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测定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内的荔波野生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叶片的δ13C值,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8.00‰±0.71‰,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但与报道的喀斯特山区植物的叶片δ13C值相近;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石面和石缝生境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土面生境的平均值,但石面和石缝生境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含水量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的最适盐度、碱度和pH的范围,通过设置不同NaCl盐度(1‰,2‰,3‰,4‰,5‰,6‰,7‰,8‰)、NaHCO3碱度(10,20,30,40,50,60,70 mmol/L)、pH值(5.0,5.5,6.0,6.5,7.0,7.5,8.0)梯度范围的溶液及淡水对照组(盐度0、碱度0、pH值6.67)激发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观察了不同处理组精子状态,并对其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碱度和pH溶液中的受精率.结果表明:盐度在0~4‰,瓦氏雅罗鱼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呈逐渐上升趋势,4‰达到最长;碱度在0~50 mmol/L,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随碱度增加而延长,50 mmol/L达到最大;pH值5.0~7.0,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随pH值的升高而延长,pH值7.0达到最大;受精率分别在盐度4‰、碱度30 mmol/L、pH值6.5达到最高,不同盐度和碱度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淡水对照组.综上,基于对不同盐度、碱度和pH值对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的分析结果,建议在开展瓦氏雅罗鱼全人工繁殖及杂交育种过程中,尽量选择盐度在0~4‰,碱度为0~30 mmol/L,pH值6.0~7.0的盐碱水体或淡水中进行,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及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彩色马铃薯花青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目前栽培技术对花青素含量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P/K)、密度对彩色马铃薯品种紫云一号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河谷浅丘区紫云一号获得花青素含量最多的最优方案施肥量为纯P2O575kg/hm2,最合理密度为60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3‰。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生态原因,选云南、福建和河南3个不同生态烟区大田种植烤烟‘K326’,各地的取样时段,为各地移栽后70天,采集烤烟第7叶位叶片,此后每间隔12天,依次取第10、13和16 4个不同叶位生理成熟叶片,对3地烟叶的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地烟叶δ13C值、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负相关均达显著水平(P<0.05)。河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叶绿素a/b比值呈弱正相关,而福建和云南的δ13C值则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b比值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相同叶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除第13叶位外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δ13C均值与化学成分中的烟碱、总氮和钾呈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和氯呈弱负相关。分别对3地的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直观比较,河南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及钾与福建、云南的差异明显,而福建和云南间则差异不明显。以δ13C值比较,河南的值最小,4个不同叶位的平均值仅为-29.67‰,与福建的-26.32‰、云南的-25.6‰相比差异显著,而福建和云南间其值差异仍不显著。总体来看,3地烟叶δ13C值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不但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还与化学成分有相似的趋势。3地烟区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在地域间表现存在的趋同或差异,为以烟叶δ13C值作为判定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阈值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沋河流域下游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城市水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监测并治理城市景观用水,在沋河流域下游(沋河公园、渭南老街)测定城市水景中的主要化学离子,运用统计学方法,并通过Gibbs图和Piper三线图,分析该地区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成因。研究河段总离子浓度自沋河水库往下呈波状变化,主要来自可溶性岩石的岩溶和风化产物的Na+ 和Ca2+较多,NH4+和K+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农村污水排放区地表水接受两河流岸高电导率(EC)和Cl-浓度的地下水补给,该区域总离子浓度最高,水污染严重;研究河段Na+ 、SO42-、Cl-、NO2-呈正相关性,城区污水中的可溶性钠盐是主要污染源。研究区水质治理应重视农村及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治理,着重关注钠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水样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离子交换色层法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前人的方法做出改进,将洗脱液HCl的体积和浓度最终确定为15ml-6M。AgNO3经TC-EA在线转化为N2和CO引进IRMS进行δ15N和δ18O的测定,省去了以往繁琐的转化步骤。此方法中,Bio-rad3公司生产的AG1-X8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NO3-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吸附率能达到98%以上,洗脱率能达到94%以上。此外, δ15N和δ18O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测试精度分别达到0.22‰和0.4‰,已达到国外同类研究水平,能满足水体中硝酸盐溯源和水文地质研究的要求。此方法适用于NO3--N浓度属于中高水平水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腐殖酸对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品种Cao221167为试验材料,探究水培条件下腐殖酸对作物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腐殖酸(0;1‰;2‰;3‰;4‰;5‰)研究其对油菜幼苗生物量、株高、根系特征、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浓度腐殖酸时显著影响油菜幼苗的生物量(地上部干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8%和12.20%,地下部干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1.67%和54.70%),添加腐殖酸可以明显提高油菜幼苗根系活力;浓度为1‰时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根长、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20.36%、70.49%、30.43%)。在1‰~5‰浓度范围内油菜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先减小后增大,叶绿素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因此,一定浓度的腐殖酸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且1‰~2‰浓度的腐殖酸是油菜苗期生长的适宜浓度,浓度为3‰~5‰时对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8.
D10值是指将微生物总数降低至其初始值10%所需要的辐照剂量。为确定香辛料采用电子加速器辐照的适宜灭菌剂量,以辣椒粉、大蒜粉、白胡椒粉三种常用的香辛料为原料,研究不同电子加速器的辐照剂量对其灭菌和D1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粉、大蒜粉、白胡椒粉的菌落总数在高能电子加速器下的D10值分别是2.87、1.36和2.16,霉菌与酵母菌的D10值分别是2.90、1.59和2.77,香辛料中的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对电子束射线非常敏感,D10值较低,采用6 kGy以上的辐照剂量即可起到有效杀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来源的6种北柴胡种子表型性状及生活力进行评价,利用GC-MS技术对北柴胡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北柴胡种子化合物共有成分α-石竹烯和β-石竹烯与生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产地北柴胡种子生活力与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北柴胡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制备高DE值麦芽糊精的工艺,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及淀粉乳浓度对DE值的影响,得出制备高DE值麦芽糊精的最优条件为:时间25 min,加酶量48 U/g,温度95℃,底物质量分数为20%,DE值为19%~20%。  相似文献   

11.
粳稻不同发育时期剑叶含氮量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水稻剑叶含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互关系,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以4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抽穗后不同发育时期剑叶的含氮量,并于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及稻米食味值.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与食味值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35**和-0.661**.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建立了根据剑叶含氮量预测稻米食味值的最优回归方程Y=74.879-2.450 X_1-2.622 X_2,且发现当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小于或等于3.7%时,稻米食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生产布局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的需要,利用ArcGIS 9.3技术最大熵模型研究青贮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目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区从北到东南总体呈现“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分布格局。其中最适宜区面积占28.16%,建议种植中早熟品种;适宜区面积占57.72%,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面积占9.65%,不适宜区占4.46%,建议对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种植模式进行调整并减少种植面积。2030s、2050s气候情景数据预测表明:1986-2050年≥10℃积温与年平均温度持续上升,降水量呈现先上升(2030s)后下降(2050s)的趋势,2030s、2050s气候影响冀西北地区青贮玉米潜在种植区域明显,表现为青贮玉米适宜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逐渐减小,不适宜区呈现从南向北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广东省跨于北纬3°50′~25°28′之间,其中绝大部分处于18°N~25°N的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和部分热带地区。土地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 本省气候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01~137Kcclcm~(-2),年日照时数南多北少。北部1450~1900小时,中部1800~2100小时,南部多为2000小时左右。而粤东沿海则是全省高值区之一可达2000~2300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新疆棉花生长前期易受低温冷害气候影响造成的种植密度偏低、产量下降。试验以‘农大棉4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种植密度设2个处理:19.2万株/hm2(M1)和14.4万株/hm2(M2),副区缩节胺喷施时间设延迟4个处理:0天(D0)、3天(D3)、6天(D6)、9天(D9),研究不同低密度条件下,缩节胺喷施时间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缩节胺喷施时间减弱了其对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可更好发挥棉花单株优势,塑造不同株型,使叶面积指数增加9.19%~45.34%,SPAD值减少1.28%~5.03%,净光合速率减少5.18%~15.75%,伏桃增加4.66%~18.53%;而种植密度的减小使叶面积指数减小24.42%,SPAD值增加2.66%,净光合速率增加5.57%,药后20天吐絮率增加8.59%,单株结铃数增加22.98%,籽棉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3>D6>D0>D9。因此,在低密度19.2万株/hm2和14.4万株/hm2下,建议缩节胺喷施时间应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储藏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时间对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水分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稻谷水分(W)和脂肪酸值(F)、储藏温度(T)、时间(D)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W=-0.04411T-0.02783D+17.4809(R2=0.457271,P<0.01),F=0.432343T+0.549133D-2.99971(R2=0.91418,P<0.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稻谷霉菌量和脂肪酸值相关系数高达0.798521,稻谷脂肪酸值的变化主要是由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热水预处理对草莓室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5~45℃热水预处理对贮放于室温(20±2)℃条件下丰香草莓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热水处理可以明显地抑制草莓果实花青素积累,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以及呼吸速率,维持较高的V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纤维素酶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且明显地延长室温条件下果实贮藏寿命。其中40℃热水处理效应最好,在试验结束(144h)时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以及呼吸速率仅相当于对照果实的58.9%、18.4%、51.0%。  相似文献   

17.
获得准确且稳定的SPAD值是使用叶绿素仪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而叶片SPAD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测定样本的大小直接影响植株SPAD平均值的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且能准确反映马铃薯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值,2011-2012年在内蒙古两地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定样本数。结果表明,在充足供氮情况下,植株SPAD值变异较小;而氮素供应不足时,植株间SPAD值变异增加。根据两地试验结果,确定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适宜样本数为30株。  相似文献   

18.
以大西洋、克新1号和青薯168的脱毒基础苗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因型、pH值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叶片数、叶面积、株高、茎粗、节长、节数、根长和根条数影响,培养14 d时,测定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基因型对10个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5种pH值除对茎粗、节数、根条数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余7个农艺性状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3个不同基因型和pH值对马铃薯单株鲜重、干重、叶片数、叶面积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其余农艺性状受基因型和pH处理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大西洋快繁的适宜pH值为5.6~6.0,克新1号和青薯168快繁的适宜pH值为5.6~6.2,综合农艺性状良好.建议工厂化生产时,将pH值统一调到5.6~6.0,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德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4种施氮量,即N180—纯氮用量为180 kg·hm~(-2),N210—纯氮用量为210 kg·hm~(-2),N240—纯氮用量为240 kg·hm~(-2)和N0—纯氮用量为0 kg·hm~(-2);副区因素为种植密度,即行距×株距为25 cm×20 cm、25 cm×16 cm和25 cm×12 cm,分别记为D20、D16和D12;测定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结果表明,与N180处理相比,N210和N240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4. 14%和12. 84%,产量分别提高8. 42%和10. 05%。施氮量从180 kg·hm~(-2)增加至240 kg·hm~(-2),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而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均逐渐降低。N180和N210处理中,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明显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可见,川西平原粳稻种植推荐施氮量为180~210 kg·hm~(-2),种植密度为25 cm×(12~16) cm。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干湿状况则是监测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温度植被特征空间来反映区域土壤的干湿状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作为研究区,以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年为例,选择了与土壤墒情数据获取时间相同且云量较少的7幅MODIS产品,建立了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首先,利用土壤墒情站点的实测结果分析比较两种植被指数(NDVI,EVI)构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反映土壤干湿状况时的差异;然后利用2006年MODIS重庆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重庆市丘陵山地区地表含水状况的空间差异,进而结合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各种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干湿状况。研究表明,TVDI能够有效的反映土壤湿度的时空差异,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监测土壤干湿状况的手段,且用EVI构建的TVDIE比NDVI构建的TVDIN更适合用于监测重庆市夏季干旱;林地和草地的TVDI分级分布的较为均匀,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疏林地次之,耕地最弱;植被覆盖十分有助于涵养水源抵抗旱情,土壤湿度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