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苏州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三区三城"要求,又明确了了"把苏州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61-5664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三大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供给机制和各级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单一等。所以,在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当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理清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鼓励与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私人参与,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实行大村庄制,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气象服务形式和手段已跟不上均等化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通过各种手段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逐步使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实现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陆远权  马垒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26-13028,13033
以重庆市为例,从基础设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4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研究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城乡同一指标做比的方式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确定研究区域各指标的分值,结合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对研究区域2002~2008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水平基本呈现U型发展趋势,但均等化水平较低,应加大政府支农财政投入;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均等化水平很低;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应加大农村医疗经费投入、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水平增长幅度最大;重庆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逐渐提高,但均等化水平还较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乡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基本公共设施供给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究其缘由,城乡二元体制、财政投入有限、政府缺位错位等是根本因素。江西省南昌县在城乡教育、卫生医疗、就业保障和公共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後飞 《现代农业》2009,(12):59-6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这些农村公共产品能否实现有效供给,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及顺利推进密切相关。近年来,莆田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这无疑对减轻农民负担和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邱云侠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158-158,164
乡镇文化广播站作为公益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端单位要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要有面向城乡市民群众开放的、固定的、具有相对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场所阵地。文章为实现全新的文化服务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公共气象服务的含义及特征的前提下,对现阶段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阐述了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探求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的建设。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外部单向输入为主的服务模式,要培育乡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平台,公共发展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和动力,农民教育"催化"城乡公共发展服务建设统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要求与对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要求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要求培养基层公共服务人才;统筹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要求适时引导农民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壁垒,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均等发展,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融合的步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表现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解"三农"难题。当前城乡一体化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困境是公共服务体制不健全、公共财政投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提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应制定适合本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刘乾凝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91-10393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整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是解决城乡差距,保障农民平等国民权益、提高基本可行能力,推进社会人本和谐发展的根本环节。该研究融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品供求机制进行文献研究,对当前国内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探讨研究中的现状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本文在界定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突出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义务教育和卫生医疗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指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品提供中的主导作用,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认为政府的经济实力,城乡市场的融合及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范文国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32-235
分析了苏北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主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市民化任务越来越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格局没有调整到位,农民工落户政策存在较大的社会隐患,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建议把增进农民工幸福作为市民化的宗旨,把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市民化的前提,把推进城乡区域常住人口基本服务均等化作为市民化的核心任务,把科学测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作为制定市民化政策的基础,把科学评估市民化能力作为制定市民化政策依据,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政策作为增进农民工幸福的重要路径,把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作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举措,把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作为推进苏北外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抓手,把加大对落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作为推进全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把建立健全农民工市民化考核机制作为推进苏北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发展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使命。然而,现阶段县域发展还面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县域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构建和优化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以人才振兴为驱动力,引才聚才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等;有效发挥县域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94-10695,10709
根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配置城乡劳动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促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基础硬件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培育、农业信息化传播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河南省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为工作原则,贯穿"因地制宜,多管齐下,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为中心,把农民亟需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作为建设的重点,增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有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并配置好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地找准应用突破点、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呼叫系统和推进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城市、市民对农业、农村、农民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一体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机统一,讨论了增强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的政策建议,展示了桥头堡战略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蝴蝶效应”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8.
高晓璐  姚兆余  王诗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5-19797
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差、服务质量低下、重医疗轻预防、医务人员不足、与新农合制度不能衔接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昌平区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缓慢、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多措并举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实用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