要害螨。1990年后,随工厂化生产以来,网室中脱毒马铃薯多次剪尖苗被害尤其严重,随网室中扦插苗数量增加,螨害发生日渐频繁,对脱毒苗危害颇大,轻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重者整株枯萎死亡,更严重的是影响种薯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质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用松针腐殖土作基质移栽成活率达95.1%,平均合格薯(国家标准1.0 g以上)353.7粒/m2、合格薯率90.4%,均高于泥炭、珍珠岩、蛭石、河沙、黄土作基质,且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松针腐殖土可作为高寒山区特别是松针腐殖土丰富的地区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培养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方法]利用植物茎尖脱毒培养技术对费乌瑞它马铃薯进行脱毒。[结果]芽外植体灭菌方式以5%NaClO_3 min+0.1%HgCl_2灭菌7 min+70%乙醇0.5 min组合效果最好;芽外植体消毒灭菌后在MS基本培养基中培养效果最好;6-BA、NAA对芽外植体的诱导和分化有促进作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此时芽分化成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和密度4因素及其互作对脱毒甘薯豫薯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4因素与甘薯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氮、钾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氮、密度互作,氮、磷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随着产量的提高,脱毒甘薯对钾的需求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豫薯7号的最高产量为53.0 t/hm2。[结论]脱毒甘薯产量在45.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施N 63.42~74.73 kg/hm2,施P2O567.76~82.24 kg/hm2,施K2O 106.70~127.71 kg/hm2,密度4.6万~5.3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垄距和垄高对甘薯龙薯14号产量和机械收获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薯龙薯14号机械化收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方法,探讨不同垄距、垄高对甘薯薯块收获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垄距、垄高都对甘薯产量、收获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提高垄高可增加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重比例,降低明薯率、伤薯率,单株薯重和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产量、明薯率、伤薯率随垄距的减小而提高。[结论]垄距80 cm、垄高30 cm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2.91 t/hm~2,其结薯数和大中薯比例也较高,明薯率为96.40%,较适合小型收获机收获。  相似文献   

15.
刘忠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7-8487,8513
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薯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日光温室中用多效唑、矮壮素、膨大素喷施马铃薯脱毒苗,测量株高,收获计产。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徒长。矮壮素能增加3.0 g以上的薯块结薯量,膨大素、多效唑对增加1.0~3.0 g和0.5~1.0 g的薯块结薯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平均产量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以多效唑居第一。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控制植株徒长,增加结薯数,提高产量,以多效唑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切段苗龄、温度、激素、光照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蛭石覆盖茎节代替黑暗条件的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薯与切段的苗龄有关,用培养100 d左右的苗即老的切段、白天25℃,夜间18℃的室温变温、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浓度为2.5~5.0 mg/L时,试管薯诱导率高;在上述条件下,将蛭石灭菌后按每瓶30mL直接倒入原来的培养瓶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2~4节,简称"固体 蛭石"培养方式,能够使覆盖茎节处快速生出匍匐茎,最终形成块茎,平均单株结薯1.9个。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病毒再侵染情况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大西洋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的生产试验及其PVX、PVY、PVS、PLRV病毒的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从原原种到一级种薯的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脱毒种薯代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以二级原种生产一级种薯的增产幅度最显著;除原原种不带以上4种病毒外,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分别带3%、13.3%的PVS病毒,一级种薯带PLRV和PVS病毒,带毒率分别是5.8%、21%,二级种薯带PVY、PVS、PLRV病毒,带毒率分别是8.9%、30%、13%.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马铃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测定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指标、串薯比例和产量。[结果]冀张薯8号在发棵期干旱协迫处理单株薯块数、匍匐茎数、成熟率及产量分别为3.80块、14.6条、26.03%及19608.72kg/hm2,夏波蒂分别为2.40块、7.32条、32.79%及13170.30kg/hm2,均为最低值。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冀张薯8号在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单株串薯比为18.18%;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夏波蒂开花期则是关键的时期,单株串薯比为34.38%。[结论]不同生态型马铃薯品种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发棵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产量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冀张薯8号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影响最大,而夏波蒂在开花期影响最大。土壤水分过于充足降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