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0-18062
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入手,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地理分布区域、开发形式,并从旅游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基础、时间基础、精神需求方面解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因。分析了乡村旅游现存的普遍问题,重点在于环境污染加剧、产品层次初级化且体验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缺乏乡村旅游人才。在此基础上就乡村旅游的创新性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强调应从开发者、经营者、游客、政府层面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开发诸如公益性角色体验类、乡村大学堂学习类、开心农场租赁类、婚纱摄影外景基地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在营销策略上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推广手段、加强品牌建设;强调以多种方式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2.
唐明贵  杨炯蠡 《农学学报》2014,4(10):117-120
以贵阳市为例,在对贵阳市旅游人力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人力资源生态环境;(2)创建贵阳旅游学院,实现旅游人才系统培养;(3)加快开发旅游紧缺人才,提升旅游企业经理管理水平;(4)实施乡村旅游创业培训工程,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以期为贵阳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产业振兴是基于地方特点开发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发展,武汉市黄陂区因其优越的人文历史、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有些开发不合理、文化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市场主体绿色环保发展意识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黄陂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条实现路径:一是加强环境治理与修复恢复生态机能;二是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三是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助力黄陂区乡村旅游永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26-2127,2320
从网络媒介的视角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回顾了网络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利用网络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应用网络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得出乡村旅游对网络继续应用与开拓创新的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合理利用乡村元素,开发新的网络游戏;开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实施多元营销。  相似文献   

5.
彭述林  杨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7-918,936
阐述了保定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指出其旅游附加值低、旅游内容缺乏深度、经营规模小、旅游档次偏低,并对环境的保护造成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定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强调要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甘肃农业》2006,(10):85-86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首先基于乡村旅游开发一般理论,给出对当前湖南省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基本判断。接着具体分析了湖南开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重点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的花卉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旅游是乡村旅游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品结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花卉旅游开发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乡村区域花卉旅游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与传统乡村旅游影响效应的关系,认为适度开发花卉旅游是避免和消除部分乡村旅游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必然趋势,如何获得更好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关键。在对体验型乡村旅游概念与特点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结合京郊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利用ASEB分析工具对京郊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准确市场定位、增加产品价值、设计体验主题、加强接待设施建设、加强人员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一个瑶族村落——广西恭城红岩新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府领导、理顺管理模式,强化宣传、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其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绥化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绥化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认为绥化市乡村旅游存在缺乏统一的规划、旅游产品雷同、基础设施滞后、经营理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绥化市乡村旅游应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旅游形象,协调相关主体利益,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城乡旅游合作等对策,以期实现绥化市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者体验真实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超群  罗明春  钟永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57-11159
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阐释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内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要求,指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根据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真实性需求的多元化与层次化,在保持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并运用发展的观点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舞台构建和创新,以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7-10538,10586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禹玉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53-4854,4874
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型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遵义市的乡村旅游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必须构建体验型发展模式。笔者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遵义市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遵义市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对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亚芳  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73-8575,8608
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实现盈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数量的不断增多,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就需要目的地旅游企业采取更为有效的产品提升策略。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者需从旅游者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以旅游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管理系统,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杨威  赵宁曦  周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70-1087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和乡村旅游区。从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摄影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摄影的乡村旅游景观类别;乡村旅游摄影的功能;乡村旅游摄影与乡村景观意境。并分析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观察与思考成果的重要性。同时从乡村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开发与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莹  徐东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51-952,1024
介绍了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以沿海城市为例,从市场规模、消费结构、旅游层次、出游季节4个方面对我国未来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并提出了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营造在于激发乡村社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社区价值的实现和社区福祉的提升。应用社区营造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行动主体不到位、社区参与不充分、社区增权不均衡等问题,拓展乡村旅游内容的深度和厚度,形成优选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与新机制,完善基于互益共同体的旅游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内引外聚的乡村旅游内容创新平台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