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现代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构成艺术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高园林风景设计的艺术性,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利用构成艺术来完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不但营造了独特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效果,还提高了风景园林的现代化气息。由于构成艺术元素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未来具有推广应用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
张雪菲 《农业与技术》2023,(24):118-120
园林景观设计是增强现代风景园林艺术性和美观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设计中融入构成艺术元素,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塑造出更具艺术性和美观性的园林景观。构成艺术元素是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有机融合发展的产物,能够有效丰富园林景观的构成,提升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定位与风景园林学科特色,详细介绍了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该课程体系包括4个模块,即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模块、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实务模块、风景园林管理模块。课程内容反映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风景园林事业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课程体系不但满足教育部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还与北京农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使风景园林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由于风景园林建设理论落后、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使风景园林建设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建设结果。本文笔者将以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为着手点,进一步论述风景园林建设在艺术、社会、生态、文化四个方面的价值体现,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风景园林的建设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水平,本文就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进行全面探究,首先从分析现状、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现场调整设计五个方面阐述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然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法,使风景园林的建造水平更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增加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风景园林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但风景园林在我国气候变化应对中的话语权仍显不足。为提升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学科地位,厘清风景园林在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责任和担当,探索风景园林气候设计的创新路径,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应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考察了风景园林能够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结果显示,风景园林应该面向气候变化适应、灾害治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需求,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通过气候积极性设计在城乡人居环境中固碳增汇、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景观规划设计适应气候变化,降低灾害风险,增强城乡韧性。风景园林气候设计的创新路径包括:标准化定向、空间化定量转向、生态完整性取向、多尺度面向以及教学改革创新。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有可为,气候设计的创新探索可推动风景园林学科范式转型和创新发展,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段震  左宏辉 《乡村科技》2023,(13):95-97
随着城市景观规划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部分,其人性化设计成为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在总结提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包括园林公共性原则和园林宜人性原则)的基础上,从科学布置园林设施、合理选择园林植物、注重设计细节、重视生态环保及强化时代与城市的联系等方面,总结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要点及其对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342-344
为了解决风景园林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我校风景园林专业15级本科生为对象,利用基础理论课《生态学》、应用基础理论课《风景园林植物学》和实践课《风景园林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和实践,探索适合于风景园林学本科生教学的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学科是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国际化应用型专业硕士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就业前景、专业硕士实践需求、职业诉求等方面分析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的时代背景,以湖南农业大学培养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办学条件为基础,按照国际化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改革并予以实践:围绕"一个源头、双重优化、两项提质、两化双师、三项结合、管理增效"进行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四基地、三平台"建设,完善学位点实践条件建设;通过"风景园林+"的建设思路,凸显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教育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征。文章希望针对农业类院校的自身特征,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风景园林教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薛怡 《农业与技术》2023,(11):137-140
随着人们艺术审美的提升,色彩搭配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色彩搭配的原则:整体色调统一、局部色彩精致以及色彩服务于功能。通过对3个风景园林汇中色彩搭配的案例分析,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体现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节能的风景园林色彩搭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曾丽娟  吴健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3-9825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在摄影、绘画、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中,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缺乏关注。光影艺术的应用研究无疑对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空间塑造、融合室内外景观和营造意境等方面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笔者着重从光影的艺术表现、功能作用及其营造方法三方面来探讨光影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园林景观在不断提升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引入公共艺术,对于园林景观效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公共艺术表达载体的景观效应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景观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园林景观与公共艺术的评价具有紧密的相关性;(2)受欢迎的公共艺术表达载体依次主要是:园艺植物、雕塑、水景、壁画和景观建筑,人们对于形式多样的表达载体持肯定和支持态度;(3)公共艺术景观效应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有亲切感和题材新颖;(4)对于不同公共艺术表达载体的景观效应,不同属性的人群表现出一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唐艳  王健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79-10781
园林设计与雕塑艺术逐渐走向融合,雕塑走出美术馆,改变自己融入环境之中,而园林也试图用雕塑的手法将土地塑造成巨大的艺术品。雕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观了环境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52-4754
[目的]探讨中国当代建筑景观设计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精神失语问题。[方法]以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为例,从建馆的地域文化特性和建筑设计造型、色彩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表达中华文化的精神形式。[结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卓越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技巧,正确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与文化、新材料技术与文化内涵表现等诸方面的关系,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民族化、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专业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滨河路植物造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更能满足园林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是园林景观生命的象征。从植物造景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对兰州市滨河路植物造景实例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植物造景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可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取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史上的3次发展,探讨中国未来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只要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考虑环境现状及环境问题,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通过城乡一体化、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早日实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从以人为本、生态学、艺术性、突出文化和地方特色、经济适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水浪  吴晓华  蔡梁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62-4263,4270
分析了云和街心公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整体方案,提出了以生态为核心,创造特色,注意变化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陶瓷材料在现代景观中应用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曾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陶瓷材料同样可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并且具有其它材质没有的特征和优势。陶瓷材料的"碎片拼接"不仅美观而且生态,可以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陶瓷材料在景观应用中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俄园林由于中俄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同属于世界园林艺术.本研究拟用比较的方法对中俄古典园林艺术、特别是中国明清园林与俄罗斯十八世纪古典园林进行研究,目的是促使园林工作者了解双方的优良传统和存在问题,借鉴俄罗斯园林的长处,为我国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