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日光温室蔬菜产量的三大要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光温室内黄瓜的产量构成由有效积温、光照条件和CO2浓度三大因素,其中以CO2浓度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而光照和有效积温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2种设施内土温和气温对葡萄萌芽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连续2 a设置不同土温梯度(2014年昼/夜土温20℃/15℃、25℃/15℃,2015年昼夜土温15℃/15℃、20℃/20℃、25℃/25℃、30℃/30℃),记录不同土温处理下葡萄的萌芽情况,计算土壤有效积温值、空气有效积温值及葡萄需热量值并将其与萌芽天数进行了线性拟合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温越高红地球葡萄的休眠结束期和萌芽期越短,其中25℃/15℃和30℃/30℃土温梯度效果最好,红地球葡萄在日光温室内萌芽天数较在塑料大棚内更短;土壤有效积温和空气有效积温与萌芽天数分别呈现极显著性负相关和正相关,且空气有效积温与萌芽天数的相关性更大;塑料大棚内适合的需热量模型为温度最大值模型、热量模型,日光温室内适合的需热量模型为平均温度累计模型、温度最大值累计模型、热量模型、最大积温模型、生长度时模型、有效积温模型。土温和气温均影响设施葡萄的萌芽,但气温的作用更大;需热量模型的适应性受到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黄瓜干物质积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黄瓜干物质积累模型的输入参数,提高模型的实用性,本研究提出了有效光照累积的概念一定时期内高于黄瓜光补偿点的光照度与光照时间乘积的累加值.以有效积温和有效光照累积作为驱动变量,用Eviews软件对日光温室黄瓜干物质的积累进行了回归拟合,得到了黄瓜单株干质量与有效积温、有效光照累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值达到0.96,预测误差RMSE(根均方差)值达到8.3.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人为控制温度条件下,以矮生菜豆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蔬菜斑潜蝇各虫态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86)℃,有效积温为(49.88±2.16)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1.28)℃,有效积温为(57.84±5.42)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49±1.03)℃,有效积温为(158.32±10.21)日度;一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05)℃。有效积温为(263.48±18.35)日度。大庆地区年发生理论代数:露地自然气候可发生6~7代.节能日光温室内可发生11~12代,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正>京香玉葡萄,欧亚种,早熟鲜食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京秀为母本,香妃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粒大、味香、皮薄、肉脆等优点,是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2010年将京香玉葡萄引种在北京市延庆县的日光温室内栽植。试验园地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9.2℃,有效积温3 832.5℃,无霜期为206 d,年日照时数2 713.6h,年降水量为498.2 mm。日光温室东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光温室火龙果花期和果实生长期的历期、温度和光照观测资料,采用钟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建立了2个发育期的模拟模型,并对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火龙果在花期和果实生长期均具有较高的感光性和感温性,气温越高、光照条件越好,火龙果花果的生长速度越快;钟模型对火龙果花期和果实生长期的模拟效果优于有效积温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5839和0.95655,NRMSE分别为4.6%和7.7%,RMSE分别为0.78和2.63 d。  相似文献   

7.
研究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种设施内环境温度对红地球葡萄枝条萌芽前期和需热量的影响,进而挑选出适宜设施内应用的需热量模型。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区土壤加温处理,设置(25±1)℃/(15±1)℃(昼/夜)(以下简称T25)和(20±1)℃/(15±1)℃(昼/夜)(以下简称T20)和常温处理(日光温室土壤平均温度15℃,塑料大棚土壤平均温度7℃,以下简称CK)3个温度梯度,采用6种需热量模型对红地球葡萄需热量值进行估算。(1)在葡萄枝条萌芽前期2种设施内均存在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不协调现象,尤其在塑料大棚中表现更为明显。(2)2种设施内T25处理萌芽前期最短且需热量值最小;T20处理次之;对照萌芽前期最长,需热量值最大。(3)在同一设施内,地温不同需热量值不同,采用6种模型需热量值变化都随地温升高而减少;在不同设施内需热量值不同,相同地温下塑料大棚内需热量值均大于日光温室。(4)通过比较6种需热量模型的变异系数,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的变异系数最小,比较稳定;2种设施内对照的6种需热量值无量纲化后综合比较,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在2种设施内均没有差异。红地球葡萄枝条萌芽前期土壤(25±1)℃较(20±1)℃适宜,在试验设计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红地球葡萄需热量值越小;以有效积温模型和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设施葡萄需热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新型内保温日光温室是针对目前内蒙古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中光照条件、保温性能差的问题而设计的。通过实验对新型内保温日光温室和普通日光温室内光照和温、湿度的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12~1月份、2~3月份、4~5月份,新型内保温型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度较普通日光温室平均提高了12.18%、17.27%、16.82%,特别在温室的北部表现尤为突出。新型内保温日光温室内的平均温度较普通日光温室提高了1~14℃,而日平均相对湿度均比普通日光温室低。新型内保温日光温室其良好的光照条件及保温效果为温室生产的优产、高产提供了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经过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与改进前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气温、墙体温度进行比较,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温方面,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气温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气温平均值均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的夜间气温平均值高于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12月、1月和2月的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7.1℃、17.5℃、17.8℃,其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2.5℃、12.6℃、12.7℃,它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7.1℃、7.2℃;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在12月、1月和2月的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4.3℃、14.6℃、14.8℃,其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9.4℃、9.6℃、9.9℃,它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5℃、5.1℃、5.2℃;在墙体温度方面,试验得出日光温室墙体热量横向传递,墙体越深,温度波动越平缓,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深度的墙体平均温度均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在12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2.7℃﹑2.9℃﹑1.4℃;在1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2.9℃﹑2.2℃﹑1.4℃;在2月,改进后内保温日光温室在20cm﹑40cm﹑80cm的墙温平均值分别比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高3℃﹑2.7℃﹑1.5℃,所以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性能较改进前内保温日光温室好,改进后的内保温日光温室的改进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利用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影响日光温室内气温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天气类型、季节因子信息的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克服了按照不同天气类型和不同季节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的繁琐,所建模型简单易用,物理意义明确,均通过了统计检验,拟合回归好,预报准确率高,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可在防灾减灾救灾气象预报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三连栋日光温室的温度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连栋日光温室结合了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的结构特点,实现了日光温室的连栋化和连栋温室的节能化。作者以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对照,对三连栋日光温室不同时段的温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连栋日光温室冬季和早春的温度介于连栋温室与日光温室之间,果菜较连栋温室冬季延迟采收20~30 d、早春提早定植15~20 d;夏季温度低于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果菜能够正常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2.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6~2008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棚内平均最低气温为8.1℃,极端最低气温为3.5℃。大棚最低气温随大气最低气温的升降而相应升降;随着云量的增加,次日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次日棚内最低气温升降与风向也密切相关。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冬季温室大棚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准确率达到83%,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力模型,以软件形式核算优化温室相应结构参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经参数优化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在屋面采光及骨架强度方面均满足要求。该日光温室结构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对寒地日光温室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大棚内果菜类番茄为例 ,系统进行了作物生育期与大棚内作物小气候环境中光、温平行对比观测 ,得出了在高纬度地区大棚翻茄生育所需的太阳辐射总量、气积温与地积温等指标 ,同时还研究了影响发育期差异的主导因素 ,并通过数学处理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 ,为提高大棚管理质量提供了量化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的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探索,目光温室的技术日臻完善,理论渐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光温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分析,深入认识日光温室的意义所在,进一步明确日光温室的合理结构与理论支撑,探讨日光温室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秋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华  齐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35-7236,7239
[目的]为日光温室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日光温室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温度最大值都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秋季温室内外地面温度存在6.8℃温差。光照南侧比北侧高960 lx;中间比东、西侧的高2230 lx、1560 lx;上层比中层、下层分别高73、720 lx。夜间空气湿度在90%以上,午后在80%以上。[结论]温室内空气湿度、地面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曲线;地面温度水平分布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规律;温室内光照度日变化曲线类型是倒"V"型,而空间分布为南强北弱,上强下弱的规律。温室内空气湿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夜间空气湿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天气下的温室环境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杨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45-10246
[目的]为合理调控温室内的环境因子和指导温室内的作物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外的温度、光照强度。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地温的变化规律和同一天气条件下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变化。[结果]在多云天。出现晴天时日光温室内外的光照强度和气温均增加;出现多云时日光温室内外的光照强度均下降且气温上升缓慢乃至下降。雨天日光温室内外的光照强度都很低。白天日光温室内外的平均光照强度分别为60、150lx,最高分别达142、307lx。雪天,白天日光温室内外的平均光照强度比雨天高,分别达150、200lx。室内温度的最大降幅为5.40℃,室外温度的最大降幅为10.46℃。晴天日光温室内地温的变化幅度最大。在同一天气条件下,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变化幅度为:5cm〉10cm〉15cm〉20cm。[结论]温室环境的日变化主要取决于前一天的天气和保温情况。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光嵬  信志红  徐长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86-10988
应用东营利津蔬菜基地2009年12月~2010年5月日光温室内外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天空状况、不同时段温室内外温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的保温保湿性能明显,温室内温湿的变化与天空状况、室外气象要素的变化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做好日光温室内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方日光温室的辐射条件,为合理进行日光温室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epctrum900-ET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的辐射因子连续观测,每隔15 min读一个数据。[结果]在阴天条件下,日照时数较少、室内光照、热量不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日光温室内的太阳总辐射量与室外的太阳总辐射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要合理安排作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结论]对温室内作物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