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为例,应用SPSS对绿洲内部不同开垦年限耕地土壤质量综合状况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耕层综合质量状况随着开垦年限先变好,达到最优值后又开始退化,开垦10~15年严重退化,达到土壤耕作的预警期,随后进一步退化。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可以为防止农田退化,维护及恢复土壤地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志强  陈志超  司朝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0-10431
以吉林省西部为例,探讨土地退化与环境自然因子的耦合关系;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通过空间插值、统计分析、多因素叠置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分布、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等几种主要的自然因子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方式、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取广西喀斯特异地安置点进行采样,研究自然林地(NF)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桉树林地(UG)、甘蔗地(SF)、玉米地(CF)3种当地主要的自然林地开垦后的利用类型,采用室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基于空间位置代替时间序列的理论,分析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并运用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研究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有机碳及全养分含量在不同开垦类型及各个土层中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对土壤质量分析发现,土壤质量均出现退化趋势,且退化主要集中在10~40 cm的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退化程度逐渐减弱。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在喀斯特地区异地安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地安置点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和农业用地的供给能力,避免因大量开垦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使迁入区出现贫困化和石漠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外,各粒级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未开垦土地最高,表现为随开垦时间的增加,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下降。2.0~5.0mm和0.25mm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未开垦土地最高,其它粒级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各粒级团聚体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未开垦土地碱解氮含量最低。不同开垦年限土壤酸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农民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入不足,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施用不科学,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碱解氮、效磷含量上升,速效钾含量下降,土壤呈酸化趋势,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容重普遍增加。导致耕地土壤养分失衡、养分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地力退化现象非常普遍。1养分失衡、地力退化的原因1.1对土地缺乏保养意识。耕地开垦年限比较长,农民只注重即得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重化肥轻农肥,有机肥投入少、甚至几十年不施有机肥,只用不养,进行掠夺性生产,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是体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镇赉县盐碱地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土地资源,探究不同利用方式对有机质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镇赉县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应对该地区土壤进行培肥,增加有机质含量,不经改良培肥不宜开垦为耕地。草地则具备改良成耕地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富县任家台林场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土地退化过程中,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土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开垦/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随着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或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地开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被破坏,调控能力减弱;土地恢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平均质量直径增大,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不同开垦年限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挠力河流域湿地开垦后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开垦后的肥力退化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开垦l-2年后有机质下降6.0%,全氮下降3.1%;5年后则分别下降63.6%和62.5%。其他肥力因子的变化也与此有关。增加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量,防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河流域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演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农田开垦后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例,利用定位试验、空间替代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分析冲积扇下部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由耐盐性多年生植被演替为1年生植被,演替序列主要集中在6~8年,而后进入平稳阶段。土壤耕层总盐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土壤养分表现为相反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农田开垦后土壤质量总体表现为良性发展而后开始退化,在开垦10年土壤整体质量状况趋向最大,而后综合评价值转为负值。【结论】可将10~15年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质量总体退化的预警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构退化的机理,以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彭阳中庄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包括不同坡度、不同坡位、不同措施、不同年限等,采用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持水量及孔隙度等方面对土壤的退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为该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镇赉县为例,以1990、2000、2006年3期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数量格局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镇赉县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减少,耕地增加是以草地减少为代价;湿地退化、盐碱地扩展、水资源环境与变化直接影响盐碱化发展;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简单,景观异质性降低,向结构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发展。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镇赉县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受自然因素胁迫,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增加生态用地,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土地复垦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土地复垦后耕地质量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导致很多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相应的耕作需求。土地复垦项目后评价时点界定就是对一定时期后土地复垦项目土壤质量进行反馈,对于提高土地复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综述土壤质量恢复过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壤质量恢复的过程,对不同土地复垦方式后评价时点进行了界定。认为疏排法复垦、基塘式复垦、梯田式复垦、充填式复垦、矸石山绿化复垦和露天开采复垦的评价时点分别为4~6 a,5~7 a,5~7 a,6~10 a,10~15 a和10~15 a。  相似文献   

13.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采煤塌陷地上,按照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方法,分复垦种植1年、3年和5年进行采样,对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下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对土壤肥力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晶晶  牟守国  王莉  吴迪  马猛  廉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90-15892
复垦耕地的质量不仅与复垦方式有关,而且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户行为息息相关。以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复垦区的耕地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方法,对柳新镇复垦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户对复垦耕地质量的感性认识的调查中,持满意及非常满意态度的农户达42.5%,所占比例较高,由于非农收益日益提高,6%的农户时复垦耕地质量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农户对复垦耕地质量的理性认识的调查中,粉煤灰充填土壤的含氮量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煤矸石充填土壤和对照区土壤;现行农户的生产种植习惯并未有效地提高复垦区耕地质量,大部分农户按照习惯进行种植生产,应加强对农户的思想引导,科学种植,提高复垦耕地质量;复垦耕地年产量在第1年很低,随着投入的增加和地力的恢复,复垦耕地的年产量逐渐增长,趋近于正常单位产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改良土壤碱性,提高地力;二是重视技术指导,科学种植;三是严格执行复垦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土地整治预算效率,快速、合理、有效地预测工程投资造价,通过对8个典型代表省的166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基于客土回填、农用井、渠道+管道组合类型分别建立单位面积投资与各单项工程投资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及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客土回填、农用井和渠道+管道组合3种类型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1 689.099+59.459x_1、y=1 870.219-13.13x_2+28.04x_3和y=5 269.069-42.265x_2-15.033x_3,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对全国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准确估算,模型总体回归显著,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方法】选择4类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林、人工林、灌丛和耕地),分别在山西寿阳县和四川丹棱县野外采集土壤样方进行测定,利用统计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含盐量等普遍高于人类影响较强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即便在相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措施(灌溉、施肥、农药等)也会造成土壤特性的区域异质性。【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影响的区域差异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地”的复杂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在区域土地规划、作物栽培布局和水土保持政策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92-8695,8698
在对矿山土地复垦主要阶段(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设施完备和生物多样性重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损毁土地类型(排土(岩)场、塌陷地、露采场、尾矿库、矸石山、赤泥堆场和工业场地)的土地损毁特点、土源类型、复垦措施等,构建了基于土地复垦质量过程控制的3级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的一级项目有4个,包括地貌重塑工程、土壤重构工程、植被重建工程和设施配套工程,二级项目有15个,三级项目共38个。该研究可为规范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加强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调绘、航片判读、统计分析、历史类比与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 ,对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 1 998~ 2 0 1 9年剧烈扰动的 1 65 2 0h 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 ,2 2年间 ,共剥离岩土 1 60 980 0万 ,挖损土地 1 2 0 0 0h ,压占土地 45 2 0h ,其中 ,耕地和林牧用地分别消失 874 3h 和 79 0h 。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 ,耕地由原来的 5 5 0 %提高到 67 0 % ;林牧用地由原来的 4 5 %提高到 30 0 % ,基本消除了荒地和其它未利用地。同时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结果表明 ,以 6年为耕地恢复期 ,大约在采矿 2 6年后 ,耕地总量可达到平衡 ;若以 1 0年为耕地恢复期 ,大约在采矿 34年后 ,耕地总量可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0.
废弃宅基地复垦是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内容,而复垦后耕层土壤质量往往不如人意。笔者以提高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层质量为目标,从复垦方向的确定、拆除工程的实施、田块设计、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培肥改良5 个方面对复垦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废弃宅基地复垦包括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和肥力重构两个重要步骤,并对废弃宅基地耕层土壤快速培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